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懿明:财富管理转型触发新的“生死线”

财富管理转型触发新的“生死线”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从2014年中信证券的第一家喊出产品代销1000亿,到近两年中泰证券,华鑫证券第二波尤其明显。券商在财富管理的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触发了新的‘生死线’。”

1月20日,由券业行家、期报投资联合主办的“2021 券业行家跨界金融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期货(期权)FOF 私募邀请赛半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浦东举行。主办方之一的券业行家创始人宋懿明对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作出以上表述。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私募基金管理的总规模接近16万亿元,较2019年底大增2.17万亿元;私募基金数量9.47万只,较2019年底大增1.3万只。私募的机构数量以及管理资金规模双双逆势增长,呈现进一步大爆发的状态。

正是在此背景下,已经连续举办十届的证券行业金融年会,今年首度与中国期货(期权)FOF私募赛牵手,共同举办券商与私募两大行业的跨界金融年会。

就券商加速财富管理转型以及私募布局,宋懿明接受了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独家专访。

Q1

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您所认知的券商转型有几个阶段?目前的阶段具体有怎样的特征?

宋懿明:券商转型可以分为“观望”、“尝试”、“追随”三个阶段。

“观望”,是对转型有想法,但对怎么做、能不能成功,还没把握,处在观察、研究阶段,印象中当年提出”坐商“向”行商“转型就是。

“尝试”,是觉得转型必须做,尽管缺乏先例,但自己还是要去探索尝试,可能会有不少挫折和失败。那些年代表性的券商有国信和联合。

“追随”,是已经有了很多转型成功的先例,转型已成公识,大家都在跟进。

Q2

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有数据显示,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部分券商的重要收入,甚至有一些中小券商将财富管理已经调整为最重要的板块。你怎么看?

宋懿明:财富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果从收入来源的角度,同质化的交易渠道佣金收入比例降低,专业服务收入比例增加,这个应该是必然趋势。无论是中小券商,还是头部券商,财富管理都会是重要业务板块。

但券商说财富管理业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目前来看,还更多停留在观望、尝试阶段。成熟的成功案例还不多。

券商经纪业务谋求”转型“由来已久。经纪业务曾是证券行业收入的第一大来源,但就是从2009年开始,收入就开始进入下滑阶段,直至2018年底,即使一些大券商的经纪业务也已经很微弱。

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券商开始涉足财富管理的业务。直至2018年底,中信证券将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引发了财富管理的大讨论。

其实,中信证券在改名之前就已经对存量经纪业务客户分客户群经营,根据不同群体客户特点汇聚整合资源,原”经纪业务与发展管理委员会“下设个人客户部、财富管理客户部,分别对应个人零售客户和个人高净值客户;另有机构客户部对应专业投资机构、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同业机构等。

从那时候起,诸多券商陆续开始改名,进一步落实组织的新架构。

至今,财富管理成了当下券商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IT上的军备竞赛,各方面都成了不得不投入的业务板块。可以说,现在券商对于财富管理转型比以前更加坚定和清晰了。

Q3

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不得不投入,这个听起来有点触发”生死线“的感觉。

宋懿明:是的。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关键时刻。

券商经纪业务的最基本内容就是交易,而交易平台就是基于IT技术。通过IT技术赋能,提升管理效率,客户体验、营销能力,也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提升IT能力,不代表样样都要自己投入来做。可以通过外包、外部采购的方式来实现。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Q4

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你怎么看待2020年,私募机构数量以及管理资金规模上双双逆势增长?

宋懿明:资产管理行业景气度和市场行情表现密切相关。

2020年应该算是一个大年。从公募基金就可以看到,业绩表现亮眼,销售火爆。那私募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上升,那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北上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各有特点,都是人才汇集、资金集聚,私募数量占比接近,也并不意外。

就量化私募单项来说,长期来说,差距肯定会拉大。量化交易在市场上的整体占比会提升,而量化策略的主要载体就是私募。

非量化的策略会受到公募基金的资金分流。但在短期内,量化私募和非量化私募的差距是不是会拉大,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行情和监管的影响。

在高波动的市场里,量化策略的相对表现会更好。如果是单边牛市,主观管理的策略可能表现更好,量化的吸引力会下降。另外监管层对交易规则、衍生品的管理,也会影响量化策略的表现和吸引力。

我们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入券商与私募的的链接,就是因为私募市场越来越大,私募已经成为金融市场里面很重要的甚至是必需的环节。

券商转型进入深水区,需要通过私募服务来增长营收。

业界认为,机构业务分两端,一端是私募,一端是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的业务,周期长,因此更容易倾向私募一端。

整体私募业务将带来多大的新市场还不好说,但是我们在量化私募上已经看到了以往不可能产生的”超级黑马“,比如中泰证券,仅一任网点总经理,通过短短两年时间,就在券商业界创造了单体业务绝无仅有的成绩,其达到上海第一的份额。而以往券商的网点发展,都要历经几任老总好多年的积累才可能实现。

Q5

大河财立方·上海会客厅:从中基协数据来看,私募在地区分布上,上海整体领先,但总体份额占比与北京、深圳差距不算很大。你认为量化私募单项上,可能差距拉得更大?

宋懿明:可以说,上海的量化私募业务做到第一,也就是全国第一了。

在私募服务当中,上海在量化私募方面走在比较前面,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表现得更好一些。量化私募对于技术以及风控人才的要求都更高,上海的土壤更加好一些。其他地方也有优秀的,但是规模效应上有差别。

也就是在私募服务的狂飙进程中,出现了券商在交易系统上IT装备的竞赛,触发了券商行业新的“生死线”。

券商的转型,首先要理念到位。理念不到位,后面就不好说了。不过,另一方面来看,在转型进程中,分化的态势也进一步凸显,不仅大券商有优势,其实中小券商也有机会。如果纵深发展得好,还有可能弯道超车。

以往有戏言:券商只有两大类,一类是中信证券,一类是非中信证券。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超级黑马”在一些单体业务上快速崛起,形成了行业新榜样。

【券业行家提示】以上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服务券商二十年,携手业内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与您共同: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

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新机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