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老中医用桂枝汤'三剂而愈'医案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出自《伤寒论》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被后世称为“群方之冠”。
桂枝汤应用于临床效如桴鼓,常不过三剂而愈。
两分钟时间,刘渡舟、岳美中、曹颖甫、任继学四位名老中医,5则医案,学透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刘渡舟老先生医案
案1
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
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
生姜9克,炙甘草6克
大枣12枚
2剂,服药后,嘬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案2
孙某,男,39岁。
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
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
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
生姜9克,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3剂,服药后嘬热粥,得微汗而愈。
按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
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
本病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阳,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岳美中老先生医案
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
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按语
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曹颖甫老先生医案
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
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
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加甚。
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当予桂枝汤原方: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又次日,未请复诊。
后以他病来乞治,曰:“前次服药后,汗出不少,病遂告瘥。药力何其峻也?”
然安知此方乃吾之轻剂乎?
按语
或谓仲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
惟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
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愈者。
曹颖甫曰:仲景非不言病因病理也。
夫邪风外乘,乃病中风,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此非病因乎?
卫不与营和,乃自汗出。
风中肌肉,着于营分,而卫气不伤,故卫强而营弱。
行水之卫气不伤,故毛孔自能出汗,行血之营气受困,故肌腠不能作汗,致皮毛与腠理显分两橛,而不能相合,故曰不和。不和者,不合也。
用桂枝汤以发肌理之汗,而营卫自和矣。此非病理乎?
读书能观其通,则思过半矣。
任继学老先生医案
吴某,女,63岁。
1987年11月21日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放出而不达,颜面不红,口唇红润,舌淡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
病发于小雪前两日,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咸补,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
甘草5克,生姜3片
大枣3枚
服药后嘬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按语
本证乃风温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
《温病条辨》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祛邪,调和阴阳。
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汤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温病初起,原可用之。”
据任氏经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风热之恙,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袭),每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