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尚同(上)

尚同(上)——遵循上天的意志,不可独断专行,才能治理好天下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①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②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③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④而明知,故画分⑤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⑥。

【注释】

①兹:更加。

②腐(xiǔ):腐臭。

③虖:通“乎”。

④一二:当为“一一”。

⑤画分:划分。

⑥正长:即“政长”,行政长官。

【译文】

墨子说:古代人类刚刚产生,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他们所说的话的意思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一人就有一种道理,两人就有两种道理,十人就有十种道理。人越多,他们所谓的道理也就越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道理而认为别人没道理,因而相互攻击。所以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相互怨恨,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药相互残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愿帮助别人;有余财者宁愿让它腐烂,也不愿分给别人;有良好的道理宁愿自己隐藏起来,也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拥立他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拔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确立以后,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百姓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很多国家,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确立以后,又认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在他们国内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各级行政长官。

【原文】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①荐之。上同而不下比②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③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注释】

①傍:通“访”。

②比:勾结。

③去:除去,去除。

【译文】

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好和不好的事,都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查访推荐给国君。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假如听到好和不好的事,却不向上面报告;上面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及时查访向上面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保持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审慎、可靠。

所以里长就是这一里内的仁义之人。里长发布政令于里中的百姓,说道:“听到好和不好的事,必须报告给乡长。乡长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乡长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言论,学习乡长好的言论;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乡长好的行为。”那么,乡里怎么会说混乱呢?我们考察这一乡治理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乡长能够统一全乡人的意见,所以乡内就治理好了。”

【原文】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①,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②。譬若丝缕之有纪③,罔罟之有纲④,所连⑤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注释】

①飘风:狂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②请:通“诚”,确实。

③纪:丝的总绪。

④罟(gǔ):渔网。纲:渔网上的总绳。

⑤连:当为“以”。

【译文】

乡长是这一乡的仁义之人。乡长发布政令于乡中百姓,说道:“听到好和不好的事,必须把它报告给国君。国君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国君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言论,学习国君好的言论;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国君的好的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国内会混乱呢?我们考察一国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国君能统一国中人的意见,所以国内就治理好了。

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义之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全国的百姓,说道:“听到好和不好的事,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言论,学习天子好的言论;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好的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天子能够统一天下人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对上服从天子,而不会服从于天,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现在假如天上狂风不断,暴雨不停,时时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服从上天的百姓的惩罚。所以墨子说:“古时圣王制定五种刑法,确实用它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线有总绪、渔网有总绳一样,是用来约束那些不服从上面统治的老百姓的方法。”

【解析】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上天。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缺乏符合天意的好的领导,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担任各级领导。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

本文说的是人们在是非善恶的评判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统一于他的上级,这样才能避免纠纷,使天下得到治理。作者开篇列举了上古刚开始有人民之时,因为人人各行其是,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天下纷扰混乱,无法和睦相处。因此,上天便选拔贤能之人,并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让他们依次担任从天子到正长的各级大小统治者,这样便能统一各自管辖区域内百姓的思想,最终统一于天子,从而免于相互争辩、诋毁。

在文章结尾,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即使人们的思想都统一于天子,仍不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尚未能统一于上天,因此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墨子始终认为,上天才是天下最大的统治者,天子只是代上天行使管理百姓的权力,故而就连天子也要遵循上天的意志,不能独断专行,才能治理好天下。

(0)

相关推荐

  • 上同不下比,上之所是,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墨子尚同政策

    墨子假想:在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政治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见.所以,就导致了一个人有一种意见,十个人有十种意见,百人有百种意义,千人有千种意见.人越多意见也就越多.有不同的意见,就要导致分歧和矛 ...

  • 《尸子》卷8治天下诗解1天子忠公用贤爱民

    题文诗: 天下之治,其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 三曰用贤,四曰度量.度量通则,天下财足, 用贤多功,公正无私,百智之宗,忠诚仁爱, 父母之行.奚知其然?父母畜子,非贤强也, 非聪明也,非俊智也,爱 ...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天下的老百姓如果都向上统一于天子,而不向上统一于天的意志,那么灾祸就还没有完全离去. 赏析 这是墨子讲效法于天,而不效法于帝的一句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贵为天 ...

  • 《墨子全鉴》尚贤(上)

    尚贤(上)--尚贤乃为政之本,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 ...

  • 《墨子全鉴》尚同(中)

    尚同(中)--"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的根本 [原文]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①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 ...

  • 《墨子全鉴》尚同(下)

    尚同(下)--治国之道的关键是统一百姓的是非观念 [原文] 子墨子言曰:"知①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②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 ...

  • 《墨子全鉴》兼爱(上)

    兼爱(上)--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相恶则乱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①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 ...

  • 《墨子全鉴》非攻(上)

    非攻(上)--强权者不可打着"正义"的旗号四处掠夺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 ...

  • 《墨子全鉴》节用(上)

    节用(上)--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华美而只在乎实用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 ...

  • 《墨子全鉴》天志(上)

    天志(上)--顺从天意的,就是仁义政治:违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