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型教师
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教师的信心与恒心,更需要教师的理论素养做支撑。教师的信心与恒心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教师的理论素养又为教师树立自信增进了动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日复一日的付出,需要一心一意的投入。
现实中不少教师存在诸多因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信心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足,教育观念狭隘,懒于反思探究,因而理论素养得不到提升。常常有教师会羡慕优秀教师丰富的学术积累,深厚的学术底蕴,却往往忽视了他们背后点点滴滴的积累。事实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没有缘由的,任何的成长都需付出相应的汗水,只有在辛勤耕耘以后才能收获成长的喜悦。而研究型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呼唤,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坐标,是与其理论素养的深厚积淀分不开的。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依靠三个“支撑”,即知识支撑、理念支撑、习惯支撑。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往往有着更为广阔的涉猎,他会从学术的海洋中汲取教育成长所需的养分,在教学中调整策略,在教学后归纳反思,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体系。这就构成了研究型教师的知识支撑。同时研究型教师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不会毫无保留地接受,也不会不经反思地遵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让反思融合新的理念,在学习中促成新的突破,在研究中形成真知灼见,这就是研究型教师需要的理念支撑。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教学习惯方面往往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执着,执着于将教育理念付诸实施,执着于对教学细节的深入研究,执着于对问题的斟酌与反思,即需要良好的习惯做支撑。
荀子云:“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说明了实践的重要作用。研究型教师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他首先应该是一名实践者。作为教育的开拓者,研究型教师始终处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掌握着第一手的研究素材。研究型教师的起点在于教育实践,其落脚点仍在于教育实践。所以立足于教学实践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根本。当然,教师作为社会性一员,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存在。研究型教师生活在教师团队中,自然也分享着来自教师团队多方面的给养,正是一个个以研究型教师作为团队的核心,以一般教师作为人员支撑的团体,才真正撑起了学校教育的半壁江山。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研究型教师正是在教师群体的关怀下,借助教师团队的优势与合力,立足教师群体的智慧,从而在教师团队中逐步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