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康熙: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不只为打猎纳凉,还有啥深意?
纵观大清史,要说最具知名度的皇帝,非康熙莫属。甚至超越了他的祖辈,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帝,以及他的子嗣雍正乾隆帝。
说起这位皇帝的传奇生平,可能没什么新鲜感。
诸如,8岁即位,16岁除鳌拜,20岁削藩,又用8年时间平定三藩。后挫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又亲征噶尔丹,取得历史性胜利。
在文化领域兴文重教,编修图书。在民生领域重视农业,兴修水利等等。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重点。
本文,我们说一说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
皇家猎苑,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
于1681年,康熙帝与内蒙古草原开辟皇家猎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号称'千里松林’。
自从木兰围场开辟以来,便成为了历代皇帝、王公大臣、八旗子弟和蒙古诸部的狩猎之地。
那么木兰围场只是供玩乐之用的吗?
当然不是,康熙帝自幼从政,深知江山来的不易,每走一步都暗含深意。
每一个封建王朝,几乎都在马上取得天下,将士的作战素质直接影响到王朝的命运。
想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龙兴辽东,每一场仗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后来,皇太极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对于军队的培养极其重视。
反之,明末时期,军纪废弛,将士懈怠。哪怕崇祯皇帝再怎么有远大抱负,也难以从清廷铁蹄的阴影中逃脱出来。
皇太极用兵一世,最终取得了大明的万里江山。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主要战力就是八旗子弟,他们彪悍骁勇,甚至不亚于蒙古骑兵。对阵辽东明军,简直可以说是摧枯拉朽。甚至到达了,明军闻风而逃的地步。
然而,八旗子弟在清末是怎么个状态?简直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个个提笼架鸟,走狗玩鹰,由于不事生产,给朝廷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
以至于后来,民国时期,没有任何技能的八旗子弟,被活活饿死的例子都不罕见。
老舍先生写的《茶馆》中,松二爷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康熙帝是何等的雄主,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早就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且在当时,国力稳定之后,八旗子弟已经有了奢靡享乐的迹象。
因此,康熙帝开辟了木兰围场,召集八旗子弟集体围猎,目的在于检阅军队和军事演习。
当然,这一目的世人皆知。除此之外,还有很重的一个意义。
入关之前,满蒙两族联系十分密切,经常以联姻的形式结盟。在取得大明天下的过程中,蒙古诸部也贡献了不菲的战绩。
但在清廷确立政权之后,一方面加官进爵安抚蒙古诸部,另一方面还要小心提防他们的发展。
以前是兄弟,现在是君臣。为了缓和蒙古方面的心理落差,木兰围场成为了最好的交际场所。
八旗兵和蒙古兵再次并肩作战,喝酒吃肉。两族间僵凝的气氛无形中被化解,而且康熙帝利用围猎的机会,不只是在安抚蒙古逐步,也是在变相的震慑。如果蒙古敢生出异心,面对他们的将是英勇的八旗骑兵。
可惜的是,在此后几代,木兰围场的意义变了味道。本来是作为训练存在,却逐渐变成了大型联欢娱乐活动。
直到道光皇帝时,木兰围场彻底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劳民伤财,甚至成为了财政负担。所以,被下旨废除。这也可以作为清政府国力愈下的标志之一。
纳凉夏宫,避暑山庄
说完木兰围场,咱们再说说避暑山庄。比起前者,后者的意义更加巨大。只是,很少有人了解,这座皇家园林存在的真正意义。
自从秦始皇时代,就非常重视来自北方民族的威胁。于是,有了万里长城这座伟岸的建筑。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会修长城,并以此作为历朝安全感的象征。
而在康熙帝在位时,终止了大规模修建长城的传统。提出了永不修长城的豪言壮语。这不只是体现了民族的高度融合,也彰显了康熙帝对于强盛国力的信心。
然而,在封建时代,要时刻警惕外族的野心。
康熙帝继位以来,发生了诸多大事件。深知江山稳固来的不易,开始忧心国家的长治久安。自从平定了北方的噶尔丹之后,他开始思考北方边防的问题,然而修建长城劳民伤财,因此用了另一种方式来震慑北方。
于是,避暑山庄就出现了。
这座夏宫不仅是一个盛夏避暑的场所,还连接蒙古以及北方满洲的龙兴之地。政治意义类似于明时的北京城,所谓天子守国门,就是同样的道理。
试想,我皇帝每年都会来避暑山庄处理政务。还什么比皇帝长居之所更安全的地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避暑山庄就是另一座长城。
因此,其建造目的不只是为了夏季休憩,也是一个除紫禁城之外的一个政治中心。真正意义在于安抚和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也是给予康熙帝安全感的精神摇篮。
由此不难看出,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不只是康熙帝为了享受而开辟的场所,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千古一帝,为了江山所作的深谋远虑。
●秦始皇托徐福,唐太宗靠妖僧,李白自己单干,到底谁炼成了仙丹?
●佛家天子一生崇佛,最后被活活饿死,南朝梁武帝受的是哪番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