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会把肝吃坏了?

药物性肝炎

随着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体检往往已成了日常必备项目。肝功能是最为常规,也是最为便捷的体检项目之一,几乎任何体检都会涉及。而肝功能检查最为重要的两项指标便是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了。不少平素健康的,也没什么特殊毛病的同志们就纳闷了,好好的我为什么检查出来AST和ALT有异常呢?本次将给大家讲述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药物性肝病。

什么是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随着新的药物种类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发病率约1~10/10万人,而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可达20%。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包括: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其中,传统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的中药材、饮片和复方中成药,天然药是指应用现代医药理论制备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制剂。

在临床表现上,药物性肝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药物性肝病起病快,容易被病人本人感知并求医检出,而慢性的药物性肝病往往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被忽略,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可进展为肝硬化,导致更加不良的后果。

在诊断上,医生主要根据用药史、停用药物后的恢复情况、再用药时的反应以及肝损伤指标(AST、ALT)等情况综合考虑和判断。在本文开头我们提到“平素健康的,也没什么特殊毛病的人”主要是指没有各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遗传性肝病的情况。在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疾病后,若又有对应的用药史,则就需要考虑药物性肝病的可能了。

对于大多数药物性肝病的病人来说,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是治疗的第一原则,且往往停药用病情即可恢复。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病人则需做进一步支持治疗。

最后,看待事物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所谓“是药三分毒”,即是说任何药物,无论是保健品、中成药还是西药,都会有它的副作用。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不一样,有的人吃了没事,有的人吃了就会有肝损伤。因此,大家不需谈药色变,生怕吃了药就会有“伤肝”。不少老年朋友对药物更是有本能的抗拒,这大可不必。药物仍是治病的关键手段,该服用时即遵医嘱服药,不能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拒绝服药从而加重病情。但大家都应避免平时不必要的服药,定时检查肝功能,让药物性肝病这个隐藏的定时炸弹无处可藏。

本文转自公众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作者:孙嘉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