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中医思维?

一直有人强调,要建立中医思维,中医思维到底是什么?

中医教材说了,中医遵循的哲学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特点是认为物质世界由几种基本元素组成,这几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物质世界。比如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元气学说等。

阴阳变化

这里认为世界由几种基本物质组成,体现了唯物性,而强调几种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我们世界的特性则是辩证观。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朴素是因为这几种基本物质并不是经过证实的组成宇宙的基本微观粒子,而是根据长期生活的直觉,通过意识归纳出来的宇宙基本元素。既然这几种宇宙基本元素本来就不是基本微观粒子,那么他们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的规律,也就不会是科学的结论,而是通过类比。也就是说,把宏观世界中这几种基本物质如木、火、土、金、水等的常见现象,抽象出几种具体的规律。然后把这些规律直接作为宇宙的基本规律。一句话,唯物但没有科学基础;没有科学基础但有类比基础,简单说,想的美。

五行生克

所以,中医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就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中医的思维特点,也就只能是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什么,举个简单例子:比如A有特性x,如果B能与A归于一类,那么就推定B也与A有相同的特性x。而B为什么有特性x,无需回答。只需要回答B能与A归于一类就行。这就是类比思维。

而因果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A有特性x,首先要找到A产生特性X的内在原因,然后B来了,B有没有特性X,要看B具备不具备相同于的内在原因,至于A与B在表象上是否能归于一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举个例子,火是五行之一,红色是颜色之一,因为火是红的,所以,在五行归属中,火和红色就被归于一类。

那么,火有热的特性,我们通过类比,就规定,红色也有热的特性。

这个就是类比思维。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我们既不用回答火为什么热,这个被当作了公理,也不用回答红色为什么热只要回答了红色能不能和火归于一类,就认为这个问题圆满解决了。

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孕妇难产,疼得在床上乱滚,满身都渗出黄豆大的汗珠子。她的丈夫虽是医生,也根据症状开了药方,却治不好,只得去请教叶天士。叶天士问明症状后,叫他在原配的汤药里再加一小片梧桐叶,这个医生回家后就照办了。他妻子喝下此药后,孩子果然顺利地生下来了,是话有因,是草有根,这消息传开后,不少孕妇都照这法子治起难产来,连不少老医生也照葫芦画飘开这样的药方,可再也不见有应验的。有人感到奇怪,就问叶天士是什么原因,叶天士感慨地说:“草药治大病嘛!我上一次用梧桐叶治难产,因当时正是立秋之日,现在用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因时制宜,不拘古法,才能根据病情而灵活应用啊!可惜有些老医生过于拘泥,至今还不明白这一道理呢。”

这个例子里,就是采用了类比思维,生孩子类比为落叶,而秋天是落叶的季节,自然也就类比为生孩子。所以就这么用了。

别的医生不在秋天用,所以,落叶就和生孩子建立不了联系,因此就无效。

理是这个理,但故事未必是真的。

纯正的中医思维如我前面所说,是非逻辑的。

但凡纯正的东西,都有缺点,一是怕污染;二是生命力弱。比如纯种的狗狗,你得天天看住他,万一某一天和某个野种发生了一夜情,那么后代就会丢掉高贵的血统。同时,纯种的东西,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也是最脆弱的,发生遗传缺陷的机会最大。

因此,纯正的东西,始终没有非纯正的东西更有市场,也更实用。

“不严谨的西化思维”就是中医类比思维和西医逻辑思维第一次杂交的产物,事实证明,这种思维卖相好,吃着也香。

解释这个术语:

首先说他西化思维,说明这个思维的主体是中医,起码他得标榜他是中医。如果本身就是西医,也就谈不上什么西化不西化了。

第二,不严谨,是指这种思维虽然借鉴了西医因果逻辑的思维过程,但并不要求论据的确凿可信。西医证明一对事物有因果关系,是必须有确凿的证据的,有实验数据,直接的实验数据要有原始资料,间接的实验数据要有规范的 参考文献。但中不严谨的西化思维不需要,他可以仅仅用某个故事、某个传说、西周的某位大牛说过等。甚至,他们会把中医类比思维的结论,直接用作因果思维的论据(就如我和熊大在某个帖子里讨论的)。

第三,思维,这是一个流派,一个思维模式,不是特例。

这里,首先要再次声明,这里的“不严谨”、“西化”绝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而是我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名词术语。切记切记。

把不严谨的西化思维用到炉火纯青,并博得满堂彩的首先是民国年间的衷中参西派。这一派最有名的就是三个人,张锡纯,唐荣川,恽铁樵。

他们本身有深厚的中医功底,看好个把病肯定的易如反掌的。他们的中医思维也是稳定而成熟的。但是,他们遇到了西医。首先,这种类比思维过程西医是不熟悉的;其次就算西医最终能听懂,他们也是不承认这样推导的结果的;此外,在人心越来越西化的时候,这种类比思维也遇到了教学上的困难。

但如果他们彻彻底底转为西医,则完全是弃长取短。

于是他们孕育出了“不严谨的西化思维”这一产物,接下来,我将以例子说明。

比如,张锡纯治疗血证:

  • 在治疗鼻衄的时候,有寒降汤,原文如下:

【原方】生赭石(六钱,轧细) 清半夏(三钱) 蒌仁(四钱,炒捣) 生杭芍(四钱) 竹茹(三钱) 牛蒡子(三钱,炒捣) 粉甘草(钱半)

【应用】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为拟此汤,一剂而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或问∶后世本草谓血证忌用半夏,以其辛而燥也。子所拟寒降汤,治吐衄之因热者,何以方中仍用半夏,独不虑其辛燥伤血乎?答曰∶血证须有甄别,若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半夏诚为所忌。若大口吐血,或衄血不止,虽虚劳证,亦可暂用半夏以收一时之功,血止以后,再徐图他治。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煌煌圣言,万古不易。是治吐衄者,原当以降阳明之厥逆为主,而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若也。

  • 在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时候,则用了补络补管汤:

【原方】生龙骨(一两,捣细) 生牡蛎(一两,捣细) 萸肉(一两,去净核) 三七(二钱,研细药汁送服)

或问∶《内经》谓阳明厥逆,则吐衄。西人谓胃中血管损伤破裂出血,则吐血。此二说亦相通乎?答曰∶阳明厥逆,胃腑气血必有膨胀之弊,此血管之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气,血管之破者自闭。设有不闭,则用龙骨、牡蛎诸收涩之药以补之,防其溃烂,佐以三七、乳香、没药诸生肌之品以养之。此拙拟补络补管汤所以效也。设使阳明未尝厥逆,胃中血管或因他故而破裂,则血在胃中,亦恒随饮食下行自大便出,不必皆吐出也


在寒降汤中,张氏用的是中医的思维,即降气、降火。而根本没有考虑这个出血的到底是什么黏膜,怎么补这个黏膜,凝血需要什么因子,怎么改变这些因子。

但在补络补管汤中,则彻底抛弃了中医的理论,说,你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就是胃中的血管破了,我把他补起来就好了。如果真有吃进去补血管的药,那倒是重大发明。但张氏到这里有祭出的,又是中医的药物,说龙骨牡蛎收涩就能补血管,乳香没药生肌也能补血管。

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补络补管汤里,张锡纯用了西医的理论“补血管”,但选择补血管的办法的时候,是用中医的类比思维的结论直接选择中药。并没有遵循西医的规则,在体外或体内实验中,证实这些药从微观层面是怎么把血管“补住”的。

这就是“不严谨的西化派”面对中西医临床和理论问题时典型的思维方式。简单说,就是中医想不通用西医想,西医不够再中医凑,要让我提证据,没门!按中西医任何一方的游戏规则要求我也没门!

中式长衫大褂的布料,缀在满是大洞小洞的西装领带上,想没有回头率也难。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思维模式指导临床,它还有效。特别是用在张锡纯这种大家手上,效果更是得到了公认。

这才是大众需要的,无论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以及广大在西化教育背景出来的中医粉们。

但这种思维真的完美无缺吗?

(0)

相关推荐

  • 一代奇才唐容川

    读了四年唐容川的书,今天实在忍不住想写一写他. 唐容川即唐宗海,容川是他的字,他是四川人,生于1846年,也就是同治元年,卒于光绪23年,即1897年.并于1889年举进士,授礼部主事. 大多数人只知 ...

  • 金匮诵读——胃中嘈杂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举办了第一次经典诵读--<伤寒诵读>,每周两期,持续更新了一年,很多书友陪伴了我们一年,感谢你们的坚持.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每周两期 ...

  • 中医治病的重点在气机,而不是器官

    中医治病的重点在气机,而不是器官.气机调好了,脏腑功能就好了. 看一个人是不是中医,不看他是洋人还中国人,不看他开啥药,而要看他脑子是怎想的.用中医思维治病,即使开的是西药,也是中医.用西医思维看病, ...

  • ​中医治病的重点在气机,而不是器官

    中医治病的重点在气机,而不是器官.气机调好了,脏腑功能就好了. 看一个人是不是中医,不看他是洋人还是中国人,不看他开什么药,而要看他脑子是怎么想的.用中医思维治病,即使开的是西药,也是中医.用西医思维 ...

  • 为什么很多人心慌气短,却是源于肾虚?

    所谓心慌,就是自我感觉心跳快.甚则感到心里害怕.单纯感觉到心跳快,中医称之为心慌,如果还感到心里害怕,我们称之为心悸. 所谓气短,就是自我感觉呼吸急促,气不够用,需要深呼吸,加快呼吸,才能改善气短的症 ...

  • 朋友不可尽信,自己体会是真

    患者,吴某,男,47岁,初诊日期2017年7月1日.自诉自今年清明饮酒过度而胃中反酸烧心隐痛.间断发作,中西医久治而收效甚微.近日烧心泛酸,胃痛加重.遂服用奥美拉唑,药后反酸减而胃痛反有加重趋势:患者 ...

  • 中医到底学什么?学理论?学方法?首要的是学习中医思维

    对于广大的我们中医养生爱好者来说,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中医到底学什么?学理论?学方法?在我看来,首要的是学习中医思维. 有些大夫看了一辈子的病,也没有完全学会中医思维.传统中医学是人们长期与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

    I导读:这篇精彩的讲座相信很多老读者都读过并且印象深刻,文中宋柏杉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是桑菊饮合通窍活血汤治愈一例脑瘤,一是宣白承气汤治愈一例主动脉夹层.几年前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震撼.感动 ...

  • 阳气少,浑身堵!明代薛己的医案,补阳气、消腹胀,回归中医思维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难经>.<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 ...

  • “取类比象”——中医思维的灵魂!

    象形思维(一):望诊,中医最有趣的灵魂 有没发现中医平时说的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是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望诊的重要性,<难经玄解>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 ...

  •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 ...

  • 从中医思维解读:肝司二便与肾司二便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一段时间,读命理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壬水与乙木.甲木与丁火.丙火与辛金.庚金与癸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粉丝,由此我联想起肝肾与二便的关系,原来也可 ...

  • 中医思维解密上火的真正原理!

    每个人都有过所谓的"上火",比如说什么长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等等,然后很多人就以为自己是"火"太大了,可是往往很多人却发现自己明明容易手脚冰凉啊,不喜冷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精彩荐读)

    中医书友会第80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者/闫安强 编辑/王超 ⊙ 校对/战士徐 I摘要:你有什么样的综合知识,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视野,你就会成什么样的中医人.中医是博大的 ...

  • 图解中医,帮你更好地了解中医思维!

    一直以来,国人以中医为国粹,以中医自豪,甚至以中医自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学生又遍布全球,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等,殊不知:"老师"早已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