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看曹操怎么用人!
编者按: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领导人物,动辄叫骂属下:“废物!没用的东西!”
在职场当中,绝对的废物有没有呢?不得不承认,是存在的。有些人确实啥也不行!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有用的!
所以丹阳论道建议各位老板,事情办砸了,先别急着叫骂员工,先撒泡尿照照,看看自己的领导艺术、用人艺术怎么样!
今日应胡老师之邀,重修旧文,再次编发,以飨读者!
正文:
古人说:“尧有九佐,舜有十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书》曰:“能自得师者王。”的确,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在兵连祸结、鸡犬不宁的乱世,大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不过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但对于什么是人才,怎样招揽人才,那真是“鱼有鱼道,虾有虾辙”。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人物,对人才的标准近乎择贤选圣,他认为:“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意思是,他手下的人才应该“德才兼具,备贯众理”。将衡量人才的标准定得如此苛刻,倒不是诸葛亮先生有“道德洁癖”,而是他“忠武英高,明睿笃诚”的秉性使然,再加上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蜀汉内部小人作祟、旦夕崩离!
他的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选拔出来的人才政治忠诚度高,责任心强。譬如费祎“志虑忠纯,宽济博爱”;蒋琬“整有威重,推贤恭己”;董允“秉心公亮,义形于色”,为蜀汉政权的平安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人才的类型太过单一,而且相对于魏、吴来说,这些人才的能力也不算高。
三国时期的杰出诗人、政治家——曹操就跟诸葛亮正好相反,他曾在《推恩令》中说“有德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德。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然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曹操起于寒族之家,明于盛衰之道,通于成败之数,为了重修宇内、整饬朝纲,其大力借鉴了法家的用人原则。“唯才是举”其实也是推衍自“七术”中的“恃术不恃信”、“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在曹操看来,只要领导艺术足够高明,制度法规足够健全,什么样的人才都能驾驭,不用苛求这个人有多么尽善尽美、白璧无瑕。相反,一个领导如果对属下的品德过于挑剔,多半证明他已经失去了制度自信和领导力自信。曹操的这种思维虽然大为“离经叛道”,却有几分道理。试看贾诩,三易其主,史称“乱舞”,然而屈身事董,则董亡;投效曹氏,则魏兴。故此,对于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怎能不对为政者的十项素质(做人原则、政治号召、管理方法、胸襟气度、谋略判断、品德见识、统御能力、英明智慧、执法态度、军事才干)及内部的制度因素综合加以考量,而把罪责不分青红皂白的加在小人身上呢?
汉末思想家刘邵在《人物志》当中把人才分为一十二类,可谓品目繁杂。纵观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山西张杨,不过得其一二,就连号称“雄谋天挺,不拘一格”的刘备和孙权,也不过得其五、六而已。但是曹操却几乎占全了,这在三国史上,绝无仅有!我们来见识一下!
先谈曹老板手下第一类人才,以和洽为代表。早先有人向曹操打小报告,说和洽这个人虽然自身刚正不阿,严厉强硬,但是他擅于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隐私,跟大家处的都不是很好。关键是,他这个脾气,得罪的利益集团太多了!请首长考虑:是不是让他从检察院一线退下来,别让他再当检察长了?
言外之意,是让曹操为了平息利益集团的不满而弃车保帅!就跟当年汉景帝抛弃郅都、汉武帝处死张汤一样。反正和洽已经帮丞相把荆州士人集团收拾的差不多了,没啥用了,可以兔死狗烹!
曹操斩钉截铁的回答,和洽这种人,现在不适合再干检察工作,但不代表这个人就没用了,他还有价值。他这种人应该当什么呢?他应该当立法委员,主持编订立法草案。这样既能保证法律和规章不偏离程序正义的轨道,也把他摆在了幕后,让那帮世家大族眼不见为净,对他自身也是一种保护。和洽重新调动工作以后,基层百姓都觉得不错,法律条文比以前公平多了,真正做到了“不别亲疏,不问贵贱,一断于法”。最重要的是,和洽本人也不用再受奸人攻击。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一类人才的特征: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继续谈曹老板手下第二类人才,以张范为代表。
说起这个张范,他虽然很能干,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同情心泛滥,见到谁都想帮助,急公好义。有人跟曹操反映说,像他这种心怀妇人之仁的官员,怎么搞政治?!您给安排在冀州别驾的任上是不是不太合适?干脆咱把他撤了,让他辞官归故就算了。
曹操说不行,这个人有用。他现在这个同情心泛滥的缺点,我能把它变成优点!你看现在冀州已经是王化之地,让他再当冀州别驾肯定不太合适,但是青州我们刚打下来,可以让他当青州别驾。自从张范调到青州之后,他同情心泛滥的这个毛病用得上了。因为青州刚打下来,人心未稳,张范对谁都特别好,街上有一个人栽一个跟头,他恨不得都亲自给扶起来,嘘寒问暖!那帮青州百姓就想,曹公太仁义了,派了一个这么好的官员给我们。本来我们想趁曹公立足未稳,搞搞事情,现在看来,忍了吧!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二类人才的特点: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
我们再来谈谈曹公身边的第三类人才,以名不见经传的刘、李为代表。有一次,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主持召开军事研讨会。在军事研讨会当中对两个人提出了批评,就是刘步和李岚,由于这两个人在克复淮南一役当中,轻敌大意,中了何夔之计,以至于辎重散其大半,夏侯氏兄弟打算对这两人处以记大过处分,实在不行开除军籍,贬为庶民。
曹操说,这样处理不行!这两个人虽然中了何夔之计,但是这两个人虽败而不乱,在失败之余仍旧斩敌千级,这就不容易。俗话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爪牙之才,非股肱之任也。什么意思?就是说像这种有勇无谋的将领,你应该让他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披马先登就够了。你怎么能用他们俩来跟别人斗智?以后打硬仗、恶仗的时候,还用得着他们俩。
结果果如曹操所料,这两个人在征讨马超、吕布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最后捐躯沙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三类人才的特征: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少忌。
再来看看曹操手下第四类人才。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交战,责令国渊为其后援,供给粮草。但是本来粮草十天就能到,这个国渊愣送了二十天!执法官就说,国渊当斩,这人或有通敌卖国的嫌疑,怎么送得那么慢。曹操说不是,国渊这个小伙子挺老实的,我问一下吧,他肯定会如实交代。
过了一段时间,曹操抽冷子发问:国渊呐,你前次怎么送粮送得如此之慢?老实交代!
国渊回答:我那次专走不起眼且易于隐蔽的险僻小径,因为我怕陈宫狡猾,他如果把粮草劫走了就不好了。现在我虽然送得慢了一点,但是我的粮草总算安全送到了。
众将都说,你看我们都饿成这样了,你还为自己开脱!你说送粮的道路,别的将官都走了好几次都没事,哪有人劫粮?如此多疑怯懦何以任事?
这个时候曹操发了议论,他说,多疑怯懦未必不能任事。古书有云:精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也。
根据圣人古训,曹操做了决定,说:国渊呐,你看你如此怯懦多疑,谨小慎微,那你去守卫平城吧。
吕布本来想合计着跟平城的内应,里应外合,把平城端了,以损曹操之势。但是由于国渊这个人,多疑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他力加防范。所以吕布一直没能得逞。你看曹操转缺点为优点了,他这手挺高明。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四类人才的特点: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第五类以李部为代表。这个人著作等身,天下皆闻其名,他也想投靠曹魏集团,谋得一官半职,当时的面试官是杨修。由于杨修的公务冗杂,未加辩察,就把李部放在参谋的位置上。没过三个月就有人跟杨修反映:李部这个人虽然干劲冲天,但是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是不是把他撤了。杨修说,这么大的事情我给你请示曹公。
曹操说,刚愎自用,干劲冲天未必是坏事,得看你用在哪。刚愎自用、干劲冲天的人,他往往执行力强。我们大不了以后共商国事的时候不找他,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我们来让这个人替我们执行,这样就可以了。
经过曹操的位置调配以后。李部果然发挥了其擅于执行的优势。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五类人才的特点:强楷坚劲,用在桢杆,失在专固。
第六类人才是纵横家赵趵。这个赵趵寄居在张辽旗下,苟图衣食,后来被荐为东曹掾。数月之后,张辽发现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信口雌黄,妖言惑众,煽风点火,干实事一点不行。结果这件事就被举报到曹公那边去了。
曹操速召张辽入见,说:文远,你看这回是怎么回事?你的人出问题了!
张辽马上道歉说,对不起丞相,我这回用人唯私了。赵趵是我的一个表亲,现在我自请罚俸一年,我再降级一等,你看行不行?!
曹操说,用不着这样。赵趵这个人有优点,只不过你没给他安排对位置,他怎么能当东曹掾呢,他这样的人适合搞纵横。
我们看一下曹公的原话是怎么说的: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缘而弃其信,空谈而不务实。
曹操于是做了人事调配,把赵趵调到外交部去了,调到外交部之后,赵趵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特点果然就发挥了作用,把周围的诸侯忽悠的团团转,都以曹公的意旨为归依。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六类人才的特点: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继续讲第七类人才。渤海县有一个人叫王志,他曾向刘晔毛遂自荐。刘晔一看王志这个人有些文笔,就给人家安排了一个内史的职务,综掌文献。相当于作家协会宣传部的副部长。但是没过多久,王志就遭人举报,因为这个人话太多,唠唠叨叨。而且专好打探别人隐私。刘晔一看自己用人不当,想向曹公请罪,把王志罢免。
这个时候曹公下了一个批示:恶言恶语,寝卧不绝,此可盘查巷闾,察奸伺祸。
于是就给王志调到居委会当主任。由于这个人见到谁都盘查细问,以至于盗贼不侵,百里肃清,路不拾遗。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七类人才的特点:琐碎之人,不能谋大,可以权微也。
继续谈第八类人才。曹操手下还有一个人叫李昊,掌提点司刑狱,负责处理官司和诉讼。有一次满宠又跟曹操反映:李昊这个人太过于睚眦必报,别人跟他说话,哪怕是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是眼神不太对,他都要加以报复!就拿前几日来说,有一个同僚质疑李昊在办一件杀人案的时候,对杀人者稍有袒护。就因为稍微那么质疑了一下,这个同僚的外孙竟在翌日消失不见了。现在他这个孙子是找出来了,可也是半死不活了。我们都怀疑这是李昊所为,对于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您还是早些把他铲除了吧。
曹操说现在还不到时候,这个人还有用。
满宠说,这个睚眦必报的人有什么用?!变态啊!
曹操说这个人只要放对了位置就有用。这样的人可以当酷吏,为我排斥异己。于是曹操就利用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搜罗满朝文武大臣的罪证。对于自己想宽赦的人就恩自上出。那些被赦免的人都对曹操感恩戴德,从此倾心效命。对于自己想铲除的人,曹操就借机斩草除根!
最后李昊跟曹操说,你看曹公,我也替你排斥了不少异己,你现在打算怎么奖赏我?曹操说,我打算杀了你,以作报答!你觉看怎么样?!
由是我们可以推导出曹操手下第八类人才的特点:苛察缴绕,睚眦必报,可以清异,不可久任。
GO ON!第九类!曹仁手下有一个文吏叫繁钦,这个繁钦也挺能干的。但是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谤满天下,蜚声四起,曹操就召曹仁前来,问:子孝怎么回事?
曹仁说,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用人失当。繁钦这个人经常认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清廉太过,而且眼里不容沙子。我当初派他当宣扶使,是想让他团结大众,但是现在看来,他不适合担任团结大众的工作。
曹操说,这样的人虽然不适合担任团结大众的工作,却可以用来钓钱!
曹仁反问,钓钱是什么意思?曹操回答,像这样的人最好调进纪委。你看哪块贪官扎堆,就让他去,去查处塌方式腐败,一查处不就能把那个贪官的钱变成咱们的钱了吗?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九类人才的特点: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
第十类是以田豫为代表!老田也是一个人才,被尚书仆射调进外交部使用,但是最后尚书仆射发现,自己用人可能用错了。田豫这个人不懂得尚诈弃信之道,也不懂得怎么在大国之间周旋,这个人傻老实。别人问他什么他说什么,以至于泄露国家机密。尚书仆射深自见责!
曹操说你也不用深自见责,田豫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个人不能从事外交工作,但是可以从事谨守信誉的工作,现在河南发了旱灾。我再三的跟河南的老百姓表示,十天之内把粮食送到,但是还有人猖獗为盗,不信我这个话。可以派他去宣慰一番。因为他傻老实,别人肯定都信他。
结果田豫去了河南之后,老百姓都说曹操派田豫来,田豫这个人最守信,有尾生重诺之风,我们应该相信他!也就不闹事了!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十类人才的特点: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再来就是第十一类,以魏楷为代表。他也是曹操手下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色,这个人画地自守,沉默寡言,好谋行迟,胆小如鼠,时人都瞧不起他。曹操却认为,别瞧不起他,这样的人也有用。他可以帮我垂察奸谋、督查不轨!因为他沉默寡言,没人注意他,这是绝佳的卧底材料。好谋行迟就更好了,这样的人办事效率虽然慢,但是心眼多,考虑周全,什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最重要的是,他胆小如鼠!胆小如鼠之人,势必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会放过任何异端和蛛丝马迹!
于是曹操跟魏楷说,你去帮我盯着司马懿,这个人祖上五代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四海!他的父亲又当过京兆尹,在雍凉一代颇有嫡系,你给我盯死了!还有贾诩,毕竟是三姓叛臣,我也不怎么太放心,对这两个人,你给我严防死守。
果然如同曹操所料,一旦位置安排合适以后,魏楷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全都转化成了积极因素。此后,司马懿跟贾诩两个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上面的法眼。曹操对这两个人就如观掌纹一般。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十一类人才的特点:沉静之人,以动为疏,难与速捷也。
第十二类,以心机男贾逵为代表!有一次曹操搞了一个小范围的民意测验,让大家投票选出自己最讨厌的人。于是大部分把票投给了贾逵,曹操不明所以,就问大家,大家为什么这么讨厌贾逵这个人。
底下的人呈报说,贾逵这个人太缺德了!
曹操反问,何以知其然?鄢陵县县长慢条斯理的跟他汇报说:贾逵这个人呐,他对于错误,不是在道德上加以反思,以求精进自身。他是在权谋和技巧上进行反思,因此令人讨厌。我跟您举个例子吧。好比说有一个人偷了人家东西被警察抓住,大家都说,你看这个人小偷小摸,为人不齿,下三滥行径,所以应该被抓!但是贾逵分析这件事的时候,他不这么分析,他说这个小偷是因为偷盗技术不够高明,所以应该被抓!你再譬如说有一个人强奸妇女,我们都说这个人太无耻了,这种事都干得出来,简直是斯文扫地,所以这种人应该被抓。但是贾逵分析的时候,他又不用这个思路分析,他说,你看这个强奸犯,他强奸的技术太低劣了,肯定没让那个女的舒服!所以应该被抓!您说像贾逵这样的人,他怎么配活在世上?!
曹操说,大家知道春秋无义战吧!如果说所有的人都帮我从道德上反思一件事情的话,那好是好,那我曹操就成了道德家了,事功就难以建立。我还是适度需要一些人,帮我在权谋上进行反思,以建功立业,大家懂这个意思吗?!
后来这个贾逵也派上一定的用场,曹操有一次去征讨张杨,结果败绩而回,满朝文武都从道德上帮曹操反思,就说,你看丞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张杨没招我们,咱们就去招他,这是仁义之师吗?!丞相您理亏啊!搞得张杨集团上上下下群情激奋、怒不可遏,以至同仇敌忾、舍生忘死!所以您失败了。
唯有贾逵不以为然,他说,这次我们失败,我看跟仁义不仁义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您的用兵方略出了问题,您应该先佯攻卞城,然后再从漯河跟璋水两翼进军包抄其后,方可大胜。曹操依其计而行,果获捷报。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第十二类人才的特点: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这十二种偏才,都是社会中最常见、最有用的人物,但究其大体,都不是德才兼备的全才。难道我们要不知变通的守着“德才兼备”的理念而全部加以排斥吗?谚曰:“古有骅骝,令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可见,在自然界中,就连马匹的外形、菜肴的味道都参差不齐,又怎么能够要求人的德行完美无暇呢?非要等到大智大贤如姜子牙、伊尹之流出现,才去礼贤下士并使用他们,不也太虚无缥缈了吗?所以说,曹操的选才之道,可谓“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当然,曹操那套“唯才是举”的理念,弊端也很严重,致使身边埋下了不少定时炸弹,魏讽、常刚就曾经首鼠两端、里通外国,差点坏了曹操的大事。故此,曹操在晚年,对自己当初那套理念也有反思,为了矫枉过正,他曾多次训诫子孙,在用人之道上应该“争夺之时,书策为先,分定之后,忠义为首。”意思是,时值天下扰攘,为了提高竞争力,以便对付其他诸侯,没有办法,选取人才只能优先要那些聪明能干的;可一旦四海平定之后,就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曹操这话很露骨,也很实用,后世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瘾?!请看丹阳论道付费课程:
你想成功上位吗?丹阳论道教你八个套路!另附20余个案例,实战性极强!
一个聚焦中国数万老板的商业圈
丹阳论道
ID:wuleihua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