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古建筑屋顶的“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这个词对于许多北方人来说,看上去显得陌生而听起来却很熟悉,它大多是指心烦意乱,忐忑不安的意思。那么,在古建筑领域也有“五脊六兽”一说,它主要是指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屋脊及屋脊端部的小兽。
所谓的“五脊”是指一条正脊(前后坡交线)和四条垂脊(屋面与山墙的交线),像上图这种结构的屋顶叫庑殿顶,又叫五脊殿,是中国古代各式屋顶中等级最高的。在明清时期,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能使用。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一切皆要遵循等级仪制,庑殿顶这样的皇家标配,无疑是皇权的象征。只不过,对于宫殿建筑来说,这种单层的设计还是简薄了些。我们平常看到的重檐庑殿顶就是在庑殿顶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短檐,四角各延伸出一条短垂脊,共有九脊,更显大气磅礴。故宫中很多重要的宫殿都是采用这种重檐式顶部设计,其中的太和殿,就是中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所谓的“六兽”则是指屋脊端部的几个小兽,俗称脊兽,又叫蹲兽,取镇邪祈福、避火消灾之意。其实对于故宫古建筑而言,其屋脊用“五脊六兽”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单从小兽数量角度而言,故宫古建筑屋顶的小兽也不仅仅限于6个,根据建筑等级和体量的不同,走兽数量通常为单数(不算站在队伍前面的“领队小仙子”),一般最多为九个,顺序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xiè zhì)、狻猊(suān ní)、斗牛。然而,太和殿除了九个走兽外,还增加了行什(shí),为檐角装饰的最高等级(紫禁城内仅此一例),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地位,体现了至高无上、十全十美之意。
故宫古建筑屋顶的小兽,原本是保护屋脊的钉子。因为屋脊作为屋面两个坡的交线,该位置的泥背非常厚。为了防止屋脊泥背上的瓦件下滑,常常用钉子来固定该部位的瓦件。然而,裸露的钉子很容易在空气中锈蚀,因而古代工匠便给钉子带了个“帽子”,这个帽子就是小兽。久而久之,小兽逐渐与屋脊部位的瓦件连成一体了。由于故宫古建筑屋顶有等级的,因而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小兽图腾,并通过小兽数量来体现建筑的等级(普通宫殿有一个或三个,东西六宫等嫔妃居住场所有五个,皇后的坤宁宫有七个,皇上住的乾清宫则有九个),且小兽作为装饰功能亦逐渐体现。也就是说,这一排形态各异的走兽除了作为古建筑的重要装饰功能外,还可避免风雨侵蚀建筑本身,防止瓦脊滑坡,具有趋利避害的象征意义。
屋脊上的小兽各有各的寓意,龙与凤的地位最高,在前排;排第三是狮子,它吼声震天,是万兽之王;第四是海马,象征忠勇,智德兼备。之后是天马,速度极快;排第六是押鱼,可祈雨求福。在它之后是獬豸,它是公正无私的象征;接下来是狻猊,勇猛无比;斗牛排在第九,可吞云吐雾;行什排在最后,可预防雷电。这些物件说起来比较麻烦,见惯了自然也就不觉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