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刘晨采药 周颐观莲
《龙文鞭影》卷三 一 先 刘晨采药 周颐观莲
刘晨采药 周颐观莲
liú chén cǎi yào zhōu yí guān lián
【注释】
(1)刘晨:传说中人物,相传为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
(2)采药:采集可做为治病的药材。
(3)周颐: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别号濂溪,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为了避开宋英宗赵宗实的名讳改为敦颐。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一零一七), 宋神宗熙宁六年(一零七三)因病去世,得年五十七岁。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零),赐谥元,称元公。宋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周敦颐从政三十余年,虽然始终是地方官吏,但却是一位正直、清高、爱民、勤政的好官。周敦颐博学行力, 一面做官,一面潜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授,所以也是一位出色的儒学大师。主要的著作有《太极图》及《通书》(又称《易通》),两书都是解《易》之作,但重点不同。他是宋代理学的鼻祖,他的两大弟子程颢、程颐更是开拓宋代理学的大师。周敦颐生平最爱莲花,他的行为也正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
(4)观莲:观赏莲花。
【语译】
汉人刘晨到天台山采集药材,宋人周敦颐喜爱观赏莲花。
【人物故事】
东汉永平(公历五十八—七十五)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与他的好友阮肇一起到天台山去采集药材,因为迷路而不能回家。在山中经过了十三天,所带的干粮都用尽了,就开始寻找食物。他们发现了一棵桃子树,吃下桃子之后,立刻不饿也不累了,于是就背起药材往山下而来,他们在山沟中发现顺流而下的新鲜菜叶和一个有芝麻屑的杯子,这个发现让他们大喜过望,他们判断这附近一定有人家,有人家就可以问到回家的路。
他们翻过一座山头来到一条大溪旁,只见溪边有俩个漂亮的女子,那女子一见到他们,便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家中。俩女的家中,陈设典雅华丽,每人都有几名丫环侍候,招待的饮食也很精美,饭后,忽有一群女子手中拿着桃子,向俩女笑说:“恭喜你们的丈夫到了。”随即为他们拜堂,行夫妇之礼。
时光一晃半年,刘晨和阮肇想起了山下的家乡,于是提出想回家的要求,俩女不忍见到他们思乡的苦恼,就答应让他们回去,并且告诉他们回乡的路。回到了家乡之后,只见家乡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变得零落不堪,而且也没有一个熟识的人,自己的家还在,可也是一个都不认识,经过一问,才知道已经传了十代了。据说到了晋太康八年(二八七),刘晨忽然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
周敦颐是宋朝的理学鼻祖,十四岁的时候,随着母亲从营道到京师开封,投靠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在郑的抚育下成长。二十四岁时,被朝廷任命为洪州分宁县主簿。该县有一件久不能决的疑案,周敦颐到任后,一讯立辨。县里的人都惊叹地说:“老吏不如也。”初次显示了他的才能。不久之后,他被推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当时有一个囚犯,法不当死,但是严酷强悍的转运使王逵却要从重治罪,大家都不敢跟他建议,只有敦颐与王逵激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打算弃官而去,他说:“这样还能当官吗!以杀人来讨好上级,我是不会做的。”这时王逵也悟到自己的不是,便放弃原来的坚持,那个囚犯因此得免一死。
二十九岁的时候,他调任郴(chēn、ㄔㄣ)州郴县(今湖南郴县)县令,三十三岁改任桂州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令,都有很好的治绩。郡守李初平非常器重他,跟他说:“我想读书,你看何如?”敦颐说:“你年纪太大了,现在要学来不及了,让我来替你谋划吧。”二年下来果然卓有成效。当他三十七岁调到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时,南昌人都高兴地说:“他就是当年那位能判定分宁县悬案的主簿,我们不再担心有冤无处申了。”
五十一岁,周敦颐被拔擢担任广南西路刑狱,到任后以洗去沉冤,泽化万物为己任。他到处巡察,不惮劳苦,虽然遍地瘴疠,路途险远,他还是一件一件的查看案卷内容,再三斟酌量刑轻重,务求公正、公平,不枉、不纵。次年因积劳成疾请求调任南康军。
南康军属江南东道,辖有星子、都昌、建昌三县,周敦颐到任后,就住在庐山脚下的星子县(在此之前的北宋嘉佑年间,周敦颐曾在庐山莲花峰下居住),庐山自古以来盛产莲花,尤其是白莲最出名。生性喜爱莲花的他就在城东辟池种莲,每当盛开时就会前去观赏,并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如附注)。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心地光明洁白,就像广大的和风,明朗的皓月一样。少于追求名位而勇于立定远大的志向,不追求自己的福祉而以造福民众来赢得民心,奉养自己非常微薄而照顾孤寡之人却毫不吝啬,不肯阿附丑陋的世俗而宁可与千古圣贤为友。”是很中肯的写照。
【附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ㄓㄨㄛ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xiè wàn、ㄒㄧㄝˋㄨㄢˋ)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之后鲜(xiǎn、ㄒㄧㄢˇ)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