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朝鲜文学之二:李朝时期文学2
朝鲜族史话
作者:郑信哲,李文昕
朝鲜王朝礼制研究
作者:赵旭
朝鲜文学之二:李朝时期文学2
《壬辰录》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朝鲜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记录,全书贯穿着强烈的爱国思想,热情歌颂了李舜臣为首的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和义兵的英雄事迹。李舜臣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军人,当文武百官普遍醉生梦死时,他率领海军舰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倒在血泊之中。书中还塑造了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袭击敌人,妇女也参加战斗。中国士兵也在壬辰战争中为朝鲜洒下了鲜血。《壬辰录》是第一批以朝鲜国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之一,背景广阔,场面宏大,但人物个性缺乏细致的刻划,作为早期小说,《壬辰录》称得上是一轴丰富多采的战争画卷。
许筠(1569-1618 年)是具有社会改革倾向的小说《洪吉童传》的作家,他曾参与推翻李朝的秘密团体,事泄被捕,以谋反罪被处死。他的长篇小说《洪吉童传》使他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洪吉童本来为民间传说的传奇人物,许筠模仿《水浒传》写成小说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改革理想。洪吉童在此变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惩办贪官,劫富济贫,并在海岛上建立了理想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人民改革社会的愿望。这部以浪漫主义为形式、以现实主义为内容的作品,是朝鲜文学史上第一部表达黎民宿愿的一部作品,为以后这类小说的发展树立了旗帜。
金万重(1637-1692 年)也是著名的长篇小说家,他经过多年努力于37岁那年编制了朝鲜地图。他最著名的小说是《九云梦》和《谢氏南征记》。
《谢氏南征记》写的是一个贵族家庭内部嫡庶矛盾引起的纠纷,其实揭露的是当时官廷内部的矛盾。小说以中国为舞台背景,贯穿作品的基本思想是惩恶劝善,以维护国家的正统秩序。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反面人物形象,且结构复杂而严密,头绪纷繁而条理清晰,显示出作者驾驭作品的能力。《谢氏南征记》标志着朝鲜文学中开始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长篇小说。
丁若镛(1762-1836 年)又名丁茶山,是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朝鲜实学派的最大代表,他是学者,又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力主改革,一生以' 新我旧邦' 为己任,希望除去弊政,实现民富国强。在创作上,他反对' 吟风弄月'的唯美主义,主张诗应起到' 美、刺、劝、惩' 的作用,强调文学的社会和教育意义。丁若镛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为诗歌,其最大特色是诗中饱含着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统治者的强烈憎恨。他的创作方法也表现出了先进的思想和杰出才能。著名长诗《积城村舍》全面地描写了乡村的凋敝、农家的痛苦以及造成这一切的社会根源。诗人所见农舍如此破败:' 旧灰和雪灶口冷,坏壁透里筛眼豁' 、' 室中所有太萧条,变卖不抵钱七八' ;孩子们无衣穿,与狗睡在一起,每天只到晚上才勉强吃一顿,更可怕的还有高利贷者和官家的逻卒:
饷米前春食五斗,此事今年定未活。
只怕逻卒到门扉,不愁县阁受鞭挞。
作者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这样凄惨的农家比比皆是,国君居于深宫之中,哪能体察老百姓的苦楚呢。
丁若镛还有五古长诗《饥民诗》,讽刺那些吮吸百姓血汗自肥的官吏,在饥民面前,装出一副伪善面孔,把一些稀得连猪狗都不愿吃的粥分给饥民。诗人怀着怜悯之心,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予真诚的关注,如《肩舆叹》写出轿夫的艰辛与苦楚:' 人知坐舆乐,不知轿夫苦' ,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丁若镛还仿照杜甫的《三吏》写了《波池吏》、《龙山吏》、《海南吏》来抨击腐败的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血腥压榨。
诗人还写了' 三行' ,即《僧拔松行》、《猎虎行》和《狸奴行》,其主题仍是揭露统治者的。丁若镛笔下所接触的社会问题是广泛的,人物也包括各个方面,农民、渔夫、孤儿寡妇、小僧、轿夫,还有科举制和等级制下的牺牲品,乃至官吏、役卒。丁若镛的诗风平易警拔,他往往抓住一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事例加以艺术渲染,使之具有典型意义,发人深省。在诗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近代的进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