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唐诗解读——杜甫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注:

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专为其母亲而建,故名“慈恩”。寺内的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现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古建筑。

高标:古代立木为记,最高处为“标”,诗中的高标是指高耸入云的塔顶。

象教:佛教。因唐代佛教以形象教人,故称象教。

枝撑:起支撑作用的梁柱。

河汉:指天河。

虞舜:诗中指唐太宗李世民。

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人。

少昊:传说是黄帝之子,主管秋天的神,亦称白帝。

苍梧:山名,又名九嶷山,是虞舜死后的葬处,诗中用来指代唐太宗的昭陵。

瑶池饮:古代神话中周穆王曾到昆仑山与西王母宴饮瑶池。此处比喻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寻欢作乐。

黄鹄:比喻贤才。

随阳雁:大雁作为侯鸟,随着天气变化南北迁徙,故称“随阳雁”。

稻梁谋:善于谋取功名利禄。

解读: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的秋天,杜甫与好友岑参、高適、薛据等人登上慈恩寺里慈恩寺塔,大家约好同题竞作,诸人所作的作品中,岑参所作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可为佳作,(可参照岑参部分)而杜甫所作被公认为压卷之作。杨伦认为:“视同时诸作,其气魄力量,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

整首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通过登塔的所见所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山河破碎、清浊不分、小人当道、贤才遭斥、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对国事忧虑的深沉感慨。这是一首很特殊的写景诗。玄宗晚年“自持天下承平,专以声色自娱”,而杜甫已经感触到社会的危机,诗中将这些弊端蕴含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寓意深刻,情感激越,不愧为诗圣之作。

全诗一开始,诗人先写登塔之后的所见所感——“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非常有动感的“跨”字,将高塔凌驾浮动的雄姿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此时大吹吹过耳际,让人感到整个身子随着阵阵烈风摇摆,心中不免顿起惶恐之感。接下来的两句——“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为全诗的关键,化用了东汉建安时期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杜甫化用此句所抒写是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忧虑。杜甫虽自比置身事外的旷士,但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现实。

接下来的四句——“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补叙登塔时的情景。穿地在塔间屈曲而升的磴道,沿着塔内犬牙交错的雕梁绕走,人们仿佛是在龙蛇的窟穴中游走,而一旦走出曲折幽暗的阶梯之后,眼前一片豁然开朗。诗人在赞叹佛教建筑奇伟壮观的同时,也引发了思考,激发诗人心灵上的冥想。

带着这样的冥想,诗人对登塔斯后所见的景象也就多了一层会心、会情之意,紧接着的八句所写之景,就不一般意义上白描,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思索于其中。“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杨伦在《杜诗镜铨》在分析这一段时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入后尤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所谓'泽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于此见之。”由此可见,诗人想通过这些“泽涵汪茫”之景象来抒发自己对山河破碎、清浊不分的现实政治的忧虑。

从“回首叫虞舜”至全诗结束,这一部诗人采用了典故隐喻的手法进一步抒怀,“虞舜”隐喻唐太宗,“苍梧”隐喻唐太宗昭陵,诗人对太宗时期政治清明,贤者得其所用的社会是抱着深深的追怀之情,带着这份感情,登塔之后的诗人呼唤唐太宗时代的再现,一个“叫”字把诗人内心的强烈渴求表现深切真挚。诗人在这里用西王母的典故比拟杨贵妃的温泉池,一国之君为了自己的享乐将国家大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去处理,这实在是国家不幸,也是普天下有才之士的不幸,在李林甫等人的操纵下,天下贤才都被排斥在朝堂之外,无以栖身,只能在荒原中哀鸣不已。诗人这段亲身经历写来,显得格外真切。

在全诗最后,诗人转而对那些势利小人进行了猛烈地鞭挞,这些人就像候鸟一样紧紧追随李林甫之辈,只求谋得自己的利益与好处。这样污浊的朝堂,这样污浊的一群人在操纵着国家的每日的运转,能不令人担忧吗?整首诗,既是针对当下场景和时事的讽刺批判,同时也包含着杜甫回望中国大历史的一种感慨。世道混沌,皆是蝇营狗苟之辈,没有人真的关怀天下苍生、人间正道,也找不到愿意为之献身的志士仁人,这样的朝廷能走得长远吗?

全诗寓情于景,诗人将身世之感寓于景物之中,在文字上只是说眼前所见,写景似乎别无痕迹,实则蕴藏深意,所谓“少陵自首至结一气,横厉无前,纵越绳墨之外,激昂霄汉之表,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国家的衰颓已成定局,我们后人再怎么惋惜也无法改变这样悲痛的历史事实,只能慨叹于杜甫忧国忧民的预言好像是能预先看到一般。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甫夔州诗

    X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集大成之时代的集大成之诗人,也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一千三百年风雨依旧 ,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quo ...

  • 136 唐诗解读——杜甫之《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 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圣地, ...

  • 范笑歌书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范笑歌书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名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完成于唐天宝十一年的秋天,与他同登慈恩寺塔的还有几位诗人,但其他诗人的作品都无法超过此诗.全诗苍郁低徊.顿挫沉雄 ...

  • 硬笔书法——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二)

    硬笔书法——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二)

  • 硬笔书法——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

    硬笔书法——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