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为什么骂“猪头丙”而不是猪头甲?

【抱朴文化】

本文摘自《粤语有段古》 作者:李沛聪

李沛聪,知名节目主持人,粤语文化人、非凡读书会发起人、喜马拉雅粤语频道总编辑。著有《粤语有段古》,在内陆及香港地区出版,广受欢迎,成为2019年广东地区畅销书之一。

《粤语有段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沛聪编著,李卓言、韦静雯绘图。作者精心挑选了50个粤语俚语,以风趣活泼的方式讲述粤语俚语背后的故事和来源,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并配上点题幽默的插图。全书全彩印刷,每个故事还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听到粤语故事。

即日起抱朴文化专栏开始连载该书,想听粤语故事、看全书,请扫以下二维码购买。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抱朴财经粉丝8折优惠专享价

【出版社直供,保证正版】

零基础学经典粤语俚语!

昨天《粤语有段古》一书连载

讲到了打电话粤语为什么叫“煲粥”?

今日继续:

31
骗鬼为什么要吃豆腐?
我们广东话里说一个人骗人,有个很特别的说法,叫“呃鬼食豆腐”。“呃”,就是骗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骗鬼吃豆腐”。
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骗鬼,而又为什么不吃别的东西而要吃豆腐呢?
这里面其实有段故事。
从前有个书生,他的口才非常厉害,经常把人骗得晕头转向。
有一晚,有一只鬼来到他家里。这只鬼已经饿了很久了,看见书生,就准备把他吃掉。
这个书生还真是大胆,一点也不惊慌,施施然地对鬼说:“你要吃我啊?我已经很多天没有洗澡了,我的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锅里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多了。”
那只鬼也真是笨,对书生的话信以为真,就跑去把豆腐吃了,吃完之后还说真好吃。
第二天,书生把自己的经历加油添醋地讲给村民听,村民们就说:“你这个人骗人实在太厉害,连鬼都给你骗得不吃人,改行吃豆腐了。”
“呃鬼吃豆腐”这个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32
为什么粤语里父亲叫“老窦”?
我们广东人对父亲有个比较亲切的称呼:“老窦”,这个叫法让父亲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拉近不少。
那么“老窦”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以为“老窦”,是大豆的“豆”,其实是姓窦的窦,而且这个老窦,是真有其人的。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人叫窦禹钧,因为是燕山人士,他又被称为窦燕山。
这位窦禹钧自幼丧父,由母亲养大。他到了三十多岁都还没有儿子,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最讲究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这事令他非常困扰。
有一晚,窦禹钧梦见已故的祖父跟他说,他前世做了很多坏事,所以一定要多做好事,否则不但没儿子,而且会很短命。
自此之后,窦禹钧就拼命做好事。例如家里的仆人卷款潜逃,他还帮仆人把女儿养大;又例如在佛庙捡到大笔钱财,他就等到失主回来为止。至于什么救助穷人啊、亲朋好友有困难就出钱出力啊、出钱办学啊之类的事就做得更多了。
终于有一天,他祖父再次托梦给他,说他做了这么多好事,老天爷觉得很满意,所以会赐五个儿子给你,你好好抚养啦。
果然没多久,窦禹钧就做老爸啦,一连生了五个儿子。他对儿子的家教很严,五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全部中了进士,在朝廷担任各种官职,被称为“窦氏五龙”。
因为窦禹钧教子有方,大家都以他为好爸爸的典范,连《三字经》里面都有写“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后来我们广东地区的人就把好爸爸称为“老窦”,渐渐“老窦”就成了父亲的代名词了。
所以如果你的子女称你为“老窦”,不要觉得他们不尊重你,他们是在称赞你是好爸爸呢。
33
谈恋爱为什么叫“拍拖”?
“拍拖”这个词本来是我们广东地道的俚语,不过现在已经传到全国范围了,很多讲普通话的朋友都会用“拍拖”一词,大家又是否知道为什么男女谈恋爱就称之为“拍拖”,而分手就被称之为“甩拖”呢?
众所周知,广东地区的水路运输是十分发达的,以前很多人出门都会坐船的,当其时有一种船就花尾渡,这种花尾渡最大的特点是,船上是没有动力设备的,而是靠船前的小火轮拖着走的, 因为容量大,噪音小,非常受乘客欢迎,而“拍拖”是花尾渡进出港口的一种操作方式,例如我们广州的长提,因为河面复杂,船又很多,小火轮和花尾渡之间的缆绳差不多十丈远,非常难靠近,这个时候需要两条船并拢,船员用粗缆绳绑紧船身,一大一小共同进退,这个就是所谓的“拍拖”,这种相依而行的状况看起来像情侣牵手相伴,所以大家将情侣谈恋爱称之为“拍拖”。
而“拍拖”的两条船离开广州港口,去到比较宽阔的河道,船员就会解开小火轮,继续用缆绳拖着花尾渡去目的地,而到达码头之后,小火轮就会和花尾渡分开,自己去找地方停靠就是所谓的“甩拖”,两条船分开各散东西,用来形容分手,实在贴切。
34
乌里为什么是单刀而非双刀?
乌利单刀不是刀,是一个粤语俚语。在粤语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词“乌利单刀”(“利”读作lēi),意即乱七八糟。这个词的出处有一段“古”(故事)。
1275年正月,忽必烈下令元军大举南下,不久攻陷了南宋都城临安。1278年,元军统帅张弘范率大军,追击陆秀夫、张世杰和他们扶助的小皇帝以及宋军至香山县(今中山市)一带。
当时,元军有个剽悍的将领叫乌利。他骑着高头大马,舞起一把尖利的单刀,领兵在香山的坦洲(今中山坦洲镇)追击宋军。其时,几名受伤的南宋将士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坐小农艇渡过了一道小河。
乌利快马赶到河边,眼睁睁地望着河对岸的宋军在村民的掩护下,迅速往南转移。乌利气急败坏地挥动单刀,策马大呼一声,想跃跳过河去。说来也奇,忽然一阵狂风骤起,乌利连人带马跌落河中。乌利不懂水性,挣扎片刻便被淹死。
元人消灭据守在崖山(今属江门市新会区,昔日属香山县)的宋军后,恼怒地强迫当地人立庙拜祭乌利。此后,元人更申令南粤一带也要建庙祭祀乌利,广州城区也曾建有三座“乌利将军庙”。
据老广州回忆:庙里供奉的乌利塑像,黑漆漆的脸孔,竖眉鼓目,撅嘴扎须,身穿黄战袍,头戴红色尖顶元兵军帽,足蹬双长筒蒙人毡靴,右手倒执一柄银亮的单刀。传闻当地居民不甚买他的账,因而香火冷落。
一些调皮的青少年,依乌利的那副模样,创造了一个新词“乌利单刀”,用来嘲笑别人做事不伦不类或一塌糊涂。久而久之,“乌利单刀”成了常用的粤语词,不过,此词的出处渐被人遗忘。
35
骂人为什么骂“猪头丙”而不是猪头甲?
广东人骂别人呆笨时,会称人家做“猪头丙”。
那为何会是猪头“丙”,而不是猪头“甲”或猪头“乙”?
原来,这“猪头丙”一词,是改自上海俗语“猪头三”。那么,为何又叫猪头“三”,而不是猪头“二”或“四”呢?
话说我们中文里面有一种叫做“缩脚韵”的猜字戏玩,即是说话只讲上半截,而听者会明白(或猜到)下一截没有讲出来的意思,例如广东有一种着名饮料、茅根竹蔗水。而广东人又俗称“钱”为“水”,于是,当有人说“茅根竹”时,大家便意会这是“借水”(借钱也,因“蔗”与“借”同音)。
话说回来,上海俗语那“猪头三”,也是一句缩脚语,全句是“猪头三牲”;“猪头三”者,即指被骂的人,是“牲”也。
“牲”,是“畜生”之意。“猪头三牲”是什么呢?原来,“三牲”,本是敬神祭品的三色,即猪头、雄鸡和青鱼,统称为“猪头三牲”。
所以上海话骂人“猪头三”,就是骂人畜生的意思。
俗语经过时间和地区的变化,会有新变化和新解释,所以,上海的“猪头三”,由骂人是“畜牲”,到广东之后,就逐渐变为蠢钝的意思。

有读者在后台表示很苦恼:

有些俚语只看字,不会读,怎么办?

其实书中每个故事插图都配有二维码

购买全书就可以扫码听到粤语讲故事啦!

购买全书

一睹为快

粤语有段古

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沛聪编著 李卓言、韦静雯绘图

粤语,作为拥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大量使用人群的方言之一,在粤港澳以及广西、海南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有很多曾经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词句,变得渐渐不为年轻人所熟知,更遑论这些词句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