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全国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更是世所罕见的珍品。唐代洞窟有14个,保存完整的仅存第25窟。
    五代、北宋时期,兴建和重修洞窟23个。壁画题材主要有经变画、尊像画、佛传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瑞像故事画和供养人画像等五类。其中的供养人画像,数量较多,分为三种:即曹氏归义军政权的统治者及其眷属、大小官吏的画像;与曹氏联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者画像,如于阗国王和王后,吐谷浑慕容归盈出行图等;特别是出现了曹氏画院的"都勾当画院使"、"知画手"、"都画匠作"、"画匠"等的画像,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西夏、元时期,共兴建和重建洞窟16个、使榆林窟出现了最后的兴盛局面。壁画题材主要有经变画、佛像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几类。供养人画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饰迥异的党项羌、回鹘、蒙古族贵族官吏和侍从的画像。西夏早期壁画艺术与宋代壁画一脉相承,后期的第2、3、29窟与元代的第4、10窟等典型洞窟的壁画艺术表现了三种新风格:(1)中原绘画风格,人物衣冠如道教神仙,线描精致流畅,变化丰富,色彩清淡典雅,这是受宋辽影响而出现的新的艺术风格。(2)藏传密宗风格,人物比例适度,形象有明显的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线描圆润秀劲,设色冷峻浓艳,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3)西夏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和服饰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征。第2窟水月观音图,第3窟文殊变、普贤变、西方净土变、千手千眼观音变。第4窟释迦、多宝曼茶罗、不空绢索曼茶罗等是代表这个时期高度艺术水平的作品。
    这次非常可惜,因路上跑的时间太长,到榆林窟已经下午3点了,留给榆林窟的时间太少。不过看到了经典的第25窟和第3窟,已是非常满足,如果能有时间看到第2窟的水月观音就更好了。估计有张所长在,讲解员有点毕恭毕敬、小心翼翼,讲得非常详细,讲完还眼望张老师(期待评价),讲完第3窟都临近下班,后面又再找了两个五代十国时期的普窟12窟和13窟看了看。
    
到榆林窟停车场,首先被厚厚的雪景给吸引了。


步入通道

大家纷纷在拍没有冰冻的榆林河


河对面有洞窟十个左右,没有开放


屋顶上也积满厚厚的雪


网上找到一张稍微全景一点的图,还是有雪好看一些。


太阳西下

看壁画
25号窟
该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于珍品。前室正壁门两侧分别绘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窟顶可见千佛残迹。正壁中部绘卢舍那佛像和虚空藏、弥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萨像,北侧绘释迦行像,南侧已毁。南、北两侧壁分别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前壁门两侧绘文殊变、普贤变。全窟壁画构图严谨、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庄严慈祥的菩萨,栩栩如生的昆仑奴及狮子、白象,神态生动,线条潇洒流畅,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和精湛技艺。尤其是"弥勒经变"中的农作、扫街、宴会、探亲、写经、剃度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窟细密精致而秀丽的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画的典范。
中唐时代瓜州由土蕃统治,这是土蕃建的功德窟。有干无量经变画,常院长称为敦煌石窟艺术之冠,经变画是佛教内容壁画在中国首创,有唐代吴道子风格。虽然是中唐时期,但还是盛唐风格。
找出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敦煌特展的图片


普贤变


普贤菩萨坐骑大象

文殊变

狮子帽是乾闼婆,飞天原型之一。鹰帽是迦楼罗(朱雀),蟒蛇帽是摩睺羅伽。


迦陵频迦鸟

观无量寿经变


海螺,筚篥,笙,琵琶


洞箫,笛,排箫,拍板


拆房子

3号窟
建于西夏中晚期,覆斗顶。西夏和宋国并行,艺术深受宋代影响。


     第3窟最值得一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西壁门北侧《文殊变》和南侧《普贤变》,绘于西夏时期,无论从绘画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来说,是敦煌石窟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西夏时期宗教艺术水平所达到的成就。

  《文殊变》不象以往所表现的以狮队象群和人海组成宏伟的画面,而是描绘了大小10余人,衬托以秀丽山川和茫茫云海构成神秘的山水风光。文殊师利菩萨手持如意,安祥地坐在青狮上。月轮般的身光和头光,衬托出文殊师利在画面的中心地位。文殊菩萨形象丰腴、俊雅、坚毅、沉静。身上的衣带随风飘起,轻轻地坐在狮背上,婀娜多姿,宛然一位温文尔雅、慈祥的贵妇人的形象。象征智慧、威猛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劲健。为文殊师利牵狮的人称为“昆仑奴”。在唐代壁画中,昆仑奴多为面部扁平、眼大唇厚、鼻孔朝天、肤色黝黑、卷发等。而此幅壁画中的昆仑奴已变为虬髯胡服的西域武士。在文殊菩萨周围所描绘出的有头戴通天冠、冠带长垂、身穿青绿大袖皂袍、披巾、束绿色裙、佩璎珞,俨然中国帝王形象的帝释天;有高冠峨峨、捧持财宝的类似道教星官的毗那夜叉;有象道教中“铁拐李”的婆薮仙。他们神情怡然、错落有致地簇拥在文殊周围,仿佛在波涛滚滚的海上,在云雾茫茫的空中,疏疏落落、飘飘荡荡,汇成了渡海行列。自公元十一世纪西夏建国后,统治者大量吸收中原汉文化,尊孔崇儒、仿中国官制、仿中国年号、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贤才、行中国法令。历史记载的社会现实在壁画中得到了充分地反映。
  画面远处的背景中,群峰耸立、奇石突兀、山峦楼宇,隐现于环山烟云之中。这便是《华严经》描绘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清凉山,传说中国的五台山就是文殊的道场。此幅《文殊变》以大幅的水墨山水为背景,奇峰突起、雾锁山腰,古刹隐藏于幽谷、彩虹横跨于山峦,一道灵光从山洞中射出,使得所描绘的仙山琼阁愈显神秘而幽静。大山大水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技法的最高成就。整幅山水画构图采用中国画传统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将不同角度的人像和景物在同一平面和空间中自然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史中所记载的“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的意境。从绘画的技法来看,整个画面都是在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和追求线描的艺术效果。敷色简略,只加轻微的晕染,同时大量地运用了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闲雅清淡中又显现出华丽的气势。线描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的铁线描;有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有连绵多变的兰叶描;有表现丝绸光滑细致的行云流水描;有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所有这些线描清晰流畅,一气呵成,堪称古代山水画的杰作。


找出以前看复制图的照片


文殊变、普贤变,图上方的山水很漂亮,很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味道,想起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很多人会猜那分别是文殊、普贤的道场五台山和峨眉山,还会附会普贤菩萨后的山水是南方山水,比文殊菩萨后的山水要更加婉约秀丽。而根据张小刚老师讲,这两幅画上方的山水画都是五台山。


普贤变中画中有玄奘。玉门关当时在瓜州玄奘在瓜州收了一个胡人做徒弟。这个胡人形象后来就演变成孙悟空。

洞窟东壁南侧的一幅“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民俗的宝贵资料。它是历代各类经变都无法比拟的,它超越了佛教图像仪轨的内容,这是西夏时代画家们的独创,也是该画具有珍贵历史和艺术价值所在。此画高3.70米,宽2.20米,面积为8.14平方米。敷色简单,且以冷色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色彩,类似于“白描”人物画。整幅画都是在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和追求线描艺术的效果,画家在绘制这幅画时下了极大的功夫,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平,它不愧是一幅价值高的经变画。
观音像为五十一面,作宝塔形重叠,上下十层。用器物代替观音的手,佛经说:千手和千眼是观音菩萨发大慈悲,为救济众生,诸般苦难,广施众生百般利乐所致。在这里“千手”并非确指一千,而是以千喻多。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表示智慧无穷。画面上并没有把观音的每一只手都充分画出来,而是绘出很多器物来代表观音的手。图中内容丰富,整个画面中出现了166种器物,按照对称均衡的原则分布在观音像的两边,其中有41只手中的器物是根据天竺僧人不空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绘制的,其余的则是画家根据西夏社会生活场面和所见而绘制的,在图中画出了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乐器、量器、宝物乐器、兵器以及其它各种法物、法器。特别是图中绘制的“牛耕手、冶铁手、酿酒手”都丰富而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在图中牛耕手绘在画面的左侧,农夫右手扶犁,左手扬鞭,两头健壮的耕牛一黑一白,顶上横置木杆,奋力拉动深深插入土中的犁头。这种二牛抬杆直辕犁的耕作方式,在西北农村一直沿用到今天,从图中可以窥出西夏统治着在占有广大的西北地区后,吸取了汉文化和先进的耕作技术,用牛耕地,发展生产,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不知耕稼为何物的游牧骑射生活方式。
  冶铁手:此图画在画面的左上侧,地面上放着一个古老的立柜式(这当是中国风箱最早样式之一)风箱,其中一人右手往炉里加燃料,左手用力在拉风箱,风箱的前面有两个人抡动大锤在用力敲打。文献记载西夏冶炼业规模不小,水平较高,西夏出产的铁制胄和刀剑在当时颇享盛誉。
  酿酒手:图上画“塔式蒸馏器”,图中有两名妇女,一人在灶前烧火,手中还拿着吹火筒,另一人端着碗,正在相互交谈,仿佛是品尝过后评说新酒的优劣。这幅画真实确切地表明了西夏民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形态和饮酒的习俗,西夏的祖先原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无定居,地域的荒漠和气候的高寒,饮酒御寒和治关节病痛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物。因此酿酒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是西夏文化史料中极为罕见的,也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壁画描绘,使我们对一千多年前西夏社会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壁画有密教题材

在《文殊变》左下方,有四行竖写的字“地不分内外,神何别古今。凡有血气者,谁敢不尊亲。——西安府户县王澄澈偶笔”。
另外,第6窟高约25米的弥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11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第29窟,西夏。
西夏文
药师经变
南方天王。榆林窟第15窟,中唐。霍熙亮临摹
水月观音。榆林窟第2窟,西夏。李承仙临摹。
绿度母。藏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榆林窟第4窟,西夏。霍熙亮、冯仲年临摹。
释迦多宝说法图,榆林窟第4窟,元代。李其琼、关友惠临摹
曹议金及侍从供养像。榆林窟第16窟,五代。史苇湘临摹
九佛回纹藻井。榆林窟第10窟,元代。冯仲年、孙纪元临摹。
(0)

相关推荐

  • 长梦敦煌 | 榆林窟:万佛峡中观经变,此生长忆在长安​

    既有四次的莫高(长梦敦煌 | 庚子年四次参访莫高窟札记),又怎能少了四次的榆林. 四次前往榆林窟均是从瓜州出发,穿过一片隔壁,渐渐地有绿洲和水流潺潺而现,过破城子和锁阳城镇,再经蘑菇台,榆林窟也就不远 ...

  • 莫高窟 第003窟 元代 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看敦煌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 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45000+平方米的壁画 735个洞窟.2410+尊彩塑雕像 跨越1653年的历史脉络 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 我们将以图文方式展现 ...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时老走陇西,却不进攻东面的上庸和房陵郡?

    不管是以过去,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安从坦道,平取陇右"是蜀国最好的战略进攻方向.诸葛亮这个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过度的夸大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 ...

  • 金元之际的陇西李氏家族(中)

    2021年第040期||总第679期 艺海风│679期 金元之际的陇西李氏家族(中) 王长华 金元之际,陇西李氏家族作为汪世显军事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松.李节和李庭玉祖.父.孙三人, ...

  • 晋朝陇西(现在甘肃临洮)王擢

    ​王擢 王擢(?―355年),匈奴屠各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官至西中郎将.秦州刺史.尚书等.352年七月,投靠东晋,拜为秦州刺史,盘踞在陇西郡(今甘肃临洮西南)十月,又投靠前燕,受封益州刺史,威胁前 ...

  • 古籍《陇西记铁打损伤》欣赏#古籍#

    古籍<陇西记铁打损伤>欣赏#古籍#

  • 金元之际的陇西李氏家族(下)

    2021年第041期||总第680期 艺海风│680期 陇西在金元之际为巩昌便宜都总帅府所在地 金元之际的陇西李氏家族(下) 王长华 金元之际,陇西李氏家族作为汪世显军事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 ...

  • 陇西多贵族,陇西十六大名门望族详解

    公元前272 年,秦昭襄王始设陇西郡.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设陇西郡:公元前127年,属凉州陇西郡. 隋朝时,陇西郡改为陇西县. 公元851年,唐宣宗收复陇右后,恢复渭州陇西郡的建置. 陇西因在陇山 ...

  • 【孔庙】甘肃陇西文庙:曾遭回禄,仅存棂门

    参观完巩昌府文庙,原陇西县一中书记任世杰先生带领我等前去探看陇西县文庙,该文庙处在陇西县实验小学院内,虽然从巩昌一中开往实验小学的路并不远,然道路却很狭窄:路的右侧房屋的屋顶不及路面高,我很担心路面错 ...

  • 古籍《陇西记铁打损伤》

    古籍《陇西记铁打损伤》

  • 李进林▷贾平凹与陇西

    2010年11月5日上午10时许,定西军分区常胜利司令员和我乘坐万顺师傅驾驶的越野车带路,贾平凹先生和西安某部干休所郑所长.画家耿齐先生乘<美文>杂志社的夏晓武老师驾驶的陕西牌子的本田轿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