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家庭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来有更好的出路。不求功成名就,但愿建功立业。启蒙阶段的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立于小家才能成就大家,在家庭中有品德,在社会上就不会缺失德行。通过知识,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技能,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完善自我的生活。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是因为结合了环境来思考,解决的是思路上的阻碍。就像小豆芽刚刚破土而出,才能立于根本,笔直挺拔,不断成长,形成有用的栋梁之材。如果没有困难可以克服,没有问题可以解决;就像漂浮在水中一样,立不起来,又怎么能进步呢?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合理,很容易出错。当和预期结果不符,或达到目标所需要消耗更多精力,花费更多力气,经历更多曲折的时候;就会产生落差,形成了挫折感。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了。而不是一味去把过程忽略,直接给孩子想要的结果。当过程变得曲折,孩子会从中感受到,怎么样才能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得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不是获得结果,而是努力奋斗的路上。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是可以帮助的;孩子也要学着参与其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当明白,哪些是不得不去做的,目标就出现了。行为上就有了方向,按照老师或家长教的方法,结合适当地时机,去完成它。完成了刚性的需求,孩子还有什么遗憾呢?大多数问题,都会得以解决。即使不如预期结果,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如果对待事物,有所理解,就不会茫然;如果能够有所准备,就不会手忙脚乱,抓耳挠腮。对自己有预期的结果,成功了之后不骄傲,失败了之后,能够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就不会有挫折感了。家庭生活中,孩子习惯了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当遇到问题,就容易产生失败感。很容易就会放弃了,而不是想着怎么在曲折中前进。面对突如其来的事物,学会从自身感知出发,而不是被情景牵动。顺着事物的道理,采用合理的行动,有了结果之后。就会形成合理的思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过高估计,而感到差别太大。
家长在教孩子行为和表达的时候,能够顺从事物的规律,就不会埋怨牢骚了。有目标的时候,也会结合具体环境,有针对性,逐步完成。想一步到位的,确实很难。而在实践中,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感受。什么时候会有挫折呢?就是小时候,孩子跟着老师学,都是直来直去的。老师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孩子就怎么说,怎么做。这就会导致,老师教的才会,老师没教的,就不会了。而在具体事物中,很少是靠知识和技能,直接完成的。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做事的态度,是同一个态度。那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努力,耐心。就在家庭环境中,做事的方式上该进,态度上完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