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导引术的起源与发展

导引又称为“导引行气”,主要是指以经络脏腑气血理论为依据,通过肢体有规律的柔和松静的运动和心意的调控,引导气血在经络脏腑中正常地流通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的功效。导引术可分为肢体动作导引和心意静态导引两种,前者为动中求静,后者为静中求动,两者皆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各有所长而互为补益。我们已经知道“百病皆生于气”,气机的逆乱是人们身心产生疾病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中医治疗方法中调理气机最直接、最有效的当首推导引术,不需要借助和使用任何器具和药物,只需要大夫给予一定的指导教授,患者自行坚持练习即可。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正在发作的身心疾患,收一时之功,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操修习练下去,更能够养生强身,受益终身。我们知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心补”。导引术能够安定心神,调动元气,疏通经络。道教讲“自家身内有长生大药与保命仙丹”,这大药与仙丹就是体内的元气。所以,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佛、道、儒、武各家中,导引术都是最珍贵、最精髓的法门,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历朝历代有许多中医大家都是导引术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汉时期的神医华佗,他创编的“五禽戏”导引术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广为传承,流派衍生,功效神奇。

“导引术”是什么?

“导引术”是中华民族医学、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华导引术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主要用来宣导气血,引治疾病。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对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早期的导引还包括了气功和按摩,隋唐以后,气功、按摩逐渐从导引中分离出来。由于我国导引术多以传统中医学的治病与养生原理为指导,而养生理论又与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了中华导引术内涵深厚、方法多样的养生特色。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但对于导引的解释,古籍中记载不一。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将导引解释为呼吸运动。《黄帝内经·素向》唐代王冰为之作注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将导引解释为肢体运动,还有的认为导引包括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如《庄子刻意》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气柔。”而从马王堆汉墓《导引图》来看,该图中不仅有模仿“熊经鸟伸”的动作及其他类型的肢体活动,还有多种呼吸运动,并且还有些图形作瞑目存想状。这些解释,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把导引看作是一种主动性的对身心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补益的锻炼手段或方法,它对防治疾病、锻炼身体、延年益寿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导引”看做是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和意念活动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宣导气血、引治疾病的保健功法。

导引的内容归结起来,大概包括以下几类:

1、引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

2、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纳,调节体内气血运行。

3、按摩,即“自摩自捏”。

4、叩齿,以上下牙齿轻轻相叩。

5、漱咽,以舌搅口中津液,液满而咽下。

6、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或称“内视”。

7、意念,以意排除杂念,以敛精神,调和气血,通常所说的“意守丹田”即指此。

导引术的起源及历史

导引术的历史非常悠久,大概是同中华民族的产生一起开始的。由于早期的人类生活条件极其简陋,人的身体常常受到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而致病,而导引术就是用于祛病的。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在远古氏族部落时代,由于天常阴雨,水道淤塞,沼泽遍地,先民们常年居住在这种潮湿阴冷的地方,导致人体气血淤滞,筋骨萎缩,腿脚发肿,行动困难,于是当时一个叫陶唐氏(即尧帝)的部落首领便创编了一种舞蹈,教人用舞蹈来宣导气血,通利关节,消除腿脚肿痛之病,这种“舞”大概就是后来导引动功中的一种形式(大舞),后世有人将导引术称为“宣导法”即是从此而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和学术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从事养生的专业术士,《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这种专业术士称为“神仙家”。当时所说的“神仙家”并不是如后世所说的升天之仙,而只是指追求长生不老的术士。许慎《说文解字》对“仙”的解释为:“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即隐居山林,专事养生的人,代表人物为彭祖、赤松子、王子乔等。此时,保存下来的导引术有一篇《行气玉佩铭》,大约为战国初年(公元前380年)的作品,它是一个十二面体的小玉柱,共镌刻45字,具体描述了行气的功法及其作用,此铭文译成今文为:“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并且分为以呼吸和肢体配合的动功和以呼吸为主的静功。

到了汉代,由于帝王贵族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黄老之学的提倡,先秦时期的道家和神仙家也相互吸取融合,促进了导引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二种:一是导引为医家和养生家广泛采用,二是导引专著的问世和流行。这一时期有关“气沉丹田”的行功要领开始出现,此理论至今仍为导引气功家们所沿用。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篇导引专著,即《却谷食气》和《导引图》。《却谷食气》讲述导引行气,比《行气玉佩铭》更为具体,《导引图》则绘制了44个导引术式图像,其作用有健身和治病两种,展示了古代医疗和健身的状况。

1984年在湖北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又出土了一种导引术专著《引书》,是记述导引理论和方法的专书,全书内容丰富,体系严谨,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季养生之道;第二部分则对各种导引术式进行解说;第三部分为导引治病处方,共45条,每条针对一种病症;第四部分为健身导引,24条,锻炼身体所用;第五部分叙述人生病的原因及防治之道。《引书》实际上就是一本当时的导引学教材。

马王堆汉墓与张家山汉墓大体相同,均为汉初公元前2世纪左右。后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导引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

汉末开始,着眼于延年益寿的各种导引术式在民间迅速发展起来,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模仿熊鸟的活动,编创了一套“五禽戏”作为导引健身法,用于消除疾病,强身健体。“五禽戏”的诞生,对导引健身法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开创了导引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系统——仿生导引功法,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仿生导引健身法,如梁代的三十六势《导引养生图》,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收录的《婆罗门导引十二法》,明清时期出现的《五禽书》及各种形意拳都是在华佗五禽戏的启示下发展起来的。其次,五禽戏把古代养生家们创造的单个仿生导引健身术,连缀成套,组成套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成套的导引健身法不断出现,这些套路导引法,实际上是我国近现代兴起的健身操的源头和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道二教得到很大发展。汉末产生的道教,此时也摆脱原始状态,有了长足发展,《黄庭经》、《抱朴子》、《养性延命录》的相继问世,对后世导引气功研究有很大影响。如《黄庭经》提出了黄庭宫和上中下三丹田的概念。《抱朴子》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记载了不少养生法。师承葛洪的梁代医家陶弘景推崇道家养生思想,著有《养性延命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导引资料进行整理的专辑,辑录了最早的华佗“五禽戏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导引,注意动静结合,不拘形式,看重实效,是汉代导引在防治疾病的和健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祛病导引继汉之后也在继续发展,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侯论》吸收了前人的导引养生和导引治病的经验和方法,论述了1727种病侯,并附有“养生方导引法”,后由清人廖平辑录增补,命名为《巢氏宣导法》,其中有关导引治病的具体方法有370多条,并有具体说明。

唐代胡愔著《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其中的导引方法是根据病理、时令季节和药物治疗结合进行的,这说明这个时期导引和药物治疗已经进一步结合。

八段锦是宋人创编的一套前后连贯、简便易行,可以反复练习的体操。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八段锦一卷,不题撰人,吐故纳新之术也。”可知在此宋年间八段锦已流行于世,因为是八节套路式的功法,犹如织锦,故名八段锦。八段锦分立式和坐式两种,动作规范,有导语歌诀便于记忆,因此这种形式以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四段锦、六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段锦,形成一个八段锦系统。

导引术的功用

导引的作用是通过各种锻炼活动,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实现的。所谓气化作用,又叫“化生之道”,即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食物消化、血液循环、津液运化、废物排泄等等,是一种生理新陈代谢的过程。

1、 平衡阴阳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人的机体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能动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人体内阴阳调和,则人的生命活动旺盛,不会生病;反之,则会减弱人的生命活动,生病乃至死亡。导引的作用就是以运动来调节人体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盛则泄之,虚则补之。

2、调和气血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而活血必须首先顺气。导引主要就是通过运动肢体和呼吸吐纳等手段,来促进体内新旧气血的交换,调和气血。

3、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又是五脏六腑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的通道,内外环境交联的信息通道。经络把人体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若经络顺畅,则人体的各种通道畅通,生命活动正常;若经络出现异常,人体的机能就会发生障碍,产生疾病。导引术的功法就是根据经络的作用,疏通经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培育真气

真气是天气和谷气(饮食水谷所化生之气)相合而成,也即人体的营养之气,用以进行生命活动。导引的各种功法都有促消化、培育真气的作用。

5、扶正祛邪

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抗御外界邪病入侵的力量,叫“正气”,而体内存在的致病因素叫“邪气”。这正邪二气相搏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产生和转化。若正气占上风,疾病就难以产生或已经生的病向痊愈的方面转化,反之则染病或恶化。因此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扶正祛邪,导引法就是一种重要方法。

(0)

相关推荐

  • 学练结合 练养相兼

    掌握健身气功习练要领,获得健身气功锻炼效果,必须在"学"."练"."养"上狠下功夫,做到学中有练,练中有养,学练结合,练养相兼. 一.学 四 ...

  • 【修园战“疫”】修园防疫篇之中医养生功法

    修园防疫篇之中医养生功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以下简称<建议>).<建议& ...

  • 谈谈四种健身气功的技术特点

    健身气功是在继承传统气功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自我身心锻炼为对象,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通过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为手段的锻炼方法,是一项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目前推广的四种健 ...

  • 胡博士说中医|建议收藏!推荐几种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我们就来聊聊适用于全民健身的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源自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古代导引养生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的原 ...

  •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与发展

    相传,我国最早的车是4000年前由黄帝创造的,是采用牛拉的.到了夏禹时代,奚仲驯马拉车,人们就乘坐马车了. 商代时,车有了改进,并同其他珍贵物品一样,被列为殉葬品.这些车已经包括了车架.车轴.车轮三部 ...

  • 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 ...

  • 孙汝初:中国古代铜剑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考古学研究

    中国古代铜剑 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 考古学研究 作者: 孙汝初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 高级研究员.理事 概   述 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显示酋长, 部落首领和国王威权的 ...

  • 渤海大学 崔向东 教授 ‖ “辽西走廊”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论坛· "辽西走廊"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 崔向东 [作者简介] 摘  要 辽西走廊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空间和民族/文化区域.它的南端连接着华北地区,直达中原:北端连接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有原生文明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史前时代),其年代久远.混沌荒蛮,考证极其困难,而神话故事却精彩绝伦.寓意深刻,能 ...

  • 民法重述|占有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编者按 <民法典>出台之际,也是民法重述之时.所谓"重述",意在说明<民法典>的绝大多数制度均有其历史渊源,回顾其从罗马法到近代欧陆乃至亚洲的大陆法系传统及 ...

  • [转载]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

    原文地址: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作者:百越人再论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的起源与迁徙(下)八.吐火罗人与克尔木齐文化吐火罗人(Tocharian)的种属并不难判断.从他们有青目赤须的浅色素外表 ...

  • 《易经》:八卦象征义和象征物的起源与发展(一)

    <易经>中对于六十四个重卦的象征义和象征物的解析,都是依据八卦而来.虽然在卦爻辞中不甚明晰,但在<彖传>可以明显看到对每一卦的上下卦象征意义的阐释,并由此申发全卦的卦义. 例如 ...

  • 中国茶叶海上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叶具体何时开始外销,由于史料的阙如尚待进一步考查,南朝刘宋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已显痕迹,彼时土耳其商人至中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可以视作陆路对外贸易的开始.而海上贸易,则据<汉书>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