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的继承人
宋太宗赵光义通过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他的即位合法性一直是个问题。宋太宗即位之初,为安抚、笼络人心,为弟弟廷美,侄儿德昭、德芳加官晋爵,太祖、廷美的儿女也被称作皇子、皇女,以此表示一视同仁。同时,太宗还在即位诏书中强调,自己将遵循太祖既定政策管理国家,并依照惯例为宰臣执政加官晋爵、恩荫子孙,以此获得中大臣的支持。
赵光义出生时带着红光、香气,据说和他哥哥一样,也是杜太后梦到仙人给了她一轮红日后而怀上的。史书中这样的描述当然是彰显太宗同样不是凡人,同样受命于天。但太祖、太宗之间“兄终弟及”的传位,看上去最有利的依据还是所谓的“金匮之盟”——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兄弟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曾有嘱托,赵家帝位得之不易,当哥的死后,可由兄弟接替,兄弟们死后,再传给长房的儿子。太祖遵从母亲的教诲,并将此遗言放入一个金匣子里,深藏于宫中梁上。
杜老太后的临终遗言也就是“金匮之盟”如果是真的话,当然可以解决太祖、太宗两兄弟间传位的问题,但它也有隐患,即依照这一遗训,太宗的兄弟秦王赵廷美和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德芳都是未来的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太宗来之不易的皇位能不能传到以及什么时候传到自己的儿子都成了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最终并未成为问题,赵廷美叔侄三人都识趣地死在了太宗前面。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最先离世。太平兴国六年,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又离奇死去。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被人诬告阴谋造反,赵光义将之斥至房州,赵廷美随即也抑郁而死。太宗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将皇位传给自家子孙了,但太宗选择继承人的过程依然是一波三折。
我们都知道北宋第三位皇帝是宋真宗,宋真宗是宋太宗的儿子,但是他并非长子,在他前面还有着两位皇兄。宋太宗原本一心打算培养长子赵元佐,但元佐为人太正直,看不上老爸又是“斧声烛影”又是“秦王谋反”案的,把大伯、三叔都收拾了,于是就给老爸提意见。宋太宗觉得这个儿子胳膊肘往外拐,不理解老爸的良苦用心,因此逐渐不待见元佐,史家也比较配合宋太宗的心意,留下不少元佐劣迹斑斑的记录。例如说元佐有一次因为老爸请其他儿子吃饭,却偏偏没有邀请自己,他一生气竟然把王宫给烧了。总之根据这些“证据”都是用来说明元佐不适宜当皇储的。
于是宋太宗又开始着力培养次子赵元僖。元僖极有心机,在担任开封府尹的过程中也表现得很得体,据说长得也特别像宋太宗,登上大位是迟早的事。但天有不测风云,元僖在二十七岁那年却突然暴亡。据野史上说,元僖是死于自己的妻妾争宠。当时元僖非常宠爱侍妾张氏,而对自己的正妻李氏却不冷不热的。于是这个张氏想被扶正,就算计着要用毒酒谋害李氏。但结果阴差阳错,毒酒却被元僖给喝了,一个好端端的王储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于“宫斗”。前面两个儿子都不成了,现在只剩下三子赵元侃可用了。在大臣寇准的支持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鬼使神差地成了太宗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