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缴获了日军太多物资,唯独此物是个例外,宁愿烧掉也不留下来
日本人相当重视军旗,这是因为二战期间每一支日本联队的军旗都是天皇赠予的,对于日本士兵来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按照日本陆军法的规定,只要编制没有解除,那么联队的军旗就不可遗失。一旦遗失了军旗,联队内的所有军官和士兵都要遭到制裁。

正因如此,所以军旗在日本军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联队都会挑选最优秀的少尉担任军旗手,并专门安排一个中队保护军旗。例如当时的松山联队,虽然人数只有区区千人,但仍要从人手中抽调一支护卫队,对联队军旗进行保护。
在盟军之中,有这样的传统,每逢遭遇日军,盟军士兵都渴望缴获对方的军旗。但战争打了很多年,盟军都未曾从日军联队处缴获一面军旗。因为当时日本联队的战斗条令里还有这样的规定,就是:当败局无从扭转时,便将军旗焚烧殆尽。
一般来说,不论日军联队打了怎样的硬仗,焚烧军旗的时间总还是有的。每次战败过后,日军都会将军旗烧毁,所以盟军根本没有缴获敌人军旗的机会。

1939年夏,当时的中蒙边境爆发了一场激战。在此期间,日军对苏军发动了为期十日的猛攻。据统计,关东军的伤亡人数超过1.8万。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东军所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但即便如此,日军仍没有败退,而是继续策划着自杀式攻击。
为什么日军会如此执迷不悟?从一个关东军老兵口中,我们得到了答案:
关东军第六军最担心的不是武光联队兵员的伤亡,而是这支联队有没有在战败过后焚烧掉军旗。为了确认军旗是否被烧毁,日本人集结了第二师团及第四师团,准备给予苏军大反攻,确定军旗的下落。后来,这两支师团终于在某高地发现了尸横遍野的武光联队,以及被烧毁了一半的军旗。确认了军旗的下落之后,关东军各指挥官这才长舒一口气。
在十四年抗战期间,日军总共在我国烧毁了两面军旗,这两面军旗分别属于第一一三和第一四八联队。松山战役期间,疯狂的拉孟守备队依靠松山的地形负隅顽抗,这支守备队的长官——一一三联队长松井秀治因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对拉孟守备队展开支援。值此之际,松井秀治多次致电拉孟守备队,要求该守备队的最高长官将军旗烧毁。
其余日军联队的高层在听说拉孟守备队陷入重围之后,亦多次致电要求这支守备队毁掉军旗。经拉孟守备队与多方多次确认之后,守备队长在松山顶上烧毁了军旗。由于刻着天皇菊花纹族徽的旗冠是金属的,无法藉由火焰烧毁,所以该旗冠被看护军旗的少尉埋在阵地上。时至今日,仍无人知道旗冠的去向。
据说,在战争结束后,远征军曾带着日军战俘前往松山战场,想要找回旗冠。后来,又有不少参加过二战的日本老兵来到中国寻找战友的遗骨和旗冠的下落,却终究没能如愿。

可以说,日军对军旗的偏执,是其他国家军队所不具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日本人如此看重军旗呢?
《茫茫的旷野:诺门罕》一书的作者曹松本草坪曾参加了侵华战争,当时的曹松本草平隶属于日本第二十三师团,在该师团中担任军医。对于日本人对军旗的偏执,曹松本草平是这样解释的: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军队都只是将军旗视作军队的象征,但日本军队却将军旗视作比军队都要重要和高贵的事物,之所以日本人对军旗有如此的崇敬原因在于日本军统教育。
曹松本草平年幼时,他的母亲经常会与其他妇女去观看关东军的军事演习。每次日军出征时都会搞出声势浩大的欢迎仪式,这些日本妇女就在街道旁目送士兵经过,并对着日军的军旗下跪叩拜。即便是在战争结束后,曹松本草平每次看到日本军旗的时候,依旧不自觉地低下头去。显然,这种对军旗的畏惧,正是军国主义分子熏陶下的结果。在当时的日本内部,军国主义遍布全境,而疯狂的日本士兵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训练起来的。

除了军旗之外,二战期间的日本侵略者还有许多偏执到变态的习惯,这些习惯无一例外,均是受日本军国主义熏陶的结果。
参考资料:
【《二战日军军旗》、《茫茫的旷野:诺门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