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经六郄穴总结
郄穴概述
郄穴,也称十六郄。郄穴,郄,有空隙之意,是各经之气深聚的部位。从郄穴的含义而论,是气血出入较深部位之意,在经脉循行路线,气血流注于肘、膝关节以下(足阳明经在膝以上),遇到迂曲部位时,气血汇聚、输注之状,如关注于孔隙之中,故称为“郄”,将此位臵的腧穴称为“郄穴”。
郄穴在四肢部十二正经、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每经一个郄穴,合称十六郄穴。各经的郄穴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孔最、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阴心经—阴郄、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太阴脾经—地机、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阴肾经—水泉、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阴维脉—筑宾、阳维脉—阳交、阴跷脉—交信、阳跷脉—跗阳。
阴经郄穴多善于止血阳经郗穴多善于止痛。
本文总结阳经六郄穴
1、手阳明大肠经—温溜
出处
《针灸甲乙经》:“温溜,—名逆注,一名蛇头,手阳明郄,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
“逆注”--《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蛇头”--《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经穴纂要》:“此穴在握手时见有分肉,如蛇头之形,故又名为蛇头。”
“池头”--《针灸聚英》,《类经图翼》等书从之。
位置:屈肘,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温者,温利之气;溜,含停流之意。阳明经气至此而逆注,故名温溜,其别逆注之义,自在其中。又一说:温,和暖也;溜,流动也,本穴之气不驰不亢,由偏历安顺行来,具有和畅温通之意。观其所治病证为一切寒湿停滞之证,则知其有温热散通之力也,又治肠鸣、哕噫,则知其有决溜通畅之力也,故名温溜。
因手阳明大肠经之阳热经气在此聚集,故为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其所具有散发大肠经气血热,向大肠经的天部提供气血。又如《针经节要》所言:“阳明常多血多气”,所以温溜穴不仅具有本经所主治肠鸣哕噫、头面肩痛疼痛等诸证外,擅治肠道血证,如结肠溃疡、痔疾便血等证。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陈戈运用郄夹配穴电针治疗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采用会宗穴,养老穴,温溜穴,病变侧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颈椎相对应的夹脊穴。对照组则以常规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郄夹配穴”电针治疗能较好地减轻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对于其生活质量方面也有较好地改善。电针“郄夹配穴”法较常规针刺法优胜。
2、手少阳三焦经—会宗
出处
出自《针灸甲乙经》:“会宗,手少阳郄,在腕后三寸空中,刺入三分,灸三壮。”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宗,本也,聚也。又流派之本源为宗,凡事物之系统,必先有宗主,而后有支别。本经居三阳之间,而本穴挨次之穴,为三阳络(即三阳经之络脉,相互沟通),犹系统之支别也。本穴居三阳络之前,犹会别支而宗主之,故名“会宗”。
本穴是为手少阳三焦经之郄,乃手少阳经经气深聚之所。因手少阳经多气少血,故本穴不仅用于治疗本经所属脏腑证,如治五痫、耳聋等病症,更对于本经循行所过处的急性痛证治疗效果尤甚明显,如治疗肌肤痛、肩、背、肘酸痛等证。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李宝吉运用会宗穴配痛点齐刺治疗普通型偏头痛30例,治疗组针刺患侧会宗穴,配压痛点齐刺;会宗穴要求有明显针感,压痛点及所傍两针进针深度0.5一l寸,均刺向痛点;对照组针刺患侧太冲穴,配患侧头维、颔厌、悬颅、丝竹空、率谷、角孙、风池;太冲每次必刺,配穴按照头痛部位每次选3~4个穴位;以上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连续治疗7天。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即时止痛效果93.3%,比对照组优胜。
3、手太阳小肠经—养老
出处
出自《针灸甲乙经》:“养老,手太阳郄,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者中,刺入三分,灸三壮。”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养,隐藏;老,穴窟。此穴隐藏于骨缝之中,取穴时必转手方得,故名养老。又一说:养,是供养之意。本穴能祛除老人目视不明之疾,为供养老人,调治老人疾病之要穴,故名养老。
其为手太阳郄穴,所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气血深聚之处。同时又为手太阳之“本”,是本经经气汇聚的重心,对本经“标”部的经气弥漫影响大。故其不仅具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还因小肠手太阳经多血少气,对治疗本经所的“标”处痛证,如肩、背、肘、臂酸痛效果尤甚明显。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黄金元将6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天柱、养老穴互动针刺法,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互动式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4、足阳明胃经—梁丘
出处
《针灸甲乙经》:“梁丘,足阳明郄,在膝上二寸两筋间。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
“跨骨”--《中华针灸学》。
“鹤顶”--《医学纲目》。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归经:足阳明胃经。
梁丘。陵起曰丘,筋犹小丘;骨垣如梁,穴在膝盖上方,犹如同梁之上,故名梁丘。又一说:譬为梁谷积聚之丘梁也,故名。
胃经郄穴,故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针经节要》所言:“胃足阳明多血多气”,因此梁丘擅长治疗与本经密切相关的脏腑、器官组织的急慢性痛证和血证,具有很好的理气和胃,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的功效。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吕世伟,关雪峰用电针联合止痛散外敷TDP神灯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电针组采用以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梁丘为组加电针,配穴选阴陵泉、血海;电针+止痛散TDP组采用电针治疗基础上,联合止痛散外敷患肢膝关节,TDP神灯照射治疗;结果:单纯电针治疗及电针联合止痛散外敷TDP神灯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疗效,且后者治疗效果更好。
5、足少阳胆经—外丘
出处
出自《针灸甲乙经》:“外丘,足少阳郄,少阳所生,在外踝上七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
“外邱”--《医宗金鉴》。
位置: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归经:足少阳胆经。
外丘穴在下肢外侧,人当努力时肌肉隆起之处,与足阳明之丰隆穴,同在一条肉椽,故与“丰隆”穴之丰满填起,名义略同,故名“外丘”。
外丘是为足少阳之郄,是本经气血深聚之所。又如《针经节要》所言:“胆足少阳经少血多气”。故外丘穴具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胆腑之功能,对治疗足少阳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所以本穴主治头项痛、胸胁满;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徐群群针刺郄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郄穴组取穴:腰3—5夹脊穴、环跳、委中、外丘、金门;对照组取穴:腰3-5夹脊穴、环跳、委中;针刺郄穴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均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针刺郄穴组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针刺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93.33%)高于对照组(83.33%),说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刺郄穴组优于针刺对照组,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
6、足太阳膀胱经—金门
出处
出自《针灸甲乙经》:“金门,在足太阳郄,一空在足外踝下,一名关梁,阳维所别属也,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
“关梁”:--《针灸甲乙经》。
“梁关”:--《针灸聚英》。
“梁门”--《会元针灸学》。
“金阙”--《针灸全书》。
位置: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金,禁也,又兵象也。本穴在申脉前方。木阳经至此,临于垂末,将与少阴之气交接,犹时届九秋,金风肃起,遏化阳和之气。一变而为萧瑟之阴,故曰“金门”。
足太阳之郄,又为“阳维所别属”。太阳经至此,将与足少阴之气交接,喻此为寒水所生之门,故以为名。是为足太阳经之郄,乃是本经气血深聚之所,故有输导多血少气的足太阳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足太阳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故其所治症为霍乱转转筋、癫痫、尸厥、膝痠,治头风、头痛均取金之肃令之力。故具有开窍醒神,舒筋活络之功。
任璐璐 总结阳经郄穴治疗痛症
王海荣,韩汝训针刺金门穴治疗急、慢性腰痛400例,主穴取金门,配穴取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委中、飞扬、,昆仑;400例中急性腰痛260例,临床治愈193例,显效42例,好转25例;慢性腰痛140例,临床治愈55例,显效77例,好转8例例,总有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