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李秋喜的山水画欣赏(1)
李秋喜,哈尔滨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卢禹舜教授,获硕士学位。现执教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青联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学科优秀教师。作品曾在《黑龙江省首届人体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入选中国·哈尔滨国际艺术论坛暨第13届21CICAA国际艺术节;在“中韩现代美术交流展”中获优秀奖;中韩现代美术展中获优秀奖。李秋喜《山水清音》,国画山水,章法疏畅,线条勾勒细致,在简单的墨色中,河水流淌,树叶黄了,白雾中展现着大自然的秀色,还有建筑在山顶上的房屋,增添了生活的味道,是欣赏和收藏的山水画精品。
又见雪玲珑
李秋喜
有雪的地方,我就喜欢。无论是在江南,或是在北方,哪怕雪花在落地的瞬间化成水,我还是喜欢。
乙未初春,北京的雪落在了雨水节气这一天,雪不是很大,却一直在飘着,乘兴到颐和园走走,几乎没有游人,天地安静极了,空灵极了,美极了。独自走在西堤上,仿佛又回到江南,忆起苏东坡《归朝欢》里有“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的诗句。在堤岸上驻足眺望,历史纷纭而至,油然而生怀古幽思,《诗经·采薇》篇中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也好像正应了今天的景儿。
雪作为意象被中国人吟咏,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和《楚辞》,在《楚辞》中有“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九歌·涉江》),尽管这并非专意写雪,却是咏雪的开始。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很强调意象的组合。目的是把个体意象组织成综合的意象,来表达更深刻更广阔的情怀。如:“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背景,这些意象可能只会成为个别自然物的形象,而不足以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著名学者范文澜先生说中国有“儒道互补,庄禅相通”的传统,中国有许多描写山川并具有禅学思想的诗,而构设雪意象又是对佛道精神的追求。苏东坡《定风波》中有“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的诗句,这里的雪意象即为佛国境界。可见,诗人喜欢以冰心皎洁来写冷洌澄澈的禅性道心,以清凉的世界象征理想的境界。
同样,在古典雪意象的山水画中,也有相关意象组成的关系场,最常见的是雪与寒林、雪与渔钓、雪与深山古寺、雪与隐士的组合,它们呈现出一个个玲珑的雪世界。这世界是静的,甚或是寂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由此说来,画家是默契自然的,“心中饱冰雪,笔下流清韵”,画家以雪为美的对象, 即移情于雪,又移雪于情,我就是雪,雪就是我,物我之间了无阻碍,这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心境,是心境与意境浑然一体的审美意象。不过宋代欧阳修曾说:“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这是艺术人格的胸襟气象,能让人感到“事外有韵致”,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也应该是这个境界。画家以文养心,以心向画,诗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而此时,面对漫天的雪花,那感觉就像宋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感慨一样,“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2015/10/20于北京岸南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