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的回文诗(四)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回文诗的第二高峰期是清朝。这时期回文诗词总的特点有三:一是作者多,尤其是女回文诗人特别多。如佘尊玉、宋芳斌、袁棠、王贞仪、吴如玉、赵云卿、余尊玉、吴绛雪、顾春、余芳瑶、沈宜修、张芬、张学贤、堵霞、缪珠荪、卞梦钰、叶小纨、时娴、沈榛、缪珠荪、华浣芳。因此有人说回文诗词特别适宜闺阁。这种说法也许有些道理。因为回文适宜写景抒情,不大适宜写事议论,写景曲折多至,回文写景委婉联绵,对深闺女子来说确实是较好的诗体。
二是作品多。有关回文诗的著作:朱存孝的《回类聚补遗》、朱象贤集的《回文类聚续编》十卷、万树撰的《璇玑碎锦》、严震辑《梅花回文》、张玉德的《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等。50首以上的作者不少。张玉德《雁字回文》180首(加回文360首)号称“三绝碑”:以雁字为七言律诗360首为一绝,回文为二绝,真、行、草、隶、篆以仿名家书法为三绝。
三是新形式不断涌现。张奕光《秋莲》,七绝中顺压仄声韵,回压平声韵的以前似乎没见。李渔在《合锦回文传》中创造了多变回文的方法,读出35首。回文铭一般不论押韵。但清·苏氏女子的《璇玑瑞镜铭》却是四言诗,九十六个字,从任意一字起,以四言为一句,顺读、逆读俱可成文。共可得192首诗。曹封祖《春闺花月词并序》,六十四首,常顺回押相同的韵,或押邻近的韵,特别是每四首标题也为一首回文,这是个创举。出现组诗。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李旸《春吟回文》七律八十首,是同一题目回文首数最多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回文词。不但回文词的形式与词牌增加,而且出现虞美人诗词回文合璧、双词合璧的突破。另外,主要的回文图诗出在清代,以万树挂帅,还有李晹、张潮、万斯同、童叶庚、吴宗爱等。
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了27首回文诗,其中《秋月》曰: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倒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秋月》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湖南桃源县西南十五公里的桃花源,遇仙桥头石碑上有一首奇诗,诗曰:
機 時 得 到 桃 源 洞
忘 鐘 鼓 響 停 始 彼
盡 聞 會 佳 期 覺 仙
作 惟 女 牛 底 星 人
而 靜 織 郎 彈 鬥 下
機 詩 賦 又 琴 移 象
觀 道 歸 冠 黃 少 棋
这首诗,乍看无法读成诗句,其实此诗是盘中诗的衍化,是一首别有情趣的回旋拆字诗。它的读法是:每句七字,从中央的“牛”字读起,按顺时针方向由内旋而向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取上句末尾一字的一半。押“i”韵,读到“棋”字为止。就可得下面这样的一首七言律诗: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响,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机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这一类的半字顶真体都可以排成这种长方体。
近代诗人李自焕写的有通篇回文诗《赏荷》:
扬歌轻舟藏处远,影红缀流映青天。
香荷沃野遍翠绿,翔鸭戏水荡风闲。
再从此诗的最后一个字起反读:
闲风荡水戏鸭翔,绿翠遍野沃荷香,
天青映流缀红影,远处藏舟轻歌扬。
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先齐老先生所书青城山养生院《玄庐》,也是一首叠字回文诗,母体诗也只一句,共10字:
都山游雾近白云抱玄庐
第一句从第一个字读起,第二句从第三字开始;第一句倒读从第一个字读起,第四句倒读从第三字开始,重叠回环为四句,诗云:
都山游雾近白云,雾近白云抱玄庐;
庐玄抱云白近雾,云白近雾游山都。
1985年,黄鹤楼重建征到回文诗一首:
桥飞渡水架长虹,滚滚江流接远空。
霄碧耸峰青霭霭,草芳笼树绿丛丛。
高楼一建新时盛,老鹤归家国运隆。
豪客楚才人揽胜,飘云彩色日升东。
此诗顺读,重在写景,引出“盛时重建”。倒读,先点重建主题,再描绘与之相衬之景。
东升日色彩云飘,胜揽人才楚客豪。
隆运国家归鹤老,盛时新建一楼高。
丛丛绿树笼芳草,霭霭青峰耸碧霄。
空远接流江滚滚,虹长架水渡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