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坚持写随笔的“小杨”
【沧海专栏】
坚持写随笔的“小杨”
原创作者|沧海(天津五中)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题记
小杨,全名叫杨海峰,自称“小杨”,是七年二班的历史课代表。
2020年12月26日,班里有位同学发了一条“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的“朋友圈”。有同学在“点赞”之余,询问“毛主席的女儿为嘛姓李呢”。小杨给出了“专业”的解答。看到学生们为这样的“朋友圈”互动,我很欣慰。我也知道了小杨确实喜欢历史。
小杨喜欢历史,自然也喜欢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因为献血休息了两周,来上班的第一天,小杨“百忙之中”抽空去办公室看望老师。通过她的这篇随笔,我知道了这件事,也知道了小杨是个有心的学生。也许是“文史不分家”,小杨喜欢历史,也喜欢语文,尤其喜欢写作。
我想给小杨写一篇随笔,就是因为小杨一学期来坚持“为我”写随笔。
开学初,我告诉学生一周写四篇随笔即可,周末可以不写。小杨有时候周末也会写上一篇,而且每一篇写得都很认真。临近期末,我说元旦后交一篇“年终总结”就不用再写了。许多同学欢呼雀跃,语文课代表从此也不再收这项作业了。但是还有几位同学每天把随笔本交给我。小杨是坚持最久的,一直交到1月11日期末考试前一天。
9月1日,开学第一篇随笔。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当夏天的风吹过8月的最后一个黄昏,我匆忙且不舍地告别了暑假……”这是小杨第一篇随笔的开头。读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脑海中浮现出久石让钢琴曲《Summer》的旋律。我想,这是个有意思的学生。
生活因为“凝视”而有了意义
作家曹文轩给青少年讲写作时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小杨的大部分随笔写得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但是因为她“凝视”过这些“所见所闻”,所以有了一些别的同学写不出来的“所思所想”。
1月7日晚自习,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判作文,并且朗读小组推荐的佳作。小杨在随笔中写道:
“判作文是人生一大享受。因为看别人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就算是虚构的,看看别人的想象力和文采也是挺好的。但是听作文更有意思,可能语气、语调在文字上彰显不出来,听同学读就很有意思……”
曹文轩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这一辈子其实只做两个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小杨懂得凝视,所以生活有了更多的意义。
诗人与“我”系列
喜欢历史又喜欢语文,所以小杨对中国古代诗人情有独钟。她的涉猎和领悟超过了我见过的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她写过几篇《诗人与我系列》,关于苏东坡的这一篇就令我惊喜不已。
“林语堂说过‘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和他不得不提的潇洒人生,无一不使我赞叹和喜欢……”这是小杨随笔《诗人与我系列》中的话。
且不说这篇随笔中有多少文字属于她的原创,单从她愿意了解苏轼且能理解他人的评价这一点看,她是一个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学生。
小杨的诗
喜欢诗人的小杨或许也想成为一名诗人。在“没啥可写”的时候就会写一首诗。这首《冬天小姐》就令人回味无穷。把“严酷”的冬天称为“小姐”,这是一颗多么“柔软”的心。是她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遇见了一位落寞的女孩,还是写得就是某一刻孤寂的自己?
晚上好,冬天小姐
你是否对这黑夜有过依恋
站在十字街口,等待公车
我看见你路灯下的身影
晚上好,冬天小姐
你是否仍然不愿意相信
坐在窗边位置,戴着耳机
我看见车窗外你的影子
晚上好,冬天小姐
这个街角刚有人抽过烟
昨天下过的雪,冬天的风
今晚夜空有星星两颗
晚上好,冬天小姐
这是否是我一个人的想象
也许有天我们会再次相遇
晚安,冬天小姐
小杨的语文素养挺高,但是期末语文成绩只是达到了班级平均分。她很自责,说对不起我,对不起自己。我安慰、开导了她。但是我也知道,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下,怎样的安慰、开导都不能完全愈合“分数”刺出的伤口。那些被“期末考试”这张筛子筛下去的孩子,要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的精彩。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本文为沧海老师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