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体育馆看比赛

想起第一次去体育馆看比赛的事,着实因为旅游途中乘坐地铁听到播报“东方体育中心”站名时,“沉睡”在心底里的一个记忆被“体育”俩字唤醒,开启的记忆一股脑地往上涌,它们由模糊渐变清晰,最后演变成浓烈的思绪。

那是1982年的夏天,我跟随父母回东北老家玩。一天吃过晚饭,父亲带着我和妈妈就出了门,说是去看篮球比赛。由于在此之前我都是在电视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现在要去体育馆看篮球比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高兴归高兴,高兴的“内容”是不一样。因为上学时自己曾经是校篮球队队员,参加过几次校与校之间的篮球比赛,对篮球不陌生,所以,带着“轻车熟路”的自满跟着父母兴奋了一路。我们一路步行途经“新华桥”,下桥往西走两百米处就是体育馆了。到达体育馆时正好夕阳晚照,远远地就看见了的“抚顺体育馆”五个大字高高耸立在体育馆正门上方,落日余晖也把体育馆晕染得迷彩而气派。我惊讶“抚顺体育馆”竟然这么高大雄壮,它给了我一个措不及防的照面(由于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子大部分还是低矮的小房,楼房很少,即使有也只是两三层楼高)。因为在电视上看体育比赛,镜头大多都是比赛场景,对于体育馆外型则少有这方面的画面,所以,体育馆究竟长什么样,我很少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那时被这个“大块头”惊到了也就不难理解了。

到了检票处,两扇红色木质对开的大门高有三米,宽约一米五,两名工作人员分立两旁,他们用手撕下票面一角算是检过票(当时想的只是看比赛,想法单一的我压根没去看“比赛票”是什么样,所以,现在不能描述它的“模样”了)。迈入体育馆,走过了一段可以三四个人并行的弧线型通道(靠近赛场内侧一边的墙体中有一个个屋子,奶黄色的木门,上面有玻璃窗户,它们应该是办公室和运动员的休息室),我们找到观看区入口,拐进去到了观众席最下方,拾阶找到座位后,我开始观察周围的情况。我发现这个体育馆和我以前去过的学校体育馆以及曾在电视上偶尔看到的体育馆有相像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个封闭式的室内体育馆,顶端杯式照明灯把整个体育馆照得通亮;观众席是椭圆结构台阶式的看台,没有扶手的木质座椅一个个用螺钉固定在水泥台面上,大致有几千个座位;计分台呈“日历形”,由六块翻牌组成,三块为一组,以红色和绿色区分两队成绩;体育馆底部中央位置是一个篮球场,地面由木质地板铺成……我把知道的画面往眼前的景象叠加,熟悉与陌生在视觉里交替,惊喜与叹气在心里互换,我的脑子快速地搜罗、对应忙活着。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我把目光集中到中央比赛场地。我全身心地看着比赛,眼睛随着运动员在移动,心情跟着比赛节奏而起伏跌宕,我的情绪不时地演变着,身不由己地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旁若无人的欢呼雀跃。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体育带给人的力量和激情。这是身临现场看比赛的魅力所在,这是看电视转播所不能企及的。

哦!遗憾的是我不记得了那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比赛,只记得对阵的两队是“八一队”和“XX队”,最后是八一队赢了。我看了一场绝对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如同我享受了一次“盛宴”,兴奋和激动久久不能消退。赛后,我心满意足地往外走,再次回到弧线路道时,迎面走来八一队队员们,他们是回休息室路过这里,我赶忙靠边让他们先过去,眼睛却迎向他们。我发现随着他们走近我又离开,我的眼睛从平视到仰视,又仰视回到平视,我的目光由惊喜转到惊讶,最后整个人呆愣在那里。因为虽然我知道他们的身高远远超于常人,但平日里接触不到这样的人,即使刚看了现场比赛,也因距离较远在视觉上没给我太大的冲击,现在和“巨人”们意外地“狭路相逢”,我被他们的高大给“吓”到了,那个画面让我印象至深,至今难忘。事隔三十多年了,能梳理出来的“东西”只有这些了。

“少见”贫瘠了我的眼界,“机缘”却养成了日后我常常在电视里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习惯。如要延续我看体育比赛的一些趣闻趣事,我们下次接着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