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唐诗解读——李白之《将进酒》(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读: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至全诗结束是为酒辞内容,可谓豪迈之中有悲伤之调,高亢语气中不乏颓唐,有牢骚之言,亦有超脱之语。权贵豪门,钟鸣鼎食,于诗人看来不过如浮云一片;古来圣贤,千秋寂寞,在诗人的眼里还不如长醉酒乡,酒徒留名。历史上陈王曹植虽然才高气雄,却有志难申,青史之上,难留其名,倒是他“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千筵宴平乐,借酒抒愤,揶揄圣贤。既然“钟鼓馔玉不足贵”,既然要“恣欢谑”,那就不吝酒钱,直须将出五花宝马,千金貂裘,呼出贴身小厮,沽酒对酌。此时诗人已是醉意朦胧,突然心之感发,万愁复来,遂吟出全诗最悲壮的句子来——“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个结句与前文“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映衬,点出了诗人在饮酒作乐表象掩盖下的万端悲愁。

李白诸多诗作中,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居多,这也倍受后世文学批评家所诟病。北宋大政治家,同样也是文学家的王安石就曾评价“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所谓其识污下,就是说李白诗作中世界观庸俗化一面,这种批评,虽后世也有人为李白辩白,但毋庸置疑,李白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当时一般的诗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他的早期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后,遂得到入宫的机会,并被授为一名翰林供奉。在这段时间里,李白的表现颇有些小人得志的一面,写下了许多志得意满的诗句——“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草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当时笑我贵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这些诗句,使得他得罪了不少人,也使得李、杨之流难以容忍,遂被玄宗放逐出宫廷,这也狠狠地打击了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的李白,让这位“心卑卿相”的诗人,发现自己连一个县尉都难做好。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李白浪漫不乏庸俗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它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他对人世社会还算积极,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消极的,甚至是卑微的,这一点在读李白诗作中应当要注意的。

这首诗警语、名句颇多,开篇以黄河之水起兴,讲述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后篇放酒高歌,复言对贤寂寞、饮者留名之首理,本来说理之诗是不索然寡味,令人枯燥难忍,但诗人以沉郁之情消解了其中的说理性,使全诗由悲转乐、由乐而狂,由狂而愤,复归为狂,最后绾结于愁,于悲愁之中树立起诗人的铮铮傲骨。狂傲之气与悲愁之意激烈碰撞,形成了全诗狂风骤雨大起大落的气势,使读者感觉浓郁的诗味洋溢字里行间,也难怪严羽赞叹道:“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邓是,此其所长”。结尾用诗人余光中的话来走进李白: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