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一道“闭门造车”的习题引发的思考
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课时,发现《伴你学》有一道习题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同时也触发了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现结合这道习题加以剖析:
参考答案:弹开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反思:此试题设计的用意在于考察以下几个知识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2、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小球的振动,渗透“转换法和放大法”的物理研究方法;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对于在地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基本没有问题。可是,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预想的实验结果却是五花八门,现将同学们的答案进行归类整理如下:
第一类答案:小球没有被弹开。
第二类答案:小球被弹开后,漂浮在空中,听不到声音。
对于学生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尤其学生回答出小球“会漂浮在空中”更是有些疑惑,后来经过和学生交流以后才得知,学生之所以会得出这种答案,源于神十宇航员王亚萍的太空授课视频——太空单摆演示。
在太空中小球之所以会漂浮在空中是由于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学生对这道习题做出这类回答的确是很精彩的。
在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回答以后,再看看这道习题的设计,感觉有点儿“闭门造车”的感觉。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观看“太空授课视频”,或许不会得出有关“失重”的解答。
另外,在回答此问题竟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月球上没有空气,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我们只能凭空想象来解答此题了。可贵的是我们的学生通过以前观看太空授课视频,很顺利地解答了此题,只不过是关于“小球漂浮在空中”的解答就显得超出了出题人的要求了。
的确,对于这道试题让人有点不敢恭维。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实验,要让学生凭想象却完成,感觉很有难度。其实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闭门造车”的习题,对于教学活动其实是一个干扰因素,应尽量予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