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有一种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都没有

对于未来,再混沌的人也会有星星点点的目标,哪怕是三餐饱暖,一生安闲。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自力更生都很艰难,更不要说远大目标与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
师父给出了我们答案。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
当你做事的速度够快,执行力足够强,你会深信: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个人都能通过各自的长处、技能、兴趣,找到一个足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去处。当你做事的速度太慢,你会抱怨:这时代,简直坏得不像话,钱都被人家赚了,红利期的好处都被先行者瓜分完毕了,风口上那只飞翔的猪永远不是自己。你的心态日益扭曲,你原本的激情早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消失殆尽。
天呐,事实上,这些人都是被自己拖垮的。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决心。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只要动动手,日后的所有情况都会发生改变。你不用和那些金字塔尖的牛人比,光是和那些足够成功的普通人比就够了。当你把自己和那些成功的普通人比较,你会发现,你和他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当初“动手做了”和“没动手做”的差别。你和他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是当时一个微小的执行力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其实,不只是我们普通人会产生这样的惰性——姑且称之为惰性吧,即便是圣人门徒中的“孔门十哲”,也会有这样的情绪。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也,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冉求在他的引导下生命层次获得提升,逐渐形成完善人格。当然,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这一次对话。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教导,实在是我能力不够(做不到)。”
孔子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关键:“能力不够的人,往往会半途而废;你现在是画地为牢,根本没开始实践。”
振聋发聩道出了现实原因,三千年后同样适用。
就像师父说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容颜、普通的身材、普通的心智。谁也不比谁聪明太多,谁也不比谁机智多少,智商都是中国人的平均水平,大约105左右。二话不说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那些明日复明日的人。
现在假设,有100个人要做事。我确信,其中50个人的心态都是:“算了,有时间再说”,或者“下次!下次我一定去做这件事!”
 其中有30个人犹豫一阵,决定小试一下,但还没怎么开始尝试,就觉得太难太烦,于是放弃。
其中有12个人推进了计划,但是由于种种阻碍的原因,停下脚步。
其中有5个人,在计划之后完成了个大概,获得少许成就感,就此止步。
只有最后3个人,立马开工、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抢到了优先权,提前抓住机会,并且时时跟进。这3个人做事的速度,最终决定了一个事实:他们,一定会跑在大部分人的前面。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数据:众所周知,孔门弟子三千,成才的有多少?
贤人72,哲人10
孔门十哲,是三千人中的翘楚。这十位先贤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或许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毫无疑问,最关键的就是师父告诉我们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