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53条建议总结
我们都知道高考很重要。
因为高考能决定一个人之后四年在哪里念书,而这四年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质的影响,之后进了社会上,全社会也会非常在意你这四年究竟在哪里,学的什么。
所以这样推理下来,会发现不但高考考出好分数重要,填报志愿、做选择也非常重要。
在美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大学排名”榜单,指导学生填报专业,其中最著名的比如“US NEWS”的榜单,里面会详细评估每所大学,每个专业的优劣和排名,帮助大家选择专业。
但在中国,这样的指导比较欠缺。
一方面没有权威媒体做这样详尽的大型报告。
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高中,只擅长教学生学习内容,就算那些有“志愿填报指导”课的学校,也因为老师们对现在社会不够了解,所以往往很难给出中肯的志愿填报建议。
于是学生在获得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听父母的或者随大流,不一定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问了不少朋友、网友,最后从几千个过来人那里,搜集来了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53条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它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览。(一些总结性的建议)
1,填志愿的时候不要只考虑学校,也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城市。
2,大城市能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它能带给你更有趣的大学生活,更国际化的视野,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和更多的大城市人脉。
而且北上广深各自有留下人才的政策,所以在这里上学,也更容易拿到这几个城市的户口。
3,不过如果你不是分数特别高,往往专业、城市、学校只能三选二。
4,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如果你上的是985大学,那无脑选择更好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已经足够好了,拿着这些学校的毕业证书去哪别人都认。
所以尽量别干考了清华北大的分,结果因为不想离开上海选了复旦交大的事情。
一方面985大学一般都有转专业的政策,到了大学如果你成绩非常好,有可能转到心仪的专业。另一方面,就算专业转不成,现在也有大量双专业/辅修/旁听公共课的方式,让你学习到你想学习的知识。
到达一定量级以后,好大学的一切都是碾压差大学的。某区块链红人,已经十亿身家了,依然把“北大毕业生”的名头放在自己身上。
所以好大学的标签,你是可以用一辈子的。
5,也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如果你985和211都没考到,那城市和专业就都比学校来得重要。
因为就我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绝大部分老板真的分不清985,211以外的那些学校谁好谁差。
这时候,在本地上学的人就有优势了。
6,尽量选择综合类院校。
一方面综合类院校一般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对男生来说,不至于像在男女比例9比1的理工类院校完全找不到女朋友,也不至于像在男女比例1比9的外语类院校完全找不到兄弟打球打游戏。
另一方面综合类院校什么专业都有,也方便你多学学多看看,扩大视野。
7,在高考前最好就定好你想去的学校,然后抽个时间去看一看那所学校。
求学很重要,前途很重要,但大学四年生活得快不快乐也很重要啊。
不然到时候别人的食堂里是麻辣香锅小龙虾寿司石锅拌饭,你食堂在给你吃“月饼炒辣椒”,“油条麻团烧饼汤”,还都是早上剩下来的。
别人的位置在市中心,课余经常可以去看个话剧听个音乐节,你的位置在世界尽头,去市中心要3个小时,比你坐高铁回家还久。
别人有空调冬暖夏凉。
你们没有空调,夏天看着38度的天,只好宿舍放一盆水,你们轮流蹲里面降温:
你会哭的。
(你猜我的学校是前者还是后者
)
8,大学里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傻逼。傻逼同学、傻逼老师、傻逼社团组织、傻逼学生领导。在这些人眼里可能你也是傻逼。
大学比高中自由得多,但这种自由并不都会带来好的东西。
所以尽量对大学生活降低期待,你大一不至于那么暴躁。
无论大一你多么怀念自己的高中,到了大四你都会怀念自己大学的。
9,这条我没有体会,但当时是高赞评论,也放在这了。
他说:
不过我工作已经六年了,其中打工四年自己创业两年,就我周围来看,还没发现长得好看对于就业和升职有明显的帮助。(当然,不爱干净不洗澡的另说,那不是好看的范畴了)
所以这条我这里存疑。
第二部分:文科
1,对于大部分文科专业来说,学校比专业重要。
2,但对于新闻系来说,城市比学校更重要。
3,新闻系是一个老师懂的不一定有学生多的专业。
很多老教授和社会脱节,所以该专业可能实践比上课更重要。
4,随着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被认为不好找工作的“汉语言文学”系,现在越来越好找工作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做助理或者给领导写发言稿了。
网剧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学汉语的编剧。
自媒体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学汉语的编辑。
现在是人人都能在网上展示才艺的年代,而关于“汉语”的才艺,是最通俗易懂,最容易让大家觉得“好厉害”的。
所以没必要沮丧,但前提是你真的学得好。
5,哲学真的不好找工作,但我看大家学出来都很快乐。
6,外语专业曾经是薪酬非常高的王牌专业,比如我毕业的上外,一度是全中国毕业起薪最高的学校之一,但这几年越来越走下坡路了。
大环境上来说,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翻译软件的发展,低端语言岗位会越来越少。而高端语言岗位又偏好“其他专业+语言”的人才,所以从就业上来看,不建议你把语言当作一门大学专业来学。
7,具体点说:
英语专业的人,优势是英语好,能更好的和外国人沟通。
但问题是现在英语好的人实在太多了,你说你英语比他们要好,但这没意义——因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只要到达一定水准,能解决问题就够了。再往上就是表演级别的英语了,如果你的英语没好到能用英语写小说写博客还让美国人爱看,其实就没啥意义。
说到底,语言是一个工具,更适合自己日常作为一个补充去学习,而不适合把它当作一个专业来学。更别说现在会说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你很难在语言上竞争过一个母语者。
当然语言专业学习的不止是语言,还有文化,文学研究等更深的东西,但这些更深的东西更多体现在学术价值上,如果你真的热爱英语,热爱语言文学的话,那尽管去学,也就不用看我这篇建议了。
8,当然还有小语种,小语种还是值得学的。
如果你一定要学语言,请尽量学一些当地人讲不来英语的语言,比如日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派上用场的机会会更多。
尽量别学德语,德语和英语同属日耳曼语族,在德国,英语的普及率很高。你在工作上会碰到的德国人,大概率英语说得非常溜。(那还需要你个学德语的做啥呢)
女生如果要学语言的话,请尽量避免阿拉伯语,毕竟阿拉伯世界对女生不友好,骨子里的不友好。
也尽量别学过于偏门的语言,比如我有个朋友学的是梵语,就业面实在太窄了。
第三部分:商科
1,国内大部分管理专业很水,注意是专业名称里面带有管理两个字的都比较水。
2,如果你在国内学的管理专业,建议多参加各类活动/比赛,增加履历。
3,有些管理工作,最后只能做学术或者进体制内。
4,财务专业优点是好就业,缺点是很枯燥,非常非常枯燥。
5,如果是会计专业的,最主要的是大学期间把你能考到的财务类证件都考齐了。免得工作了以后还要哼哧哼哧考试。
家境普通,成绩普通的人,最容易接触到金融的行业是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那工作忙季非常忙,不亚于互联网公司的996,但好处是闲季很闲。如果你已经把相关证书都考齐了,那就是单属于你的悠长假期。
6,国内大部分本科金融毕业生做的工作,其实是销售。
无论你是多好的学校毕业的。
反而是数学系的更可能做看起来“比较金融”的工作。
7,学金融,毕业从事金融,你会看到大量大量不讲规则不按秩序横冲直撞的所谓“VIP”。(大客户的小孩)
你很努力才能拿到的业绩,他们可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就能拿到,或者说他们只要在这个公司里,本身就是价值。
这时候更需要调整好心态。
第四部分:农学
1,农学真的要下地干活的。我舅爷爷是农学教授,有很大一块实验田。
2,也不一定在本地下地干活,可能会去不同的地方干活。
第五部分:理工科+医学
1,程序员真的很好找工作。
2,程序员工资真的很高,毕业起薪拿到30万一年的不在少数。多的甚至达到40万以上。
3,但注意你要报对专业,是“软件工程”,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科的课程是软硬各半,且均不太深入。
不过国内现在好像也不是这么分的了。
但无论哪个,在薪资上都名列前茅。
4,除非你去有996文化的大厂,或者特别爱画大饼的小公司,否则程序员也没有特别忙。
5,总之家里条件一般,你理科成绩和逻辑思维不至于太差,同时又很想通过工作赚到钱的话,可以无脑选计算机。
6,理工科学校比城市重要,专业排名比学校排名重要,当然如果你是超级大牛,什么都不重要。
7,注意入学时的分班考试。如果想在国内继续深造,那个考试好好考,以后能保研。但如果想出国,那个班课程会更难,难以保持GPA。
8,几个基础学科,如果能学明白数学,建议学数学。
9,建筑学和土木学完全是两码事。
说简单直白一点,国内的建筑学很多只管美,只管好看,具体怎么实现,是土木学的事情。(所以我很想把建筑专业划到艺术类)
建筑学方面,专业>城市>学校。建筑行业内有自己一套相对专业的排名。
10,安全工程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11,生物专业的说,想学生物专业还想就业赚钱的,请左转医药专业。
12,药学专业容易秃头。
13,“动物医学”现在发展很好。
第六部分:艺术类。
1,学艺术需要热爱和天赋,比学其他专业更需要热爱和天赋。
尤其和审美有关的专业,很多时候真的是你的审美和大众匹配那一切都好,你的审美大众不认就注定小众。
2,中国早就过了“富二代才去学艺术”、“艺术生养不活自己”的年代了。现在艺术生其实过得还挺不错的。
3,城市比学校重要,出了一二线城市,很少有地方需要艺术生。
4,艺术类永远是作品集比学校重要。如果你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即使再好学校毕业的,也很难说服人。
5,十年前,传媒导演类专业非常难就业。然而这几年短视频兴起网剧频出,如果你有好的作品,能拿到很高的一个数字。
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里面对高考分数要求相对比较高的,但是由于整个国内传媒教育的落后,这个专业很多学校根本达不到开设的条件就贸然开设了。而且专业辐射面很广,很庞杂,所以和新闻一样,绝大部分时候也是实践比上课有用。
第七部分:医学。
1,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远不如外国同行是事实。而且医学毕业时间长,课程不容易,所以很多人会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2,但无论哪个国家,高端医疗资源都是紧缺的。所以虽然三甲医院医生的收入可能没有很高,但社会能量会很大。
新闻上虽然会经常报道一些针对医生的恶性犯罪,但总体上来说,公立医院医生在我们国家还是非常受尊敬的一门行业。
3,如果想赚钱的话,私立医院会用很吓人的薪酬去挖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同时现在医疗科普、医学美容、医学数据库等行业很火,薪酬很高。所以学医也并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贫穷。
4,医者仁心,希望立志学医的人至少心里是正义的。
这只是我总结出来的部分,剩下如果你们有什么建议,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
第八部分: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专业的利弊就说到这为止,下面给大家灌一些鸡汤。
每年高考季,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说“上大学有什么用,不如到社会里先熟悉行情”、“大学生太多了,上大学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且不说这中间有幸存者偏差,从统计学来看,学历和收入有一个很强的正相关性。而且我觉得金钱其实衡量不了上大学的意义。
对我来说,上大学本身就比功成名就来得更快乐。
平时和室友在宿舍开黑,因为输了生气地大吵大闹。
周末参加社团,去周边的山上徒步野营,放飞自己。
组游戏战队和其它学校的比赛,和其它系打篮球比赛,踢足球比赛。
期末考试前因为没复习急得团团转,焦头烂额的跑去咖啡馆通宵复习。
其实现在看看,开黑游戏输了,一次班级比赛输了,一次期末考试没考好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有必要紧张悲伤吗?
但就是因为那时候不懂,会因为一些看起来蠢蠢的目标快乐悲伤,才会开心啊。
复旦大学有一句话,叫做“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其实这适用于很多大学。你能在这里找到很多很有意思但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的活动:
模联,辩论赛,支教队,话剧社,合唱团,念诗社...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一切活动等你离开了大学,很大可能就和你拜拜了。你这辈子都不会再参加这么多有趣而无用的活动。
可能在不少人眼里,永远最重要的是成功,永远占据最高位置的是赚钱。大学生看剧,玩耍不算梦想,出去工作赚钱才算梦想,这我并不认同。
我们有很多“现实”的人,千辛万苦想把自己活成一个有用的人,毕业以后的生活除了赚钱就只有赚钱。
但有用是给谁用呢?谁有权力使用我们呢?
答案当然是没有人。没有人能使用我们,所以没有人能评判我们是否有用。我们的人生也没有任何目的,生下来就是为了体验更多的东西。
而大学的多姿多彩,错过了真的就再也没有了。
包括这里的活动,这里漫无目的的生活,还有这里的不和你谈钱,不给你压力的人。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会选择出国念一个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环境可以给你一个相对方便固定的社交圈子,而且这个圈子还不会给你太大压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以前我觉得上大学是像工作一样苦逼的事情,但现在想想,上大学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娱乐吧。
这种漫无目的的生活你当然可以称为“迷茫”,但在我看来,这种迷茫却是活得越来越精明的我,最为怀念的。
大学的四年绝对是我人生里最快乐最放松最自由的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还无比怀念。
所以不要问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大学本身就是意义。
在这个角度来看,选择一门你真的喜欢的专业,也许是永远都不会错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