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执政,乏善可陈
宋光宗赵惇的皇帝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是孝宗的第三个儿子,孝宗即位时被封为恭王。而在乾道元年(1165),他的大哥赵愭被册立为太子,按理说此时的赵惇登上皇位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可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后太子病重辞世,机会又来了。
太子离世后,赵惇立刻来了精神,他“每日习文练武不辍,并在王府中与侍讲的官员评论历代王朝的功过得失,时常发表惊人的见解,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连侍讲官员都自叹弗如。”(刘亚玲《正说大宋十八帝》)赵惇刻意的表现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帝位,可好不容易登上帝位的赵惇为政五年却实在乏善可陈。
“光宗即位次年,改元绍熙。史称绍熙初政,'宜若可取’,实际情况是言过其实。光宗虽多次下诏求言,却是只做听众而缺少行动,有臣下一针见血地说他'受言之名甚美,用言之效无闻’。在任用台谏上,他既出于私心选用了何澹,也严加甄选,任命了刘光祖、彭龟年等人,可谓正邪并用。至于薄赋缓刑,见诸本纪的'下诏恤刑’、'后殿虑囚(审问因犯)’,不过是虚应故事;减税、节用、理财之举,或杯水车薪,小惠未遍,或有始无终,言行不一,总体上无甚可取。”(虞云国《细说宋朝》)
赵惇当了十八年的皇太子,即位时已经四十三岁了,当时的他体弱多病,病情也时好时坏,这也给了皇后李凤娘干政的大好机会。从绍熙三年(1192)开始,朝政大权几乎都落在了李凤娘的手中。如果李凤娘有真宗皇后刘娥的本事也无可厚非,可李凤娘感兴趣的不是权力本身,而是权力带给她们娘家人的好处。“短短两三年间,李凤娘将娘家三代人,都册封为王,她的亲朋好友包括李家门客们,也充分体会到啥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恩荫过滥也就罢了,李凤娘甚至还明目张胆地僭越规制,把家庙搞得比太庙还像太庙。当今皇后的吃相如此难看,朝中又哪来的清明政治呢?就此,前朝的清平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灵犀《赵宋王朝双城记》)
宋光宗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当政五年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善政,留给后世的印记大概一是把恭州更名为重庆府;二是为后世留下一个传统美食糖葫芦。
重庆原名恭州,宋孝宗先是封赵惇恭王,随后孝宗又禅位于赵惇。对于赵惇来说,先在恭州封王,随后又即位称帝,这是双重喜庆,故而将恭州改名为重庆府。从此,重庆之名一直沿用到现在。双喜重庆,取名的本意如此,但整个过程却显得牵强而又戏剧化,真伪实在难说。
而冰糖葫芦的来历倒还有些趣味。绍熙年间,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食后,果然如期病愈了,光宗自然大喜。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宋光宗赵是南宋初期几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尤其是他即位仅仅过了两年,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光宗的病态心理源于他对父亲的猜忌和对妻子的恐惧,在位五年间,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最后不得不禅位于宋宁宗。光宗为政乏善可陈,既是光宗本人的悲哀,更是整个大宋皇室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