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古城池复原图
池州城池历经毁缮。永泰元年建成后,到晚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被黄巢起义军攻破,遭第一次兵燹而毁。翌年,宣歙观察使窦潏即来池州指挥善后事宜,他花一年半时间安抚民众后,然后为防江盗修筑城墙府署,越三年至中和三年(883年)而成。
宋建炎中(公元1127-1130年),城毁于“草寇”张遇,知州李彦卿以赐钱八万缗甃之,周围七里零三十步。绍兴初(公元1131年)复圮。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知州李思重筑。嗣是,赵炎、陈覃、傅伯召、叶永渐、徐桥相继营葺。嘉定十二年(公元1217年),程宗仁又向北拓宽城地,增加城墙六百八十二丈,共一千零六十丈,城才完整。嘉定十六年,知州史定之复于城外西偏筑新城如偃月状,计七十七丈。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知州王伯大又辟壅门三,而易秋浦门为秀山门,并在城外凿浚护城濠。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赵普胜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州城,九华门东南一带城墙被毁。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五月,知府何绍正修筑全城。西北仍旧趾,而扩东南隅三百馀丈,周长一千四百二十八丈,立七个城门:南正门名通远;东南门叫毓秀,西南门叫钟英,东门叫九华;西门叫秀山;北门偏东的叫做迎恩,偏西的称望京。门各有楼,通远、九华、秀山、迎恩四门有月城。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中,听从风水先生的话,塞望京门。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九月,兵备副使冯叔吉、知府王颐加筑郡城,内砖高一丈二尺至六尺不等,外砖高四尺,垛口高三尺五寸,月城增高三尺。增置门楼、警铺共二十七处,至四年正月讫工。
清朝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通远门、大观楼圮。知府朴怀玉、贵池令张应薇重建。嗣后,稍有坍卸,六个县分修,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府李暲请示报告上级,将大修事务专任贵池县,经费则使用朝廷国库的公帑,未行。至二十九年,知县王寅奉文修造,共缮垣一千四百二十八丈,周计八里而弱,城身高二丈三尺,女墙又高于城身三之一。其西北山为基,城墙相对高度大概是平地的一半左右。城址宽二丈二尺,城上马道是城脚的一半,凿浚护城濠如故。从安池太兵备道共领公帑一万七千八十五两多。旧志说当时的池州城“楼橹雉堞甲于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