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反隋盟主李密:被隋炀帝集火攻击,最后让李渊得了天下

本 文 约 6740 字
阅 读 需 要 18 min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话,那么《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真实大相径庭。比如,李密就是一个被演义遮蔽的历史人物。李密的形象脸谱化,故事碎片化。历史上的李密,是一位令人惊奇的豪杰!

“牛角挂书”的误读,李密是顶级贵族出身

李密是什么出身,大部分印象是模糊的,在《隋唐演义》里语焉不详,在《三字经》中有李密“牛角挂书”的典故。受前者影响的人,大多认为李密是盗匪集团里的一员,和宋江差不多,是有点文化的失意底层文官。受后者影响的人,则往往把李密看成是一个早年丧父、家境贫寒的穷书生,哪怕知道李密是贵族家庭出身,也觉得他家道中落了。

隋唐演义书影。图源/网络

实际上,李密是顶级的豪门贵族。我们知道,在西魏、北周、隋唐,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在关陇集团的地位相当高,宇文泰创业时期在战场上时常分左中右三军,李密的祖先李弼和宇文泰经常各率其中一军。宇文泰和高欢的数次战役中,李弼都表现出色。在关陇集团立国第一战的沙苑战役中,正是李弼所部骑兵在关键时刻的冲锋,决定了宇文泰的胜利。
李弼的子孙在北周和隋王朝普遍有着很高的地位。李密的祖父是北周魏国公李曜,他父亲是蒲山郡公李宽。虽然李密早年丧父,但是年纪轻轻的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财产,仍算得上顶级豪门。因为身份高贵,早年的李密被选为隋炀帝的侍卫,但隋炀帝看他不顺眼把他打发回家了。
一日,李密出门访友,骑牛出行,这在魏晋以来本是贵族出行方式之一,杨贵妃姐妹就曾用超豪华的牛车出行。因为路上无聊,李密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他在路上遇到越国公杨素,自报家门,两人开始攀谈。杨素发现李密谈吐不凡,且读的是研究造反的《陈胜项籍列传》。此时,杨素深受隋炀帝猜忌,所以暗中和李密交往甚密,并对杨玄感等几个儿子说:“李密的见识、度量,你们远远比不上,要好好跟他学着些。”因此,杨玄感和李密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他极为信任。
这个故事被《三字经》的演绎,误解成了权臣杨素提拔勤奋的穷书生李密的故事,被私塾先生们用来劝学,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先前,杨素家族在关陇集团内部的地位远低于李密的家族。直到杨素依附隋文帝杨坚篡位,成了政治暴发户,地位扶摇直上。“牛角挂书”的典故,实际讲述的是一个新贵和一个老牌贵族子弟结交的故事。

给必败的杨玄感献上三策,失败后奇迹般逃亡

虽然隋炀帝统治中期出现了以王薄为代表的反叛力量,但更多的造反者还是被隋炀帝折腾到活不下去才起兵的,占山为王主要是自保。
杨玄感是第一个以推翻隋炀帝为目的起兵的。作为杨素的长子,他见证了隋炀帝对父亲和自己家族的猜忌,很早就开始策划反叛。到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时,杨玄感在黄河边的黎阳负责为远征军运粮。蓄谋已久的他利用这个机会举兵反叛。李密作为他结交已久的老友,也在第一时间应邀加入了叛军。
作为杨素无比器重的人才,李密成了叛军的头号智囊。他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突击河北蓟县,直接截断正在辽东和高句丽作战的隋炀帝主力归路,和高句丽夹击粮草不足的隋军主力。中策是快速向西进入关中地区,占领长安,以此为基地慢慢发展。下策则是先占领东都洛阳。
杨玄感考虑了三个方案后,最终选择了下策,先出兵洛阳。但是,辽东的隋军很快回援,加上洛阳守军的坚守和关中援军的东进,杨玄感被迫放弃围攻洛阳改用中策西进关中,被围追堵截的隋军主力追上,被迫决战,最终败死。
后世常把杨玄感的失败归咎于他一开始没有用李密的上策和中策,这是想当然了。杨玄感起兵时,隋军无论在关中还是洛阳均有庞大的正规军,征伐辽东的隋朝主力依旧在隋炀帝指挥下,只用一个月就回援到洛阳。所以,杨玄感注定只能成为反隋起义的先烈。
影视剧中的杨玄感。来源/电视剧《风尘三侠之红拂女》截图
杨玄感叛军的基本力量是河南地区的民众,最初几乎是“斩木为兵”,装备极差。杨玄感能够多次击败洛阳的隋朝正规军,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让这些人远离老家去遥远的河北或者关中作战,士气和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谓上策,很难落实。等到李密有了数十万之众,包括极为精锐的骑兵队,遇上归心似箭的十万“骁果”军,仍然极度吃力。以杨玄感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去拦截归家心切的隋军主力,无异于螳臂当车。
杨玄感败亡后,隋炀帝依照宁枉勿纵的原则,开始大肆追查和株连参与此事的人员。上自当朝大员,下至普通士民,只要和杨玄感有瓜葛的都难逃一劫。隋政府一口气捕杀了三万多人,流放了六千多人。此外,杨玄感围攻东都,开仓赈粮,隋炀帝竟然将接受赈济的百姓全部处死。
神奇的是在死亡名单上排在第一行的李密,在被捕之后的押送途中,竟然靠贿赂押送者逃脱了。他隐姓埋名,躲藏在民间,当起了教书先生并结了婚。最终,他的妻子和帮助藏匿他的大舅子被处死,李密再度幸运逃脱,被迫加入了当时遍地开花的反隋武装之中。这时,李密发现,杨玄感当年做过的选择题,现在要轮到他做了。

自己成为叛军首脑的李密,才体会到杨玄感的苦衷

最初,李密流亡时投奔了几个山贼势力。此时,这几位不大愿意收留他,怕引来隋政府军的重点打击。后来,一个以抢劫商人为生的山贼首领翟让收容了他。很快,李密开始显示出自己的领袖气质:他游说周边许多盗匪集团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控制了一些县城,逐渐对交通要道上的重镇荥阳构成了威胁。
隋朝派出名将张须陀镇压瓦岗军。当时,此人麾下有秦叔宝、罗士信(罗成原形)等名将,讨灭了多路影响力较大的叛军,瓦岗军也在他面前吃过亏,只因为影响力不够大,人家不那么穷追猛打。翟让准备赶紧开溜,但这时李密阻止了他。与翟让不一样,李密的目标是彻底推翻隋朝。最终,双方在荥阳的大海寺决战。此战的过程很简单:翟让诈败诱敌,按照他一贯的发挥来说算本色出演,随后李密率领伏兵侧击,大破隋军精锐,这是一次含金量极高的胜利。
伏兵不是什么高难度的计策,张须陀一路剿灭多支规模远大于瓦岗军的叛军,遇到的伏兵必然不在少数。难点在于,瓦岗军装备落后,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而且之前在张须陀面前每战必败,士气也不会高,堪称“乌合之众”。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部队素质,正面诈败很容易真的变成大溃败,彻底丧失战力。要做到败而不乱、回头和伏兵夹击,哪怕对于正规军都很难。另一方面,由于李密缺乏骑兵,只能用步兵在树林中设伏,有效地利用地形优势抵消隋军的骑兵优势,可谓极度巧妙。李密加入后,短短时间内,瓦岗军竟然变得进退有度,完成这么高难度的战术动作,无疑显示出了李密极高的军事才华。
从此,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在翟让之外独领一军。瓦岗军随后又趁胜迅速攻占了中原地区的主要粮仓洛口仓。留守洛阳的隋朝官吏没有意识到李密是如何可怕的对手,竟然不知死活地派出一支新招募市民组成的军队试图收复洛口仓,毫无悬念地被轻松击败。
攻占洛口仓对李密的发展极为重要。由于李密家族地位很高,这次胜利后开始有大批隋朝任命的官吏带着地盘投奔他。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的投奔,裴仁基是张须陀的继任者,不但统领包括秦琼、罗士信等名将在内的张须陀残部,还得到了程咬金等名将的加盟,和李密打得有来有回,现在竟然带着全军投向了李密。加上其他主动加入的隋朝官吏,李密很快拥有了极为豪华的文武班子。这个时期,日后大名鼎鼎的魏徵也归入了他的麾下。除了许多隋朝官吏的投奔外,周边的饥民被粮仓吸引纷纷加入瓦岗军,各路中小规模的反隋武装也拥戴李密为盟主。大部分中原地区名义上几乎都成了李密的地盘,挂在他名下的军队一下子膨胀到几十万人。到这个时候,昔日收容了李密的翟让带头推举李密为王,各路加盟的军阀也纷纷劝进。李密考虑到洛阳附近的隋军仍然强大,称王时机尚不成熟,决定先称魏公。
现在,李密作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势力,突然发现自己和当年的杨玄感一样必须进行选择:当年自己提出入关和先攻占洛阳两个选择,杨玄感选择了后者,结果失败。今天的李密比起当年的反隋先驱杨玄感实力强了太多,同样面临先入关还是先攻占洛阳的选择。
直到自己完全操盘,李密才发现杨玄感的苦衷所在。放弃洛阳直扑长安,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一个胜率很小的豪赌。李密占领洛口仓势力大增时,洛阳和长安仍有着数量庞大的隋军主力,如果不能快速占领长安,一旦洛阳方向的隋军过来支援,这支孤军很容易被瓮中捉鳖。此外,在关中的东北方向,隋朝委任的山西地区长官李渊仍然忠于隋炀帝,要到几个月后才会起兵反隋,一旦入关,李密需要应对三面受敌的局面。

隋末群雄割据图。图源/网络

此外,虽然名下的军队有数十万人,但是李密真正的嫡系主要是裴仁基父子、柴孝和等人为首的前隋朝官吏。翟让等人的老瓦岗军体系、新加入的饥民、各路名义上依附于他的叛军,基本都不会愿意在攻下洛阳之前入关。因此,李密必须攻克洛阳,或者至少把洛阳守军削弱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进入关中地区经营。
所以,当李密的心腹柴孝和劝李密尽快入关时,李密答复说:“您这个方略,我也考虑过很久了。但是追随杨广的军队还很多,我的队伍都是山东人,不攻克洛阳的话,怎么愿意跟着我向西进关?而且,把绿林好汉出身的反王们留下,必然会互相争夺,关东就必然全丢了。”李密自始至终都知道关中的巨大价值,但是只有当他操盘时,才能明白杨玄感当年面对的苦衷。

洛阳消耗战,李密和隋朝两败俱伤,李渊趁虚轻取关中

对于李密来说,必须先控制洛阳才能谈下一步。对于正在江都(今扬州)的隋炀帝来说,洛阳也是必须控制的。一方面,这里是隋王朝的东都,首都被叛军攻占对帝国体面的打击是决定性的。另一方面,洛阳占据了隋炀帝兴建的大运河中心位置,一旦被攻占意味着隋炀帝将被隔绝在江淮地区。为此,在李密收编大量隋朝地方官,控制洛阳周边后,隋炀帝开始不惜血本地向洛阳派出援军。
第一批隋朝援军从关中派出,由庞玉、霍世举率领。李密一方面组织手头兵力准备和隋军再次决战,另一方面利用援军东出后关中空虚的机会,让柴孝和带数十人西进,收编当地的地方武装试图经略关中。柴孝和成功收编了一万人,控制了关中重要门户陕县。不难看出,李密自始至终盯着关中,但是直到击败洛阳附近的隋军主力,关中隋军东进支援后,才有派出偏师经略关中的可能。
遗憾的是,得到关中精锐增援后的洛阳守军实力大增,李密本人却在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中负伤,指挥能力大打折扣。很快,隋军重创了李密军,李密的左右司马都战死。柴孝和收拢的地方武装听说李密主力惨败的消息便鸟兽散,柴孝和带少量人马回去和李密会合,李密经略关中的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李密确实是个狠人,身受箭伤,又遭遇惨败的情况下,只休息不到一个月,又出动全部精锐去回洛仓找隋军拼命。这次会战中,李密再次挫败了隋军主力,占领回洛仓,随后又趁胜攻占了黄河边的黎阳仓。至此,洛阳附近的三大粮仓全部落入李密之手,洛阳的守军再次陷入被动,甚至河北窦建德等割据势力都向李密表达了归附之意。
隋炀帝在江都得知李密的大胜也慌了。一旦李密攻占洛阳,他对关中、河北地区的控制就会被进一步切断。为此,他砸锅卖铁,又从江淮流域和河北大举调兵支援洛阳。李密在相继战胜了洛阳守军和关中派出的隋朝援军后,又要对付隋炀帝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精锐。统帅洛阳隋军的是刚在江淮流域剿灭了起义军的王世充,他带领五万江淮精锐支援洛阳。

隋炀帝杨广。图源/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王世充登场的第一战就大败李密军,连经略过关中的柴孝和也在战败逃亡途中溺水身亡。此后的拉锯战中,李密再度显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王世充三次大败于李密,洛阳地区十几万隋军基本或死或降。王世充试图挑起李密和翟让的矛盾,分化瓦岗军,而李密显示了自己的枭雄本质,干净利落的火并了翟让。到这个时候,洛阳的陷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李密最心心念念的关中地区却在这期间落入了他人之手。李渊太原起兵后,利用关中部分隋军东出支援洛阳、洛阳守军和全国各地隋军主力都在和李密缠斗的机会,从山西直入关中,很快击败或收编了剩下的隋军,控制了整个关中。李密只有徒唤奈何:同样知道控制关中对夺取天下极为重要,当初李密如果不顾一切直扑关中,就必须同时面对隋朝关中驻军的防守、背后洛阳驻军的追击和山西方向李渊所部隋军的夹击,必须战胜三路大军才可能真正全取关中。而现在李渊进入关中,山西本来就是他起兵的基地,虽然后来被军阀刘武周攻占,但短期内是安全的;洛阳的隋军主力正在和李密打得昏天黑地;甚至关中本身的隋军,很大一部分也在庞玉、霍世举率领下去洛阳和李密决战了,他现在只需要战胜关中一部分守军就可以达成目标。很大程度上,正是李密在中原地区缠斗并且逐个战胜了各路隋军主力,李渊才能如此轻松地拿下关中地区。
当李密即将攻占洛阳时,新的麻烦又来了:控制了关中的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十万东出,试图趁乱捞些好处。双方发生了若干次小冲突,互有胜负,最终李渊暂时放弃了争夺洛阳,李密也因此错过了直下洛阳的机会,马上又有一支新的敌军即将到来。
隋炀帝的精锐禁卫军“骁果”大部分是关中人,因为急于返回故乡,最终发起政变,弑君后拥戴宇文化及为主,沿着大运河北上,开始向关中故乡进军。他们必须经过的地盘,就是李密控制下的中原地区。

穷途末路投唐,李渊却根本没打算让他活

到现在为止,李密在战略上还没有发生过严重的误判。当宇文化及率领十万精锐的“骁果”军向李密请求借道、借粮时,留守洛阳的隋炀帝之孙杨侗也提出先和李密停战,授予李密官职,由李密负责剿灭弑君的宇文化及。
此时的李密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出钱出粮送走这帮大爷,让他们去和李渊抢夺关中,自己先占领洛阳巩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进入李密地盘前,宇文化及途经的几个军阀势力都选择放任宇文化及过境。第二种就是和宇文化及部合作,一起拿下洛阳后攻入关中。第三种则是接受洛阳方面的建议,剿灭宇文化及。
影响李密作出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对“骁果”军战力的评估。如果“骁果”足够强,就选择借道或者联合他们。在这里,李密的判断发生了较大偏差,在他眼中,洛阳、长安和江淮地区的数十万精锐隋军都被他消灭或者收编了,这个十万“骁果”军并没有资格和他谈太多条件。最终,李密选择接受洛阳的求和,去对付宇文化及的“骁果”军。
然而,作为隋炀帝生前最信赖的禁卫军,“骁果”的战斗力远超李密想象。李密在战场上多次处于下风,李密本人也中箭受了重伤。李密赖以取胜的核心力量,是以裴仁基部等前政府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称为“内军”,在之前的战役中战斗力远胜一般隋军,现在依然不是“骁果”军对手,死伤过半。经过此战,李密身经百战的嫡系精锐基本消耗殆尽。“骁果”军也战至力竭,又没能攻占粮仓断了粮,最后大部分成员反过来向李密投降。
李密和“骁果”军恶战时,王世充在洛阳发起政变,杀掉了和李密关系友善的朝臣,挟持了杨侗,实际控制了洛阳,重新和李密敌对。李密和裴仁基最初都想拖延决战,因为洛阳已经断了粮食,只需要用饥饿逼迫城里投降就行。但这时候新投降过来的“骁果”军将帅和原翟让系统的单雄信等人都撺掇李密和王世充决战。
在进攻洛阳的战役中,李密军几乎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地倒下。李密嫡系的“内军”最先接战,由于之前决战“骁果”军时损失过重还没得到恢复,一番恶战败下阵来。随后,原翟让系统的单雄信等人和“骁果”军降将很快投降了王世充。李密一下子陷入了穷途末路之中,最后只好向西投奔李渊的唐王朝。
这次李密是彻底失算了,李渊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李密活下去。我们可以看看李渊对所有曾称帝称王的群雄的处理方针:无论是战败被俘的窦建德、萧铣、薛仁杲,还是没有大战就被手下人出卖给李渊的曾经约为兄弟的李轨,不管你出身农民还是大贵族,一律采取无差别肉体消灭的政策。
李世民亲口承诺过不杀的王世充被复仇者所杀,李渊立刻封赏了复仇者并且灭了王世充的族。即使主动投靠唐朝、本人也来到长安城表示效忠的杜伏威,也在旧部反叛后被毒死并祸及家人。对于李密这种出身、能力和野心都足以对唐帝国构成威胁的人,李渊怎么可能让他活下去?最终,在李渊的故意怠慢和精心算计之下,李密被逼逃走并在途中被截杀,一代枭雄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在隋末群雄中,李密是唯一真正有可能同唐王朝一较高下的人物。他不是评论家笔下书写的那样目光短浅,不知早占关中。可惜的是,在隋朝腹心地区洛阳周边起兵的李密,必须先战胜洛阳守军,才有资格真正实行西进关中或南下剿灭隋炀帝残余势力的战略,偏偏洛阳对于隋炀帝也是绝不可失去的地方,所以双方在洛阳城下进行了长年的消耗战,最终几乎同归于尽。
李密的事业以失败告终,曾是他臣子的魏徵在为李密立传时,称赞这位旧主“声动四方,威行万里”,只可惜因为“运乖天眷”,也就是运气太差失去了上天眷顾,不幸失败。在李密麾下效力的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则继续为唐帝国南征北战,在历史的舞台上继续着自己的传奇。
END
者丨黑色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排版 | 于嘉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