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有念推四正,轩源无妄破阴阳
轩源与杨旭讲了几天拳,周日的集练需休息,不能到场。伟城也因要加班来不了,周日的集练,就只有文哲、明昊、敏和、诗婕、唐越和小珠到。
大家一起打了趟拳,小珠建议如蒲谷子在年聚上说,大家多练练四隅四正推手,文哲主动上前与小珠推。
文哲的武术功能,在他们这圈人中是无出其右的,这在历次与圈内圈外的人交手已很清晰了。轩源欣赏他有武者的胆气,但担心他放不下他的武功,所以数次与他长谈。
双方你进我退,打了几轮,文哲便没有兴致了:“这样练,练不出功夫。”便停下来。转身见唐越充满好奇的眼神,文哲便与唐越玩起来,擒拿手,上肩上步运腰胯,也不需怎么大动作,便把唐越拎过这边翻去那边,唐越更是好奇,问怎样做的?文哲便将动作一个一个分拆解释。
小珠将一旁观看的明昊拉到一边,继续练习四正推手。坚持了一会,明昊也没什么兴趣,便作罢,他再去看文哲与唐越拆招了。
小珠再和敏和练练,很快见她整个人发滞,小珠问为什么?敏和说对这些机械性重复性的运动,天然的难适应……
而上两周回金都,与兴隆一起时,他对这些练习也不喜练,如果是没有规则的任意推,他就高兴,能将对方推失了就更高兴。
小珠便也算了,随大家聊啥玩啥,平平淡淡地过了这朝的集练。
晚饭后,轩源来电,是问问上午这边的情况的。小珠将所见所想如实尽诉。
“年聚上,蒲师叔已点出我们平时的练习太少,刀没磨利便想屠龙,我觉得也是!但到大家聚一起的时候,发现大家对这些练习不感兴趣。有的觉得这只是做做样子,练不出实际功能。有的没有这个需求,练不练无所谓。有的问这样练能不能发人……”
“我说对方有不合的地方,可以进一下告诉对方,这些练习培养体感,身能知道而不是蛮用劲,这些需要一面镜子照见,对方就是镜子。而不是发放功能,武术功能。”
“现在多求胜人的效果,师父您带我推手,喂劲以感受,刚有点感觉还不牢固,和他们推便又出力了。因为求胜之心,对方用的势与劲,和师父您是不同的,这就不是练习而是较劲了。和伟城师兄推还好点,他也慢慢在喂。其他好些人,把伟城师兄当靶子,伟城师兄应对得也是吃力。”
“这好像是一个普遍现象,蒲师叔和文治师叔也反思说,平时练得少,比如练四正推手,要坚持一段时间,心平气和,把身子推松,斗意推空,知觉推敏,下一步才能走出来……也许他们对我们这边随随便便的玩,早已陈词了。是不是我们的练习过程有缺漏?有跳跃?几位对我们有了解的拳友老师,都提到过我们的急进跳过了基本的训练过程。我也回顾这两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感觉只是在原点略进一步而已。”
“基本训练缺位,别的就会补充。文哲的功力大家有目共见,他对一些人是有吸引力的,因为他的东西是现在流行的实战、好用、立竿见影。这也容易造成迷思。”
小珠把憋了几天的话竹筒倒豆子般抖出来,轩源才接上话:“我也强调过大家要练好四正推手。”
小珠:“可实际上,都没练。”
轩源:“四正推手是一个重要的训练方法,我是要求练的。但要求不是强求,南城的师兄弟们有家庭有工作,他们无暇顾及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只是练练身体健康,没有太多追求,练也只是练了而已。”
“而且一旦强调,四正推手就变成一个框架,把大家框住了,又去练劲路了,或者成为一种死气沉沉的机槭性操作。我走了这么久,我知道那些推手之妙不是在这里练出来的,这不是究竟的。”
“但是……”小珠少有的坚持讲下去:“我们现在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对自己的身体在推手的时候,什么样的状态是对的,什么样的状态是硬了、紧了,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怎么解决?没有具体的身体感受,吃黄豆拉铁蛋啊!”
“您现在,趋于虚无妙有,而我们根本是没有。平时听到的轴呀、丹呀、五弓合一弓呀等等,要练,要检验看看是不是那回事,一点点打磨、上身,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有些东西经历过,似乎是多余的,但是是必经的,有说曲中求直吧。”
“练四正,只是说其中一个练习方法,一面镜子,照见别人,也照见自己。这样这个群体中,才有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作用。要不然,大家一腔热情每周过来,可是一段时间不见成果,就会淡了这个心……众师兄弟的提高,需要技术培养,更需要大家心念一致,才不致于把四正又变成比手。”
轩源:“对方要比手,正可以练自己呀!我们需要文哲、阿深这些不服输的,不能要求别人改变,只能自己去适应。”
小珠:“就不知道这样来不来得及,以我们现在的水平,继续下去,他们只服您一个人,表面是大家走到一起,内心却各有主张,人心便也散了……”
轩源略沉吟,说:“好。接下来我强调一下四正的重要性,要大家都练。但我要求了,大家不听,我也没办法的。”
小珠:“您就要求听您话的练,这样给个训练课题出来……”
这也是小珠几年来,观察到那么些人的远远近近,南安那边看不见的讨论,身边这些人的纠结:师父的功夫那么好,我能不能学得到?杨旭那句问话也是许多人心里的疑问:他们学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学会?阿深曾说目前的训练方式有缺漏,所以他跑步练瑜伽。兴隆则总是拿平哥与轩源比较,说没有基本功的训练,难成体系。阿俊也说过:如果一个功法如此难学,那它的传承就……
轩源曾落寞地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怎么大家都不相信零状态?反正就算剩我一个,我也是这么走的……”
这里的结,究竟在哪里?
小珠觉得,如果对自己的身心没有一个通透的了解,是不能看得破这个皮囊的,零状态也就无从说起。那些练习方法,是为了唤醒自己全身心的感受感悟,出入自如,通达无障。不是去练什么功能,只为唤醒、了解、知身。
这段时间,小珠的思潮起起伏伏:拳只是在原地踏步,周身毛病,要下手修改,哪哪都改不动。推手,还是手脚在动,心意没有,或不够、不专、不持。不知如何才能摸进去。都说练拳先明理,怎么已经听到那么多的理,还有那么多的麻烦呢?
又到周日集练,轩源与大家说了说他对四正推手的看法。
“缘起那晚和小珠讲电话,她提到四正推手的训练,是不是应该体系化,常态化。我思考了几天,趁现在和大家说说。”
“现在坊间许多拳师,以一些基础练习。比如四正推手,在你我的一进一退中,去说明你退为阴时我进为阳。且分阴阳是以弓坐步来表达,弓步实脚为阴,虚脚为阳。这些是二人互动的一种描述,但这种描述是肤浅、不全面的。在你来我往中,究竟是你动,还是我动?其实是阴阳互抱,随顺它们的转换,哪里可分?分了就不是太极嘛!至于实脚也有虚的,虚脚也有实的,又怎么分呢?”
“所以我一直坚持,是合阴阳,不是分阴阳。我分了二三十年阴阳,研究来研究去,到后来,是合阴阳。不要受外界影响。一旦四正推,注意力着于寻劲、落于弓坐步、摆胯等等,这些就是枷锁,人的灵性很易磨掉了。”
小珠明白轩源所担心的,但她并不是照搬坊间的说法去练这些,待集练完毕,小珠在轩源微信上留言:“师父,您的担心,我明白。我的意思是,只是借助这个练习方式,双方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印证。比如我前弓运动时,后方有失,自己往往是不知道的,对方却能感知到,并现场指出来,指出来后要克服,这需要一点时间。而且那么难才有的一点点感觉,需要多练习,需要沉淀。我们不追求师父所提醒及反对的那些劲啊、分阴阳啊什么,只是双方如照镜子一般,感知自己的状态而已。”
这几天是回南天,周围都湿漉漉的,空气也拧得出水,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