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河北中考语文出过哪些“奇葩”题(1)

毋庸置疑,河北省历年出的中考语文题,绝大部分是规范的,是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但是,每年,也总有一些题给考生伤害最深、让他们无所适从,也让一线语文教师耿耿于怀、出离愤怒。自然的,这些题都带有“奇葩”属性,blingbling地闪烁在河北中考语文的历史中。我偶尔会想,这些出“奇葩”题的人,真的就是在挖坑,专门坑河北考生,专门害语文的基础教育。我甚至会担心:往后,你教的,它不会好好考;你不教的,就会有人想破头皮去瞎考。

现在,让我慢慢梳理一些“奇葩”题,让大家感受一下。

来,先看2008年的“图文转换”题。

5.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6分)

   爷爷,生日快乐,许个愿吧!

(1)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4分)

  (2)漫画中的老爷爷许的“愿”是什么?(2分)

你觉得有问题吗?可能看不出来。那再看看答案吧。

5.(1)示例:这是一幅题为“爷爷,生日快乐,许个愿吧!”的漫画:画面中间是插着蜡烛、

  写有“2008”字样的蛋糕;左面是三位胸前写有“中国队”字样的运动员;右面是一位头

  发稀疏、戴着眼镜的老爷爷;画面上方是老爷爷所想的一位手举鲜花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

  台上的运动员,他身后是悬挂的五星红旗。

  (2)示例:希望中国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多拿金牌,为国争光。

这回看出来了吧?

“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就是这道题的奇葩之处!这是出题人特意强调的地方,大概也是他比较得意的地方:看我这题出得多有水平!

但是,有意思吗?

很无所谓的。你把“说明性的语言”运用得再好,有什么用?想当美术教师吗?当美术教师直接用图画教学生就行了,没必要转化成语言,这样反而多费道手续。你就指着画让学生直接画好了。

何况,语言也有苍白的时候。不是有人说“一图值千言”吗?

图画的信息量有多大呀!语言的转换总会失真,结果你还加上限制条件,非得用“说明性的语言”!这不是把学生往死路上逼吗?

再来分析你给的答案。

第一小题第一句话中的“爷爷,生日快乐,许个愿吧”是文字,不是漫画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答案中的第一句话根本就不需要写。这也算奇葩的地方吧。

整个答案所采用的句式是“……是……”,不觉得单调乏味吗?说“桌子上摆着一个蛋糕”就不行吗?“插着蜡烛”你需要强调,那“燃”着的你怎么不说?

“左面是三位胸前写有'中国队’字样的运动员”,“运动员”的身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难道仅凭他们身上的字?而且,这句话也表意不明:“中国队”三字是三人身上都有呢还是分别有呢?

“画面上方是老爷爷所想的……”这句中的“想”就有点不客观介绍的嫌疑。当然,我们知道,画家为表现“想”就画一串儿渐大的圈儿。可为了贯彻你的客观介绍方针,你就应该表述成“画面上方的一个大圈里是……”才行。

整个答案反映不出漫画中人物相向而站的情景,这就是语言转换的信息损失。

第二题也没有单独设置的必要,直接和第一题合并就行了。答案中的“多”也是任意加上去的。反正我看不出来。这让学生怎么答?

这道“图文转换”题强调“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毫无必要。题目改成“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就行了,写成的文字有物有序,和漫画没有太大的出入就行了。真的不必这么苛刻。

“说明性的语言”不是不能考,要考就考有用的。比如,机械零件的装配,炒菜的步骤,服药说明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场景能切实用到“说明性的语言”,也真能从中考出学生的水平。出题不要硬为难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