诸葛家族开始在吴国崛起,这一次亮相的是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亮大哥诸葛瑾的儿子,据说此人从小就以聪明闻名于吴国,他在二十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骑都尉,同另外几个人一起侍奉当时的吴国太子孙登,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学艺术。
诸葛瑾跟弟弟诸葛亮不太一样,他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孙权这个人偶尔会有点恶趣味,拿诸葛瑾寻开心。有一次孙权同群臣聚会,派人牵进来一头驴,而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让人帖到了驴的脸上。
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诸葛瑾的长相很有特点,脸特别的长,我们也知道,驴这种动物也是长了一张大长脸,大家看了看驴脸上的字,再看看诸葛瑾,都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也算是配合了孙权的恶作剧。
诸葛瑾老实啊,再加上这玩笑是孙权开的,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那么尴尬的坐着。看着老爹难堪,诸葛恪不干了,他起身向孙权跪拜说到,希望陛下给臣一支笔,让我添上两个字。孙权一听,怎么着,你也想参与参与,那好啊,就让人给了诸葛恪一支笔。
只见那诸葛恪,站起来拿着笔就走到了驴的面前,刷刷几下子,在“诸葛子瑜”后面写了“之驴”两个字。孙权看罢哈哈大笑,好小子,真有你的,而后下令把这头驴赏给了诸葛瑾。一头驴对于诸葛瑾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大物件,可诸葛恪既保住了老爹的面子,又赢得了孙权的赏识,这才是一举多得。
过了几天,孙权又见到了诸葛恪,他对这个小伙子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就想再考察考察他。孙权问,你父亲和你的叔叔谁更贤明啊?
这其实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诸葛瑾虽然是吴国大臣,可诸葛亮已经是蜀国的丞相了,诸葛亮显然是高过诸葛瑾一头的,孙权这样问诸葛恪,多半是还想再次调侃诸葛瑾,顺便看看诸葛恪怎么回答。
这点小事,那是难不倒诸葛恪的,只见他大方的回答,当然是臣的父亲更好一些。
孙权稍微有点意外,不过也没有太意外,继续追问到,你为什么这么说?
诸葛恪大声回答,臣的父亲知道该侍奉英明的君主,叔叔却不知道,所以说臣的父亲更好一些。
这个回答太巧妙了,既挽救了父亲的面子,又夸赞了领导,让孙权十分的受用,他是哈哈大笑,频频点头。
类似于上面巧妙化解困局的智慧小故事,在诸葛恪身上还发生过很多次,反正在孙权看来,这小伙子是个人才,就派他参与政事,管理军需钱粮,希望他多多历练,以便日后可以被委以重任。
不过诸葛恪这个人啊,有点耐不住寂寞,对于那些经常同公文书信打交道的事情,不是很喜欢。当时吴国境内有个丹阳郡,那里山势比较险峻,民风十分彪悍,百姓都不怎么服从吴国的治理,孙权几次派兵前去征讨,可顶多能擒获一些住在平地的百姓,对于那些随时可以逃到山里的人,根本就没办法。诸葛恪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多次向孙权请求,希望到那里任职。诸葛恪向孙权保证,只要让我前去治理,三年之内,可以为国家得到四万战士。
很多人都觉得诸葛恪是在吹牛,他们议论纷纷,说丹阳那里地势太过险要,方圆数千里,有上万座山谷,那些特别偏远地方的人,从来没进过城,连当官的都没见过,根本就不知道朝廷的法令,每天就是手拿着兵器在山谷游荡,在深山老林里过一辈子。还有一些人是逃犯,逃到那里逃避法律的制裁。
那地方还出产铜矿,他们可以自己采矿炼铜,打造盔甲和兵器,他们从小就练习打斗,崇尚武力。那个地方是他们的主场,他们穿山越岭就跟鱼在水中游一样自如,每次我们去征讨,他们就一拥而上过来掐架,要是打不过就一哄而散,想收服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不但大家这样议论,就连诸葛瑾也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老实人感慨到,本来指望儿子能光宗耀祖,现在看来,诸葛恪很难让诸葛家族兴盛,倒是有可能让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了。
不管大家怎么说,诸葛恪却好像十分有把握的样子,他向孙权陈述了自己的主张,一一列举可行之策,最终孙权被他说服了,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扬太守,又给了他三百骑兵武士,吹吹打打的回家了。这一年,诸葛恪三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