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明医
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
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梗、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术、黄柏、防己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术,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验案举隅:党某某,男,55岁,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诊。病史及现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范畴。方药:焦槟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吴茱萸6克,苍朮6克,炒黄柏10克,桑寄生20克。1980年6月3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克,苍朮改为9克,继服6付。1980年6月17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明显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克,加红花6克,服12付。1980年夏共服上述中药68剂,症状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药预防。追访3年,未见复发。1984年5月8日,患者来信说:“我因每年夏天左脚浮肿,达10多年(后来右脚也肿),后经五六家医院一直没有治好。1980~1982年这3年连续经您治疗,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夏天我试着停服药,也没有肿。自1966年以来,苦恼17年的病根,在您的诊治下,终于解除了。”
治疗下肢水肿,这方常出奇效
作者︱王彦权
2019年5月15日同学来微信,言父亲下肢水肿几月,约我明天给看一下,5月16日上午一上班,大伯第一个来诊,因同学已说大概情况,直接让大伯把裤腿提起,先看一下腿脚水肿情况,其严重程度超乎我想象,附图:
大家知道,水肿一证,水的特点,水往低处走,眼睑面部水肿,因睡觉原因常上午重下午轻,下肢水肿,下午重上午轻,可大伯早八点的下肢水肿情况即如此之重,您可以想象一下,下午会肿成啥程度,腿上带如此多的多余之水,能迈动步吗?痛苦可想而知。大伯自述,此病非同学说的几个月,而是十年之久,只是年后去苏州女儿处,住一月后加重,2016年曾患前列腺Ca,做了电切割术并化疗,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从发病时间看,已十年余,逻辑思维,发病时间早,可能与Ca无关,去苏州住一月加重,苏州地处南方,气侯潮湿,刚过完年,气温尚低,又寒又湿,寒湿之邪留注于下肢,这不是中医讲的“脚气病”吗?这不是焦树德老师讲的“足胻消肿汤”证吗?自从20年前读过此方,对足胻部水肿,我屡用屡验,我曾用之治愈邻村一大哥,双侧股骨头置换后引起双足重度水肿,疼痛异常,一步都不会走,西医三甲医院诊为重证滑膜炎,说“不好治”,我给他用此方一两月,彻底治愈,现在已几年,开车走路,状如常人,我还用此方治疗高龙镇逯寨村一夫妇,男的一条腿下肢静脉血栓,引起下肢水肿三年余,穿了三年弹力袜也不效,脚面有瘀斑,用此方加桃仁、红花,七剂大效,一月余病愈,其妻不明原因的足踝水肿数年,反复发作,一发作吃此方十余剂即平,这几年越治越轻,已基本治愈,还有一朋友大哥,脚踝水肿疼痛三四年,用此方半月即愈……
心中明了,果断处方:
茯苓20g,苍术10g,槟榔10g,木瓜10g,苏叶12g,生薏米20g,黄柏10g,牛夕10g,防己10g,桔梗10g,吴茱萸5g,大枣5枚。七剂。
5月22日同学发微信反映,病已大轻。药用完,5月23日上午,大伯准时复诊,诸证大减轻,守方七剂巩固疗效。
附二诊图:
方歌:
足胻(读衡)苓术榔木瓜,苏梗(苏叶)薏米黄牛加,防己桔梗吴茱萸,下肢水肿效堪夸!
刘渡舟的《伤寒临证指要》一书中。刘老提及宋老用“鸡鸣散”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效果惊人。刘渡舟对宋孝志非常推崇。鸡鸣散出自《朱氏集验方》:槟榔、吴茱萸、木瓜、桔梗、陈皮、生姜、苏叶。鸡鸣,言其服药时间。鸡鸣,即丑时,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到三点。丑时厥阴当令,阳气渐长,推动阴气出于地表——此时服用鸡鸣散,意在使邪由阴出阳。所以“鸡鸣散”这个方应属于厥阴方,故此方以吴茱萸为主药,其苦温可以“泻浊降逆、散三阴寒湿”,其辛可以“助肝胆生发之气”;槟榔行气化水,重坠直下,通利下焦;陈皮生姜,开中焦之壅滞,理气和胃;桔梗苏叶,宣达上焦,以畅气机,气化则湿化;木瓜收上逆涣散之气,祛肌肉筋膜之湿。诸药同用,泌浊阴以升清阳,清阳归天,则阴霾尽散。鸡鸣散一方,我常与附子汤合用,以治疗心衰水肿和功能性水肿。附子汤能温阳化气行水,有强心作用,而鸡鸣散泻邪有余,扶正之力不足,两方合用,殊为合拍。记得2010年秋天曾治一妇女流产后腹肿,如孕六七月,行路气促。其人较胖,面色略黑,腹隆,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脉沉细,苔腻润。遂以鸡鸣散与附子汤合方,两周后,水肿尽消,一如常人。还记得2011年夏天治一老妪,双膝以下水肿二十多年,按之如烂泥。其人矮胖,脉沉苔润。也是两方合用,二诊而愈。鸡鸣散乃《朱氏集验》方,先贤用其治疗风湿寒凝、壅滞经络所致的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寒逆上冲,胸闷泛恶,足胫疼痛不可忍,筋脉挛急,下肢浮肿之湿脚气证。宋老据此方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将其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每每起效。现将临床经验整理如下。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从中医证候学的角度归纳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口唇青紫,手足逆冷,泛恶,尿少,双足胫浮肿,舌胖质黯,苔白水滑或白腻,脉结代或虚弱无力。属“心悸”、“胸痹”、“水肿”的范畴。宋老认为:其发病以外感风寒湿邪,客闭经脉,寒湿凝结,痹阻心阳或内伤劳倦情志,心脾两虚,寒自内生,胸阳不振为病因,以阳微阴弦,无力鼓舞气血,心肺癖滞为病理基础,以肺失宣肃,脾阳困遏,肾失气化,湿浊上逆,欺凌心肺为病理改变。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寒湿作祟。由寒湿所派生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咳喘不能平卧、泛恶、足胫浮肿、四末逆冷等,与古人所述湿脚气证相比,大有相通之处。如《景岳全书·脚气篇》云:“ 因湿邪留滞中焦,壅阻气机,经络不通,致足胫肿或痛,甚至可连及指节,常伴有蒸蒸发热,或洒洒恶寒,严重者气上冲心而发闷乱,危急欲绝”。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一个危重的病证。因病情反复发作,体质虚弱,中医病理变化多为虚实错杂,寒热互见,临床证候演变也常系于毫厘之间。因此,宋老临床应用鸡鸣散治疗本病认证十分严谨。③水寒上冲,喘促不得卧,呕恶,烦闷窒胸,舌胖苔白水滑,脉结代或虚弱无力。宋老应用鸡鸣散,以槟榔为主药,取其辛宣利五脏;取其苦,降气除滞;取其温,行气化水。紫苏为辅药,凭其辛温以散风除湿,行气利血。吴茱萸温经止痛,泄浊降逆,通利下焦。对此药应用以超量见长,药量常用12克左右,破吴茱萸有毒之戒。宋老认为:病之所用是谓药,病之不用即为毒,只要对症,则可以毒攻毒,非毒而病不去。陈皮开中焦之塑滞,理气和胃。桔梗宣开上焦,以畅通气机,使气化则湿化。木瓜祛湿舒筋,以酸柔肝。生姜宣散寒湿之邪。当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表现为寒湿壅滞,寒气上冲心肺的证候时,鸡鸣散之上行宣散,下行导滞,疏中除壅作用,一可通畅三焦,开泄水道,逐三阴经阴寒之气;二可健脾和胃行气除胀,三可疏利气血,振奋心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槟榔、紫苏、陈皮等可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促进胃液分泌,加速胃肠排空,改善胃肠瘀血,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部分地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宋老临证又常根据病情之轻重,合并症状之不同化裁如下:3.1复感外邪。发热,恶寒,心悸,双下肢浮肿,足膝发凉,舌淡苔白,脉浮数或结代者,加桂枝、防风、炙甘草祛风和营。若低热,关节烦痛,舌苔白腻,脉紧或结代者,加羌活、萆薢逐风胜湿,舒筋利痹。3.2痰热壅阻。咳嗽,吐黄痰,喘促,动则喘而汗出,夜不能卧,胸中窒闷,双下肢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数或结代者,加黄芩、半夏、瓜萎、生薏仁以清肺化痰。3.3 血瘀心肺。口唇青紫,颜面晦黯如锈,手足指趾青紫逆冷,痰中带血,喘憋不安,舌黯有瘀斑,脉沉涩或结代者,加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茜草以活血化瘀,通畅血脉。3.4 心阳衰惫。心悸,汗出而喘,咳吐涎沫,腰以下浮肿,四末厥冷,舌胖苔水滑,脉微细欲绝,或三五不调者,加人参、附子、浮小麦以回阳救逆,敛津固脱。宋老还十分强调鸡鸣散的服药时间,据其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应遵古人鸡鸣(鸡鸣三声,三四五更)时分服药的古训。我等许多后来者常忽略了这一点,殊不知此病,病在心,与肺、脾、肾相关,是阴经所主,阴寒凝重,肃杀阳气。鸡鸣叫时分当为阴至之末,阳至之初,病体阴邪亟盛,阳气难以升发续接。此时服用鸡鸣散可助机体驱散阴霾,启发阳气,使阴阳之气相接,药力又可乘阳气上升之势温化水湿,祛寒于外。故此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宋老认为,服药的方法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因鸡鸣散多辛散之品,药性温峻,若以热服遇阴寒之极必相搏斥,而冷服方可能以冷近阴,致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临床主张病人将此药以冷服。对于呕恶、心中逆乱、阴寒之气上冲者,则令其慢慢呷服,半小时内服完,免遇上冲之气而引发呕吐。病历号:1425。初诊日期:1992年2月14日。现病史:1967年夏日感冒后心悸,胸闷,咳嗽旷日不愈,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1982年春因“肺部感染”、咳喘、吐黄痰、尿少,双下肢浮肿,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自此,每日口服地高辛0.25毫克。本次发作因两周前洗浴后即感恶寒、发热、咳喘、呕恶、尿少,经抗感染治疗发热已退,但心悸、咳喘不愈,双胫浮肿日剧前来求治。查体:精神萎靡,面色晦滞无华,唇甲紫绀,语音低弱,气短不得续,两肺散在干湿啰音,心尖部可闻及Ⅲ级以上双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强弱不等。腹软,肝于肋下2厘米处可及,触痛(±)。双下肢可凹性浮肿,舌暗,苔薄腻,脉结代。心电图示:心房纤颤。综合以上,宋老认为证属:阳虚饮伏,复感外邪,阴寒上冲心肺,血脉瘀滞。诊为“水肿”。治以宣散寒邪、益气活血。处方:苏叶12克,炙甘草6克,槟榔12克,陈皮6克,桔梗12克,木瓜6克,党参12克,桃仁6克,生姜6克,7剂。二诊:尿量增多,腹胀减轻,矢气多,双下肢浮肿、沉重无力明显减轻(地高辛用量未变),唯夜间常有足膝抽挚样疼痛。查见双下肢皮肤松皱,胫前仍有轻度浮肿,虑其三焦水道通畅,湿浊已得宣降,但阳气尚不充沛,故加温阳化气之桂枝6克,7剂。三诊:双下肢肿胀尽退。病人自述:几年来心衰反复发作,唯本次发病未服利尿之西药。亦无口疮发生(既往服利尿药后即发口腔溃疡)。宋老认为,虽症大转,但因阳虚,水不化气, 宿疾犹在,方中加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气扶阳,活血畅机,以图再功。现病史:自述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闭锁不全、心力衰竭15年。一直服用地高辛每日0.25毫克以维持心功能。但仍因外感等经常诱发喘憋及双下肢浮肿。半月前因家中生火炉取暖,而诱发咳嗽,伴发热,恶寒,吐黄痰。心中烦热,动则喘甚,夜间多有憋醒,继之不能平卧。自行服用抗生素,并将地高辛每隔日加服0.125毫克及双氢克尿噻每日50毫克,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查体:二尖瓣面容,呼吸困难,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率98次/分,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级双期杂音。肝于肋下可及,质中等硬,双下肢浮肿,舌体瘦,舌质红,苔少,脉结代而数。宋老辨证为:邪蓄三阴经,寒湿壅滞,阴寒凝重,克戕阳气,脾气不固,感邪闭肺,痰阻化热,为虚实寒热错杂。治以宣气化痰,降浊除壅。处方:苏叶10克,桔梗10克,吴茱萸10克,槟榔10克,木瓜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瓜萎20克,3剂。二诊:自诉服药后咳痰清爽,大便通畅,夜间入睡后仍常有憋醒,因口干、舌面疼痛已停用双氢克尿噻。舌红少苔。方中加生薏仁30克,枳实10克,7剂。三诊:口干,心中烦热好转,尿量近日增加,双腿浮肿减轻。自觉走路时轻松。方中去黄芩加西洋参益气补心,7剂。四诊:舌面疼痛减轻,咳嗽基本消失,活动后心悸好转,双下肢下午略有肿胀。查心率88次/分,律不齐,两肺呼吸音清晰。舌红,苔薄,脉结代。方中去吴茱萸加百合20克护养肺胃,4剂。五诊:偶有咽痒而咳,舌痛消失,已能做轻微的家务劳动。易方炙甘草汤以调整气血。炙甘草12克,党参12克,桂枝6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生熟地各9克,麻仁9克,生姜3克,大枣6枚以益气复脉收功。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