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传递科学养育真谛|脑科学专家林思恩博士专访
编者按:
儿童注意力的线上证书课程,从开课到现在,已经得到不少学员的良性反馈:虽然是一门线上课程,但是对于学习者学习习惯、专业内容的硬核程度,以及学习的收获,都是超出一开始报名课程的想象。
项目组通过调研了解到,除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干货满满外,课后的作业也区别于以往的学习方式,林老师会设计一些需要动脑思考、开放性的课后作业题目,鼓励大家思考完成,并在群学习群打卡分享。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脱离了固定的标准答案,很多学员反馈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是后来却慢慢爱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输入到输出,从理论到应用,这样的学习深刻,并且有实际指导价值。
得到这样的反馈,也是我们欣慰的。这样的学习模式也是林老师与项目组所坚持的,本期,我们特别做了一期专访,请林老师谈一谈她对儿童培养的科学养育的理念,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与课程结合的思考与心得。
林老师:
谈到科学养育,有很多科学的标准或者来源。
比如说心理学是一种科学教育学,也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婴幼儿,或者说整个儿童期的发展,原来遵循的是通过孩子的行为,了解TA的心理,我们去探索心理教育方面应该怎么样做才是科学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有更先进的技术了。比如说我们通过脑成像的技术,能够看到心理行为背后的大脑机制。我们现在都不怀疑,或者说我们都很相信,脑才是孩子发育发展成长的,最核心的基础。
特别是对于家长老师非常关心的、孩子的智力方面,也包括社会情绪、人格心理方面的发展,大脑一定是最核心的物质基础。
现在对于科学育儿的进化论上,我们认为从原来的行为观察,比如说皮亚杰很多东西,是基于行为的观察过来的,后面到了心理层面的实验,再到后面我们其实有了脑科学的脑成像方面的技术,现在科学育儿或者说我们科学的理论体系就进化到了根据脑科学来育儿。
所以现在我们认为:
不管是对于儿童核心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儿童注意力,还是说其他方面的在儿童发育成长过程当中的我们关注的能力,关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其实都需要遵循我们脑科学的新的发现。
科学育儿,首先我们现在要把科学的概念进化到最新的脑科学养育的阶段。然后去遵循它,因为我们了解了科学的原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科学的养育。
所以科学的原理到科学的养育,从“知到行”中间其实需要经历很多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在儿童注意力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中,我们其实就要体现这样的一个过程。
首先,任何一个儿童发展的关键能力,我们都需要先了解理论基础。做到对于理论层面我们需要了解;然后在实践之前,我们还需要知道应用的基础,也就是先知道发展心理学,然后还需要知道教育心理学,也就是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还需要知道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如何去运用好这个规律,而且要掌握在实践当中,孩子对于不同的教育手段,在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的教育手段,他的理解或者说效果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也需要这种应用基础。
所以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去指导实践,或者说我们这时候再去做,才是真正的知——行,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
这个是我们认为这是科学养育我们需要具备的两个关键:一个是我们要进化,让科学的教育观要进化到脑科学养育新的阶段;第二个我们是在科学养育的实践中,我们要从理论基础到应用基础再落地到行之有效的养育实践当中。
林老师:
不知道大家怎么样看待作业。作业一定不是考试,考试也分结构性的和非结构性的,也就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还是一个完全闭合性的题目。
开放性的,比如说像我们从小到大考的语文里面就有阅读理解,可能相对来讲开放程度是居中的,选择填空,这些都是高度闭合的,但是最开放的,比如说像作文,所以它其实就是一种,我通过一个比较开放的东西,我才能看到你真实的水平。
所以往往语文里面大家认为最难的,但是事实上也最全面的能够了解你的能力的,恰恰是作文这个环节。
所以回到我们在《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培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后给到大家的这样的训练的方式:
第一,它不是一个考试,我们希望是在学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有什么样的思考,我们希望在这里能够给大家充分的机会,能够有“学而时习之”的这种感觉,而不是“学而时考之”。这个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非常希望通过开放的这样的一种方式,从两个方面去拓展:
第一,开放意味着我们对于儿童发展的理解,包括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在养育当中,特别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孩子的发展是有严格的时间里程碑的。比如说我们特别喜欢用常模,特别喜欢用测评,以及每一个孩子相对常模,到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它是科学性的表现。我们需要一个常模,但是如果我们高度地依赖,或者说坚信不疑地来按照常模来去养育的话,又会陷入另外一个不科学的深坑。
为什么?比如我们可能最熟悉的,儿童粗大肢体运动的发展,我们说什么“三翻六坐七爬”是吧?这些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是不是认为100%的孩子都是在这个月份发展出来这样的能力。
其实如果你翻开任何一本《儿童发展心理学》,你会发现所有的粗大运动的里程碑,它的完成度也都是在50%,也就是即便到了这个月份,也是只有50%的孩子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我们能说另外50%的孩子是有问题的吗?
一定不是。
一本靠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定也会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去理解,即便是粗大肢体运动,它的常模你应该怎样去科学的理解?因为它会掩盖两件事情:
第一个,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完成这些里程碑的时候都是按时按点;
第二个,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完成这些里程碑的时候,都是按照我们所谓的这些顺序,他有可能顺序也是颠倒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有问题的孩子。
所以即便是运动,而且是粗大的肢体运动都是这样的,回到我们大脑的高级认知,回到我们的注意力的发展,它的变数就更大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真正科学地去理解儿童发展,理解背后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说统计学,比如说常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关注孩子的发展,到底有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到底有没有基于统一的这样的平均值,所谓的正态分布,我们能够得到的孩子的标准的发展时期或者标准发展水平?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们只能说从整体上看到一个趋势,但是我们不能从整体的趋势,通过常模我们就去确定,每一个孩子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第一点,我们希望通过开放的家庭作业,形成一种更加开放的、看待儿童发展当中的问题。技术里程碑这样的心态,其实本身也是科学性的表现。
第二点,我们在儿童注意力训练专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技术,比如说测评的技术,或者是训练的技术,现在在一线的家庭养育,或者是一线的教学当中,其实有很多的训练方式,都可以举一反三,而不是说我们都需要按照课上的标准的1、2、3去训练,而是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你可以发散的好的,甚至更好的以及更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式。
△ 儿童注意力训练线上课程作业样例
第二,我们从这里,也能感觉到学员对这些训练也好、测评也好,这些方式,我们在讲的过程当中的关键点,我们有没有理解到位?比如说,我们通过自己设计一个新的训练任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家如果理解到位,可以有很多信手拈来,更好的题目的。
所以我希望是说大家不要受到我们既往学习,比如说在我们的k12阶段,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所有的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我们证书课,特别是我们儿童注意力训练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地方我们是希望给到大家去拓展事业。
也就是如何去看待孩子,另外一个也去拓宽,包括我们去共同推进我们儿童注意力训练的测评、训练的方式的新的变化。
包括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时候,也非常鼓励一线的老师,能够基于我们已有的课程体系,做很多新的科研,包括竞赛,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进化,现在很多父母老师,都觉得孩子们以往跟我们那个年代都不一样了,他们越来越聪明,那么如果我们自己还在找标准答案,还在按照我们自己的认知水平,按照前人的研究,再去做固定的训练,那么我们一定会落后于我们今天的孩子,所以希望我们也都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让孩子们能够在我们自己不断不设限的学习中,然后他们也能更好的成长。
文 | 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