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勋写生扬州——百幅作品集》顺利出版发行

编者按: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海墨画会山水艺委会主任李元勋先生《写生扬州——百幅作品集》顺利出版发行,特发此篇以示祝贺!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满江红·思家》,抒发了思念故乡扬州的真挈情感:隋堤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瓜步山下,江潮拍打着江中月亮;十里扬州路,灯光映衬红桥胜似火。乡情乡愁,令画家魂系梦牵。

无独有偶,郑板桥300年以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海墨画会山水艺委会主任李元勋,用画笔,倾诉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他将《写生扬州——百幅作品集》,奉献给江东父老。元勋兄“九年磨一剑”,作为同道和好友,谨表恭贺!

李元勋的画斋“青莲堂·霜兰书屋”,挂着一副竹刻草书联:“一粒尘砂藏世界,半壶苦茗悟人生。”他告诉笔者:祖籍高邮的宗祠“青莲堂”,源自青莲居士李太白;现又客居上海“莲花路”,冥冥之中不正应了心中的故乡情结,还有冰心映玉壶的人生轨迹吗?元勋的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1946年到上海教书,全家遂定居上海。1957年出生的他,风风雨雨几十年,直到1978年才随母返乡省亲。自此,每过几年,他都要回故乡看看。他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给苏北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十分感慨。他多么渴望,用手中的笔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一个机缘巧合,得到了堂哥的积极鼓励,日积月累,九年来为家乡写生和创作了百幅作品。又在亲友的帮助下,结集出版,也是天作之合啊。

最近,元勋兄将他的扬州写生作品,分批发到朋友圈供大家分享,收获了同道的一致称赞。每每欣赏元勋的写生作品,都让我生出敬佩之心,仿佛看到:元勋背着画夹,或沿着乡村小道,盘腿而坐,举笔而绘;或披着霞光,漫步在田埂上,将美景收入囊中;或与古人对话,描绘流转百世的名胜古迹……他说:写生与创作甘苦自知,且持续了九年之久,但当乡亲们看懂了画和自己的一片深情时,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是啊,李元勋笔下故乡的山水,笔墨恣意汪洋,是那么饱含深情。比如:描绘扬州的 “五亭桥春深”、“瓜州古渡”、“文峰寺”、“平山幽幽”、“东关街”……描绘高邮的“菜花香”、“秦邮亭”、“新民滩”、“文游台”……一幅幅秀致中见骨力、苍润中显温情的江南山水,是那么诗意盎然,怡情自得!难能可贵的是,许多作品上有长跋,或记叙创作过程,或抒写内心世界。但无论艺术性还是资料性,若干年后都可能成为研究当下风土人情的图文佐证,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对历史作出的一点贡献。

其实,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幼习画的李元勋,上世纪90年代,年届不惑才开始崭露头角。从1996年《浮云清溪长》入选中日国际书画联合展后,几乎年年都有作品参加上海和全国画展,分别被编入《中国百景水墨画册》(日本)、《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集》(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全国百名画家贺浦东》(上海)等大型画集。他的 “屋语.心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2年入编《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录》,2015年入编《当代海上山水画百家》。他的作品引起收藏爱好者的广泛注意。取得如此业绩人们自然刮目相看,但要知道,这些作品都是李元勋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创作的。每天晚上7时开始到午夜,是他遨游在精神乐园的时间,不是挥毫泼墨作画,就是研读先贤作品。一年中还要挤出时间游览名山大川“搜妙创真”,举凡富春江、湘西、三峡、黄山、婺源、三清山、仙居、太行山……都留下了他采风写生的足迹。厚积而薄发,李元勋不畏寒暑,坚持不懈,百幅作品颂家乡,是他浓浓游子情的由衷表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诚哉斯言。

老友李元勋《写生扬州——百幅作品集》顺利出版发行,功德圆满!再次祝贺并欣然作序。

(本文作者:恽甫铭 / 著名作家、美术评论家、画家、资深媒体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