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水河入海口的“黄河营”,是黄县历史上的名村

地处胶东半岛北部的龙口市旧称黄县,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流也带个“黄”字,叫做“黄水河”。
根据《龙口市志》的记载,黄水河发源于栖霞猪山、狼当顶和寺口西境十字坡,(入龙口市之后)流经丰仪乡、田家乡、文基乡、石良镇、兰高镇、诸由观镇和羊岚镇(以上乡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区划,不少现在已经合并),于黄河营村东注入渤海。干流总长55公里,市内长32公里,龙口市最大的水库——王屋水库,就在黄水河的上游。
大河的入海口处,多为“要害之地”,附近的城镇村落,历史底蕴往往也比较深厚。而地处黄水河入海口的“黄河营”,也是黄县(龙口)历史上的名村。
黄河营之有名,清代大量的史籍记载就是一个佐证。《山东通志》、《山东海疆图记》、《清史稿》中都曾提到过黄河营。如《山东通志》在记载登州镇绿营兵驻防地点时就提到:“中营分防黄河营汛……外委千总一员,步兵壹拾贰名。”刚才列举的史籍,都是由省以上层级编撰的。而在府志和县志当中,关于黄河营的记载就更多,不胜枚举。清代黄县海防有两大要害,西为屺坶岛、龙口一带,东为黄河营一带,这几乎是当时的定论。
实际上,黄河营的战略地位并非是在清代才得以体现。在传说中,这里可能是徐福东渡的起点之一。到了三国时期,司马懿征辽东曾在此分兵设营,而后来隋唐两朝征高丽时,也曾以此为重要据点。根据村志记载,“黄河营”这个名字的由来,就与以上经历有关,从字面上看,黄河营就是就在黄水河口的军营的意思。在明末,黄县知县任中麟曾在此修筑石城,此处一度改名为“黄河镇”,清代恢复了黄河营的名称。
由于黄河营的历史悠久,民间也有“先有黄河营,后有黄县城”(在历史上,黄县的治所曾经迁徙,从黄城集附近迁到黄城现址)的说法。具体作何解释,虽然众说纷纭,但至少都能体现出这个村庄的历史底蕴了。
通常来说,古代屯军之所,姓氏一般也比较多样。根据村志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河营村有四百余户人家,包括张、朱、范、赵、刘、陈、黄、程、禚、曲、杨、芦等十多姓。在这其中,“禚”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姓氏。此前,笔者在探访平度的禚家村时,曾听该村老人说,龙口市有一支禚姓人是从平度迁出。这样来看,他们说的很有可能就是黄河营村吧。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黄河营的简称。由于黄河营、黄山馆、黄城等地名都以“黄”字,而又有不少公路从它们附近经过,因此线路的简称有时会让外地的朋友混淆。比如,龙口和招远之间有一条“黄招公路”,这个“黄”指的就不是“黄城”,而是“黄河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