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再说一张方!清热、凉血、消斑,今天仔细讲给你
阅读前先点击👆👆👆关注,看更多内容。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皮肤病学》
这几天,一直看到有读者朋友,在后台向我咨询牛皮癣的事儿。大家想让我写一写,关于牛皮癣治疗的成功案例、验方。
说老实话,这个事儿,我以前说过。您要是仔细翻阅以前的文说,会看到不少。
今天在这里,我再给讲一个。
这个案例,很典型。从发病到治疗,整个过程发人深省。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3岁。
她怎么回事呢?就是早在就诊前半年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因为感冒而咽喉疼痛。半个月之后,她的身体上开始出现红色的点状皮疹,稍微有一点鳞屑。而且,这皮疹在扩大,但瘙痒感不是很强。
这个女子很快就去就医了。但是在经过治疗后,效果很一般,而且病情有加重的趋势。全身上下,包括头皮、胸背、四肢,都有钱币形状的红色斑块。斑块上,覆盖白色鳞屑。皮疹底部颜色潮红,有轻度的瘙痒。
怎么办?再次就医。这回看的谁?是我国中医皮肤科名家朱仁康先生。
朱师,我以前反复介绍过了。他的验案,我也提过不少。你要是注意看我的文字,应该对朱仁康这个名字,不陌生了。
刻诊,见舌红,苔净,脉象沉细而弦。
当时,朱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大青叶15克,生槐花30克,白鲜皮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同时,配合了一些外用药。
结果,患者回去以后,服药10剂,皮疹就部分消退了。接着再用5剂,诸证悉平,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医案,简简单单,说完了。它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是朱师治疗牛皮癣的多则验案中的一则。
我为什么把它挑出来呢?因为它很典型,很明了。
其实,这个牛皮癣啊,它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定论。这个女患者呢,很显然,最初是外感风热,嗓子疼,引发咽炎。这个事儿,和牛皮癣的发生,有关系吗?
我跟你讲,有关系。
首先,用中医皮肤病的传统临床理论来看,牛皮癣,就是源于血分有热。血热,是牛皮癣的基本诱因。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牛皮癣,一直以凉血热为主。
但是,这个血热,怎么来的?一方面,可能是和患者的体质有关系。另一方面,就和其他疾病的诱发有关系。比如上头这个患者,她最初是外感风热。风热之邪,阻于皮肤,郁而化热。这个过程,中医看,就是热在“气分”。啥叫“气分”?《中医大辞典》的解释,就是这个病变,属于气的范围。它和“血分”是相对的。“血分”有热了,就出现了牛皮癣。而引发“血分有热”的风热之邪,在郁滞、传变的过程中,就活动在“气分”。因此说,这个患者的问题,是先“气分”有热,然后波及营血,导致“血分有热”。
正因如此,要想治疗的话,就必须清气分之热,还要清血分之热,配合解毒、凉血、润燥之品。
好了,现在,我们再看看朱师的方子——
生地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大青叶15克,生槐花30克,白鲜皮9克,生甘草6克。
这里头,石膏和知母,是典型的清气分热的药材。生地、牡丹皮、赤芍,是典型的清血分热的配伍。大青叶,可以凉血解毒。槐花,可以凉血。白鲜皮,用于清热祛风止痒。
这就是基本思路。
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治疗思路,它还是适合早期的牛皮癣患者,病程短,病情属于牛皮癣的发展期,瘙痒不是很剧烈。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们来参考、借鉴。当然,这里头所谓的“气分”、“血分”,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朱师的方药配伍,不宜盲目套用。尤其是瘙痒特别剧烈,或者病情处于静止期的人,需要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更不要照搬。
总之,牛皮癣这个病,一般都是以凉血清热、解毒祛风、润肤止痒为治疗准则。您要是对这个事儿特别关心,不妨找来中医治疗牛皮癣的专科著述来阅读,或者阅读朱仁康等皮肤病大家的医案。久而久之,您一定也会有所收获的。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