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诛吕后,满朝文武刘氏子孙为何无人提议废去吕雉名号尊位?

诛吕行动中,吕氏一族连嫁出门的姑娘,甚至这些姑娘们所生的儿子都全部被诛杀。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场清洗来得这么彻底,作为吕氏家族的老树根吕雉,为何却没被剥夺尊位呢?

原因有三:对大臣们来说这么做没必要,对汉文帝来说他做不到,对功臣派来说他们不允许。

所谓名号尊位,就是指代表古人身份和地位的称谓,比如吕雉的“高皇后”,就是她的名号尊位,“高”即“汉高帝”刘邦,“高皇后”确认了吕雉作为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嫡妻的身份。

嫡妻身份对一个已经去世的女人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认为很重要!首先映射在政治上,只有嫡妻的儿子才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其次体现在礼仪上,只有嫡妻才有资格接受后世子孙祭拜。

所以,西汉其实一直很“畸形”,从汉文帝开始皇位就被庶系“霸占”,皇帝们一边拜倒在吕雉的神位之下,一边心里想的都是“亲祖宗”薄太后。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吕雉的神位扔出太庙,换薄太后“上岗”呢?毕竟这种操作历史上比比皆是。

首先,对大臣们来说,废黜吕雉尊号实在没必要。

诛吕行动针对的对象是吕氏家族,而不是已经去世的吕雉,直白一点说,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从吕氏手上夺权,而不是跟死人较劲。

所谓名号尊位,表面上是对逝者的尊崇,实质是其后人的政治光环。既然如此,当吕氏家族连外嫁的女人都被清洗干净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借吕雉的光环兴风作浪了,废黜它还有意义吗?

其实作为大汉开国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吕雉的政治才华,以及她对汉帝国的振兴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废黜吕雉的尊号很可能引发执政方针的变化,甚至政治派别的纷争,这些都是朝臣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清洗吕氏,延续吕雉的政治方略,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其次,对汉文帝来说,他做不到废黜吕雉。

从主观出发,汉文帝恐怕是唯一有废黜吕雉动机的人,理由很简单,一旦吕雉被剥夺尊号,空出来的位置肯定由薄太后顶替。如此一来,汉文帝就摇身一变成了嫡子,他就从Z变“非法夺位”,变成了合法的“嫡系即位”。

我们一直称“薄太后”,其实这个称谓不准确,薄太后始终只是个“王太后”,而不是“皇太后”。按理来说,当汉文帝从代王变成了皇帝,她只能随之变成“太妃”,除非吕雉给她腾位置。直到东汉开国,光武帝刘秀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下旨废黜了吕雉,才将“高皇后”的凤冠带到薄太后的头上。

可汉文帝为何不作为,宁可憋了巴屈地拜倒在吕雉脚下,却不为生母薄太后争一争呢?

对不起,汉文帝做不到,皇帝并不能一手遮天,尤其是汉文帝。汉文帝的皇位得来纯属天上掉馅饼,他没有参与诛吕行动,却因为功臣派与齐王系的鹬蚌相争,当了一回老渔翁。

有得必有失,在意外被皇冠砸中的同时,汉文帝就不得不面临着功臣势力和诸侯王们的掣肘,甚至敌视。在这种情形下,汉文帝断然不敢废黜吕雉,给诸侯王们以口实掀起新的风波。

尤其是功臣势力,他们是万万不会允许汉文帝废黜吕雉的!

最后,对功臣派来讲,他们不允许废黜吕雉。

嗯?功臣派是吕氏一族的死对头,怎么可能会替吕雉守名号尊位?政治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益和矛盾往往会易位,比如此刻吕雉的尊号,就是保证功臣派利益的工具。

诛吕行动虽然打出的旗号是吕氏谋反,可事实上这是污蔑,真正谋反的是齐王系和功臣派,目的就是为了跟吕氏夺权。

为了利益最大化,功臣派又背信弃义,抛弃了齐王刘肥选择了寸功未立的汉文帝。在他们的布局中,没有势力的汉文帝坐上皇位后,无论从感恩的角度,还是政治依靠的角度,都必须拿他们当块宝。

假如他们同意汉文帝废黜吕雉会是什么情况?那就等于从法理上公开承认汉文帝的嫡子身份,人家即位靠的是身份,不是功臣派的抬举,既然如此凭什么要感谢他们?

这岂不是要摆脱控制!所以功臣派一定不会允许废掉吕雉的尊位。吕雉的存在等于是加在汉文帝头上的紧箍咒:你记住了啊,你是庶子,如果不听话,废了你名正言顺!

妙吧?死人的尊号成了活人的工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