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化雨伴笔耕】杨勃// 山脚下的小屋之金子(小说连载)
山脚下的小屋之金子(小说连载)
山脚下的小屋之金子(小说连载)
文/杨勃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爷爷和快乐的童年,并致激发我写作的可爱女儿。文中故事一部分为作者亲身经历,一部分是上一辈老人的口口相传,如有雷同,均在情理之中。
金子
清晨,天气清新而凉爽,人们肩荷农具,三三两两的下地干活儿去了。忽然,远处南山里传来隆隆的响声。开始,人们以为是打雷了,可慢慢的大家发现并不是雷声。因此,每当隆隆的声音响起时,大家总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可是也说不清楚深山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下午,忠强从山根儿的集市上回来。刚一进村碰见下地干活儿的人,他便扯着大嗓门喊了起来:“秦岭里发现金子了!秦岭里发现金子了!早上用炸药炸山,差点儿把我从自行车上震了下来!好家伙,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先是惊愕,继而又平静了下来。有人嘟囔了一句:“有金子跟咱有啥关系?”是啊,秦岭里发现金子,跟这些忙忙碌碌、辛苦劳作的农人们有什么关系呢。可这个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了。
小虎也听到了,他不懂得在秦岭里发现了金子意味着什么。他只想知道:为什么山里会生出金银财宝里最宝贵的金子来?爷爷听到小虎的这个问题后笑着说:“秦岭里有金子,这和金灯银灯的传说有关。”
“金灯?银灯?”小虎瞪大了眼睛。“他们在哪儿?还能看到吗?”
小虎一连串的问题,像滚落的珠子般咕嘟咕嘟地提了出来。爷爷放下手中的活,缓缓坐在了屋檐下的台阶上,对小虎说:“到屋里给爷爷取水烟袋去。”
小虎知道爷爷要给自己讲故事了,于是,他飞快地跑进屋里,一眨眼的功夫,就一手提着爷爷的白铜水烟袋,一手攥着火折子跳了出来。爷爷接过水烟,用大拇指拔开烟袋肚上装烟丝的、厚而灵活的小仓盖。从里面撵出了一些烟丝,不紧不慢的填进烟嘴里。小虎划着了火柴,给爷爷点着了火纸。爷爷接过来点燃了烟丝,呼噜呼噜地吸了起来。
“从前啊”,爷爷开口了。小虎不自觉的往爷爷身边儿凑了凑。
“在南山头上有两盏灯,一盏金灯,一盏银灯。天一黑,这两盏灯就出现了。天气好的时候,从咱这里看这两盏灯,可清晰了。银灯的光,像月亮一样,明晃晃的,而金灯的光则像是,像是熔化了的铜汁,是透亮的金黄色。晚上的时候,只要一出村口,就能看见银灯在山东边,金灯在山西边。两盏灯,摇摇摆摆、隐隐绰绰地往一起一靠,刚一靠近,忽地又立刻分开,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上,好像没动过一样。然后,又慢慢往一起靠,靠近了又忽地分开。”
爷爷停顿了一下,陷入了沉思。他目视远山,似乎在努力回忆那曾经皎洁的夜,明亮的灯。
“后来呢?”小虎急急地追问。
“后来”,爷爷叹息一声,接着又往下说道:“后来,银灯就不见了。晚上,人们只能看到金灯像蜡烛一样暗淡的光,摇摇摆摆地飘荡着,像是在寻找银灯。”
“金灯找到银灯了吗?”小虎焦急地问。
“没有找到”,爷爷回答。
“那银灯去哪儿了?”小虎又问。
“后来听山根儿里人说,来了一个喇嘛,他费了很大劲儿,使用法术收走了跑得较慢的银灯。过了一阵儿,金灯也不见了,听当时的老人说,由于没有银灯的陪伴,金灯万念俱灰,投身飞入秦岭化作金矿。”爷爷用一种低沉的语气讲述着。
爷爷的语调和故事感染了小虎,他似乎难过了起来,默默地一声也不吭了。爷爷看到小虎这个样子,忙安慰道:“小虎,不要往心里去,这只是个故事嘛。”
虎子抬起头,认真的问:“爷爷你见过金灯和银灯吗?”爷爷略微思索了一下,确定地说:“见过!但金灯化作黄金的事,只是一种传说,并不可信”,爷爷补充道。
“那就是说,银灯不一定是被喇嘛捉走了,金灯也不是因为难过而熄灭,说不定它们的消失,是因为没有了灯油!”小虎高兴起来。
“是啊!”爷爷看到小虎的情绪好些了,忙接住他的话。爷爷又说道:“去吧,玩儿去吧。“
爷爷的回答与安慰,让小虎释然了很多,他内心的沉重与伤感很快消散了,于是便“嗯”了一声,从台阶上蹦下来说:“爷爷,我找栓子去了。”说罢,虎子蹦跳着,奔出了院子。看着虎子兴高采烈的背影,爷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晚上小虎回来后,爷爷告诉他,地里的西瓜大了,准备搭一个瓜棚,明天要早起,让他早点睡!小虎高兴极了,他一边想着那满地碧绿的西瓜,一边想着坐在高高的瓜棚里吹着凉凉爽的风,很快便甜甜的睡去了。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勃,中学历史教师,文学爱好者。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
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