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丨“挟热”下利案

患儿黄××,男,3岁。于某日入院,病历号:29147。

汗出,口渴,面赤,唇干,呕吐,脉数,右大于左,属暑邪已入阳明气分,予以辛凉重剂白虎汤加味:生石膏一两,粳米三钱,知母三钱,炙甘草二钱,连翘三钱

服后次日,热反增高到40.5℃,复加重石膏至二两,体温升至40.9℃,后加入人参再服,热仍如故。

前后大剂白虎汤连进二日,高热不但不退,且大便溏泄,闻声惊惕,气粗呕噁,病势趋向恶化。

考虑是药不对证吗?而汗出、口渴、舌黄,脉大而数,均系白虎汤的适应证。但为什么服后反高热不退并且加重呢?想了又想,忽悟到患儿舌苔虽黄而不燥,呕噁上逆,大便溏泄,是脾胃蕴有湿热,脉数高热汗出,是表有邪。前此屡投清阳明经证之白虎汤,石膏、知母均凉润助湿,所以服后便溏而热仍盛,且遗太阳表证而不顾。有表邪而挟热下利,乃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急投葛根二钱,黄芩钱半,黄连一钱,甘草五分,一剂热即减至39.4℃,二剂减至38.8℃,大便转佳,呕恶亦止,很快痊愈出院。

这一病例,充分说明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若辨证一有不合或稍涉粗疏,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而至于演成不可挽救的颓势。乃医生多委之于患者病重,不究辨证用药之不当,是平时对技术不够精益求精,往往遗误病机。

REF.岳美中.挟热下利[J].新中医,1973(03):32.
整理丨菟絲子   圖片丨王德福
專注於中西醫文獻及醫案整理
歡迎投稿、誠招廣告
◆版權聲明◆
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轉載請注明出處。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