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言忠论东征(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
相关推荐
-
《女皇武则天》之六:唐高宗平高丽
唐高宗在軍事上重用李勣.裴行俭.苏定方.刘仁轨.刘仁願.契芯何力.薛仁贵等将军,征服了西突厥.回纥等国 ,打退了东突厥,吐蕃(bo)的数次侵犯,保障了国内的安宁.公元662年,百济在高丽和倭国的帮助下 ...
-
泉男生与唐丽两方之渊源
王旭 [内容提要]泉男生是终结高句丽历史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唐朝前期治理辽东的重臣.泉男生身在高句丽时曾官至莫离支三军统帅.降唐后,亦是唐朝灭亡高句丽.镇守辽东的功臣.对于其是非功过,学界一直颇具争议, ...
-
唐高宗灭高句丽:胜得彻底
前因 1.唐太宗征高句丽: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统兵十万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国力严重受损. 2.唐罗联合灭百济:660年(唐显庆五年),唐朝与新罗联军攻击百济,百济灭亡. 3.高句丽内乱 ...
-
他灭了高句丽,三箭定天山,本应成为一代战神,最终落得个有勇无谋的猛将
说起薛仁贵,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单田芳的评书<薛家将>,万梓良主演的电视剧<薛仁贵>都把他描述成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大唐名将.历史上的薛仁贵确实是一位名将,时人称赞他&q ...
-
激荡四百年:王弥图谋石勒被反杀,慕容廆平定辽东收人心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2篇 洛阳和长安相继沦陷,晋朝在中原最大的势力只剩下苟晞.石勒既存争霸中原之心,也必须要灭了他. 永嘉五年(公元310年)九月,石勒先进攻王赞于阳夏, ...
-
大唐远征灭高句丽:懦弱的唐高宗,为什么做到了唐太宗想做的事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懦弱的.没什么存在感的君主.但在李治的手中,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西至咸海.东到朝鲜,北及西伯利亚,南达中南半岛, 1200多万平方公里皆是大唐国土. 公元659年, ...
-
“老夏评说历史”之唐高宗为什么能灭掉高丽?
小编说:老夏说书开通7个多月,文章一直是老夏讲述历史故事,从今天这期更新开始,老夏不仅仅是只写历史故事连载了,他开始尝试写一些带着自己评论观点的文章,我把这些文章暂取名为"老夏评说历史&qu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
-
卢俌定突厥策(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二)
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初八),突厥阿史那默啜进犯鸣沙,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突厥兵交战,结果唐军战败,阵亡六千余人.丁巳(初十),突厥兵进犯原州和会州等地,抢掠了陇右的军马一万多匹之后撤走.唐中宗得到 ...
-
李旦脱嫌疑(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四)
当初,右台大夫苏瓌负责审问太子李重俊的党羽,罪犯中有人牵扯上相王李旦,苏瓌秘密在中宗面前为相王申辩,中宗这才不追究此事.扳倒了太子,安乐公主和兵部尚书宗楚客就开始把目标转向相王李旦.他们指使侍御史冉祖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五)
轶事其一:这一年九月,武则天拿出一枝盛开的梨花给朝中的宰相们观赏,宰相们大都附和武皇的意思奉承说这象征着大周朝的吉兆啊.只有杜景俭不附和大家的意思,他说:"现在正是草木枯黄凋落之季,而这棵梨 ...
-
徐公于今谁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四)
武皇思念执法公正的徐有功,于是重新提拔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的同僚朋友知道后无不相互庆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循正道.依从仁义,坚守真诚的气节,不因贵贱死生改 ...
-
陈子昂谏武皇征囚徒家奴(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二)
万岁通天元年九月,武皇下令道:"天下囚犯及有勇力的官民家奴,由官府出钱赎出,发往前线进攻契丹.(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朝廷同时命令崤山以东靠近边地的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