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转与捻管有什么关系?
捻管释义:
捻管,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捻转笔杆,通过转动笔杆带动笔毛转动的一种用笔方法。因为毛笔一经转动,笔毛就会扭绞在一起转动,所以这个动作也被称为绞转。
再进一层来说,捻管,指的是用笔的动作,绞转,指的是笔毛的运动方式,通过捻管是为了带动笔毛绞转。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完全反推,因为不捻管笔毛也可以有绞转,转折处如果你使劲压,笔毛承受不住压力,自然就绞在一起转过来了。
捻管的作用:
关于捻管的作用,我从原理出发,并对应到具体的作品,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笔毛的运动,只有三种方法,一是平动,在用力均匀的前提下往前推进,叫做平动,它写出来的笔画形态是对称的,即上下边线是平行的,二是提按,在平动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轻力量,通俗点说就是在行进中把笔提起来,或者按下去,提按写出来的笔画形态也是平行的,不过有了粗细变化。三是绞转,意思上面做了解释,它写出来的笔画形态是既不平行,也不对称,这是三种用笔的最大的区别。
任何用笔方式,不论是平动,提按,还是绞转,都是作用于笔画,最后都会表现在笔画形态上,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一下捻动笔杆书写,会对笔画的形态会产生哪些作用。
一,可以调整笔锋
绞转最常用的一个作用就是调整笔锋,把侧锋变成中锋。
比如横画的书写,起笔竖向下切,是一个斜面,行笔时如果不把竖向笔锋调整成横向,直接往右行走,那么就成了侧锋行笔,这个在书写中是一个忌讳,那么为了把笔锋调整成中锋,就可以在起笔下切后,通过逆时针捻动笔杆,来调整笔毛的方向,通俗点说就是把笔毛在原地一点一点扭过来。
再比如转折处的书写,拿下面这个走之底举例,如果手指或者手腕不进行配合,笔毛到那里硬转,是转不过来了,或者一转,成了侧锋,转折处显得单薄,不圆润,不饱满,那么也可以通过捻动笔杆,来使笔锋圆转过来。
总结一下,捻管调锋的作用主要在于把横向笔锋通过捻动笔杆调整成竖向笔锋,把侧锋调整成中锋。
二,可以侧向铺毫,拢毫
捻动笔杆,理论上指的是笔毛转圈,但是在实际书写时,特别在低捉管得情况下是不可能转一圈的,不论是顺时针捻动笔杆还是逆时针捻动笔杆,几乎都做不到,笔杆细,还好一点,笔杆粗的话,转动范围会更小。我们看古人作品中捻管的应用,跟字的大小,笔的软硬,笔管的粗细,用毫的深浅都有关系。
在符合这几个条件之后,捻管才会发生它应有的作用,即,变化丰富,笔画灵活。像孙过庭的书谱。
有了这个交代,我们继续往下说。什么叫做侧向铺毫,拢毫?
因为笔毛在实际捻动中,转不了圈,它只能对一侧的笔毛进行铺开和聚拢的作用,捻动上侧笔毛,上侧就为主动,下侧笔毛则是跟着变动,反之亦然。所以我把这种运动称为侧向铺毫,拢毫。侧向铺毫,在孙过庭书谱的横画,竖画的起笔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笔尖一落纸,给笔毛一个支点,然后通过捻动笔杆,迅速把上侧或者左侧的笔毛铺开。这种形态是通过提按做不到了,一是提按入笔是方形,捻管可以是弧形,二来按笔铺毫,在起笔时,即笔尖一落纸,是没法打开的,它需要一个大幅度的下切,或者需要一个过度,然后在行进过程中按下打开。跟这个道理一样,书谱在弯折处用捻管,更多的也是用迅速铺毫的原理,把弯折处写的饱满圆润的。
捻管拢毫的作用,一个是承接上面的铺毫,铺开了,它会自然有一个收拢的作用,上侧笔毛聚合到下侧。另一个就是笔毫打开后,如果靠笔毛的弹性,聚拢不回来,那么也可以通过捻动笔杆,把一侧笔毛收到下一侧,元倪墓志的横划收笔,多是拢毫收笔,大家可以用捻管的方法试一试。
还有一种拢毫,既把铺开的笔毛通过捻动,绞拢在一起。书谱中撇画和下一笔直接连接时候的转折处多用到,如下图:
在笔画行进中通过绞转起到的作用跟提笔起到的作用一样,都是把铺开的笔毫变细,但是有时候在转折处,笔毫通过提笔没法变细,那么绞转就可以迅速做到,这也是为什么书谱中,撇笔笔毫打开,很粗壮,但是一折上去就变得很细的原因所在。反过来,有些时候它的撇画很细,折上去却很粗,是因为迅速铺毫所致如下图:
拢毫还有一个作用,笔毫如果一直处于绞转状态,会起到裹束笔锋的作用,即通过捻动笔杆,可以让笔尖时时处于裹束状态,这个方法主要对一些用笔尖写字追求特殊线质的人有用。
三,可以影响笔画的质感
承接上面,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不论是提按,还是平动,它们书写出来的线条质感,跟绞转有质的区别,平动,提按,都是把笔毛压扁了书写,走笔时两侧笔毛不动,那么书写出来的的笔画形态就是光洁的,流畅的。绞转不同,因为用绞转写出来的笔画是笔毛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往前推进形成,它的笔画的外轮廓线就会有细微的变化,概言之,他的线条质感是微曲的,是凝重的。
它们质感的不同,通过行笔速度跟用笔力度也可以看出来,提按行笔,速度较快,书写很流畅,绞转行笔,因为增加了转笔的动作,他的行进要相对较慢。提笔变细,笔画力度较弱,绞转变细,行笔力度不变,只是把笔毛进行了调整,笔画的力度也相对有力。这个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上面说的,书写笔画时所用到的笔毛不一样,提按是一侧笔毛,绞转是所有笔毛一层一层叠加,这是导致质感不同的本质所在。
总结:
写小字时,增加捻管动作是有它的优势的,小字不可能大幅度转腕,许多人还会枕腕,那么用捻管的方法调锋,起笔时会避免下切方整带来的死板,转折时会比转腕更容易操作,它的转笔幅度很小,转动起来也很灵活。
捻管作为一种笔法,就是用来调动笔锋的,不能为捻管而捻管,在书写自然的状态下,遇到一些地方需要调整一下,可以适当的使用,如果为了追求效果,把笔都转到了地上,那还是不转的好。
上面我们是从单独捻管来说明书写出来的笔画变化,其实具体操作时,捻笔的开始是叠加在上一笔的末尾,或者是在行进过程中突然加进去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许多笔画形态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复合笔法所导致的,这是实际运用的一个难点,需要对应到具体的作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