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辛弃疾题写的挽联:一共26个字,字字彰显文学大师水准

提到南宋的大词人辛弃疾,可能很多朋友对他都并不陌生。

他的著名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都曾被列入语文课本当中,成为许多学生们必背的经典词作。

当然了,辛弃疾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他还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武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以说这便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这样的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词人,当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和倾佩,也有许多人因此而赞美和歌颂他,并给辛弃疾写下了许多的评价和挽联。

和他同为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便为他写下了“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的评语。

陆游把辛弃疾看作是古代贤相管仲和萧何这样的人物,可以说他对辛弃疾的评价是相当高了,也能从侧面看出辛弃疾的才能和贡献。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辛弃疾的传奇经历,也吸引了后世许多的文人墨客来为他写文章和挽联,并以此歌颂他的传奇故事。

而在这些文人墨客当中,就包含了现代著名的文人郭沫若先生。

提到郭沫若,很多人都并不会陌生。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之高,很多人把他和鲁迅、茅盾并列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巨匠。由此不难看出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和贡献。

而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在看到辛弃疾的爱国事迹和经历之后,也是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并因此还为他写下了挽联。

挽联的内容是:“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幅挽联一共是26个字,虽然字数并不算多,但却可以说是详细地把辛弃疾个人的成就和性格给说了出来,也充分凸显出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水准。

而上联中的铁板铜琶其实是指一个典故,有一次,苏东坡问他的一个朋友,说自己写的词和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性人物)的词比起来如何?

然后,他的朋友便评价苏东坡的词是铁板铜琶,之后铁板铜琶便成为了豪放派词人的形容词。

这里郭沫若用铁板铜琶来写出辛弃疾的文学风格,并将他和苏东坡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辛弃疾文学成就极大的赞美。

至于下联中的美芹悲黍,其实指的则是辛弃疾为了劝说南宋朝廷收复失地而写的《美芹十论》。

在《美芹十论》当中,辛弃疾详细阐述了自己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宏大军事战略,并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可以说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里,郭沫若用辛弃疾的代表作来表达出对辛弃疾忧国忧民的一片赤子之心的赞美,也对他矢志不移要收复河山的决心表示出了敬佩。

可以说,在这26字的挽联当中,郭沫若既写出了辛弃疾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指出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突出了辛弃疾文武全才的特点。

除了赞扬辛弃疾的贡献以外,郭沫若也通过此联表达出了对辛弃疾为国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的敬仰。

短短的26字,却用了众多的典故,而且还和词人辛弃疾的个人特点和经历联系紧密。从这里也不得不让人佩服郭沫若的文采和知识底蕴。

毕竟没有一定知识做储备的话,恐怕连这些典故都想不出来,更别说还要符合挽联的特点了。

也正是因为这幅挽联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它也被悬挂在了辛弃疾纪念祠的正厅当中,来供后人们欣赏。

要知道在这所纪念祠当中,还有着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唐圭璋等许多名人赞颂辛弃疾的亲笔诗词和对联。

但却只有郭沫若的这副挽联被挂在了正厅当中,由此也能看出这副挽联的精妙和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水准!

朋友们,你们认为郭沫若为辛弃疾写的这首挽联写得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