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本草:桑叶功效的异变之路
早在《尔雅》中就有了对桑的记载,说明先人早已对桑有所认识。桑叶入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载“除寒热,出汗”。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对桑叶药用的认知也不断丰富。南朝陶弘景谓“汁解蜈蚣毒”,唐代苏敬载其“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孟诜则认为桑叶可以“代茶止渴”,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认为桑叶可“利五脏,通关节,下气”,宋代《本草图经》又说“去风痹殊胜”,元代朱丹溪述之“止盗汗”,明代《本草纲目》在集前世之大成的基础之上又补充说“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至此桑叶的“除寒热”“止汗”“止消渴”“除水肿”“利大小肠”“去风痹”“治咳嗽”“明目”“长发”诸般功效得以形成。这一过程整整经历了1600余年,不得不令人赞叹。
为你 陈明 - 陈明精选集
延至清代,桑叶经过温病学派尤其是吴鞠通的使用而名声大噪。吴氏认为“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桑叶清肝可防木火刑金。是故,外感风温或秋燥,肺络受损,肺气失宣,而致咳而身不甚热、微渴者,桑菊饮应之;温燥伤肺,身不甚热,渴而微者,桑杏汤对之;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桑叶兼顾清、润两端之效用,甘寒益阴,故可疗阴虚寒热、内热汗出。吴氏不过是将《神农本草经》所载“除寒热,出汗”之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罢了。自吴以降,世人将桑叶视为疏风清肺润燥之佳品,而李时珍煞费心机所总结的其他功效却不为人所青睐了。呜呼,人们只是一味的追崇古代医学,又当以哪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医学为准呢?茫然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