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字的台州话方言音和普通话读音
台州话
“裳”字的方言音和普通话读音
——也谈“裳”字轻声的来历
程和平/文
衣服,台州方言叫“衣裳”。“裳”跟“常”,在台州方言里同音。由于多字连读或情感需要,声调会有变化,但读音只有一个。比如椒江话“裳”,单念时通常读较低较轻的降调。说“衣裳”时,“裳”读较高较重的降调。说“小人衣裳”时,“裳”则读升调。
一
普通话里,“裳”字的读音有点复杂。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裳”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释义为:“古代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代的裙子(男女都能穿)”。另一个是shang轻声,用于“衣裳”中。词典对“衣裳”的释义是衣服,并标注是口语词。
《说文解字》中,“衣”字条的注释是“上曰衣,下曰裳”,“裳”字没有单独出条,附在“常”字条下。“常”的释义是“下裙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这是说“常”字作下身穿的裙子解释,也写作“裳”。有学者认为“常”是“长”的意思,用“常”指下衣,大概是说下衣长。后来,“常”多用作引申义,“裳”则成了专用字。
在古代韵书《广韵》中,“裳”跟“常”“尝”“偿”等字同音,都是市羊切。“裳”读作cháng是符合语音演变规律的。
轻声shang的来历,查阅以下文献资料大致可以了解。(为了便于说明,原书中使用的罗马字拼音、注音字母等注音方式都折合成汉语拼音字母。)《汉语词典(简本)》(1993年重印,1947年版《国语辞典》的删节本)有cháng和shāng两个读音,shāng标记为“又读”。《国音常用字汇》(193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中有cháng和shang(轻声)两个读音。再往前,在《国音字典》(1919年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审定)里“裳”只有一个读音,为shang,虽没有明确标注声调,但标注了传承古韵的母等声韵(古代注音方式)。有研究者(郑茵《从误读中产生的新音——谈“裳”字轻声的来历》)认为,在《国音字典》里“裳shang”和“常chang”后面都标有“禅齐平阳”(传统音韵学里的“纽呼调韵”注音方式,用来标注某字在中古时期的读音。“禅齐平阳”可理解为“禅阳切”),说明这两个字是同音的,“裳shang”可能是“裳chang”的误排,于是认为现在shang这个读音很可能是《国音字典》误排造成的。
其实不然。根据《校改国音字典·例言》曾对字典的注音作过的两点说明可知,“禅齐平阳”是旧韵书的读音,不表示《国音字典》中“裳”“常”应读的读音,列出旧韵书的读音只是指出读音的来源,表示新旧读音的传承关系,正确的读音当以注音字母为准。
二
《国音字典》的shang音来源于北京话。
王璞编著的北京话读音字典《京音字汇》(1913年):“裳,衣部,下裙也。本作常,俗音商。”“裳”字分别列于cháng和shāng两个读音下。前者跟“常”“尝”“场”等字同列,表示同音;后者跟“伤”“商”等同列,表示同音。即“裳”有cháng和shāng两读。“俗音商”指的是口语里“裳”读作shāng。威妥玛编著的北京话教材《语言自迩集》(第一版1867年)说:裳,读音shāng,跟“衣”一起用,指衣服。在该书《第七部分:声调练习》中“衣裳”旁直接标注了读音yī shāng。在该书中没有找到cháng的注音,大概是cháng音不用于口语的缘故。因此,shāng的读音是有来历、有依据的。
《语言自迩集》(第二版1886年)的《音节表》里,“裳”既标注了shāng音,又标注了sháng音。标注sháng音的字还有“尚(另读shàng)”、“晌(另读shǎng)”、“常(另读cháng)”、“嫦(另读cháng)”和“苌”。但在练习中,“裳”还是只标注shāng音。如:单衣裳(dān yī shāng)、夹衣裳(jiá yī shāng)、棉衣裳(mián yī shāng)、裁衣裳(cái yī shāng)。又如:脱一身的衣裳(yī shāng)。你的衣裳(yī shāng)腌脏得了不得。虽然作者记录了“裳”字有shāng、sháng两个读音,可所有的用例都只标注阴平shāng。可能的原因是,两个读音都通行,但以阴平为常用。
根据古今音的对应关系,“裳”字折合成北京话,有两种可能,即cháng和sháng。作个大致的推测:“裳”字的读音为cháng,口语中读sháng。这个推测有两条理由:一是古禅母在今天北京话里的声母有ch和sh两个可能,二是古浊音声母平声字按照规律对应的北京话是阳平。如果这个推测成立,可以更进一步推测,后来从sháng中慢慢发展出shāng的读音,sháng和shāng并存了一段时间后,shāng占了优势,sháng被逐渐淘汰,原本可以读作sháng的其他字也逐个淡出,发展到现在,sháng这个音节在字典词典里完全消失(1913年的《京音字汇》sháng一栏里就已经无字了)。为了发音的便利,“衣裳”在口语中的读音慢慢弱化,由yī shāng变成了轻声yī shang。反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就是“裳”的口语音shang。
“裳”何时读cháng,何时读shang,原则比较简单。在现代口语中,“衣裳(泛指衣服)”连读时,“裳”读轻声的shang;其它词语,“裳”一概读cháng,如霓裳羽衣、绿衣黄裳等;“裳”字独用时也读cháng,如“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木兰辞》)、人名许寿裳。
三
具体说说古诗文中“衣裳”的“裳”现在怎么读。
第一,“衣裳”分别指上衣下裳时自然读cháng;如: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经·唐风·山有枢》)
第二,“衣裳”在古诗文韵脚处时要读cháng(轻声不押韵)。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衣裳”泛指衣服、又不在韵脚处时,读音可灵活处理。重在表达口语效果时选择轻声shang,希望显示书面语效果的就按cháng来读。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读轻声时口语味浓,读cháng时书卷气足。
第四,白话小说中作衣服解释的“衣裳”,在口语中读轻声。如:“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这里读轻声接地气。
第五,不能确定“衣裳”是分指还是泛指时,读cháng都不算错。比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的“裳”有些诵读者读作轻声,其实读作cháng感觉也挺好。含义不能确定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朗诵家们的发音也分成了平声和轻声两派,濮存昕、乔臻读cháng,孙道临、方明、瞿弦和、雅坤则读轻声,而“初为《霓裳》后《六幺》”一句中“霓裳”的读音各位艺术家的处理都是非常一致的。
当然,如果用方言来读古诗文就不会有这样的分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