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故乡李三村
〓 第 1601 期 〓
作者|陈利平 编辑|王成海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每当闲睱之时或茶余饭后,沉淀的记忆一旦打开,首先溢出来的就是故乡的景象,那景象犹如晨起绿叶上晶莹的露珠,透明清晰而纯洁。
我的故乡李三村。从电子地图上看,是点缀在乌兰察布的一颗小星星,方向在集宁南约23公里处,靠近黄旗海北畔。那里土地平坦肥沃,养育了十几代人的风水宝地。
李三村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说,在一百多年以前,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也就是上个世纪开始时,口里(山西阳高)因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缘故,寻求到口外的一位姓李男人举家一路跋涉前往北行,边走边看出了口外。走到二苏木滩时,他被这平坦的海畔环境吸引住了,抓一把黑土贴在胸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是多么地心旷神怡。于是,便在二文定村北不远安营扎寨,在附近开垦近百亩土地。从此他扎根于口外,勤劳在那片土地上。他就是这个村的创始人,因他姓李,排行老三,久而久之这李三的村名也就诞生了。
起初,口里有的人闻讯李三在口外落脚的好消息,也纷纷北上在李三村安了营,也有其它外流人员,也陆续在李三村扎了根。李三村村南村北,土脉很好,加上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喜望。就连大烟人们都上百亩去种,这样,雇佣割洋烟的人工也屡屡不少,李三村住户也相应越来越多。小村住不下,在村的西沙梁也零星盖起了土房。李三村人口的增加,占地和耕地面积也越来越多,村南占至半水洼还往南谢家村房后地,北占到段家村西南,过去称孤坟(现二号公路)。
风风雨雨,勤耕细作持续了十几年。一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把村里人各自耕占的土地按人分配到全村村民手里,后来又将零星的土地入了互助组合作社,相继成立了生产队,走向了正规的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这历经了沧桑岁月,有多少人哭哭啼啼,也有很多人兴高采烈。
社会主义革命的洪流似如破竹,李三村的革命运动也随潮起潮落。从四清运动到三反五反、从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吃大食堂、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到文化大革命运作,李三村及村民不可避免也随风波浪里中动荡着前行。
随社会发展,国家开放并鼓励多生多育。李三村人口逐年增加,集体建设为管理更好,把李三村分为三个生产队,即3、6、11小队。人们正朝着社会主义集体方向朝气蓬勃地前进。
undefined
“近水楼台先得月”,李三村相距集宁不远,在69年全村上下断断续续地接上了电,使一个原始的小村从此有了照明,并从牲畜拉水车、人工推碾、人工打仓等很多不发展笨拙工作到机械化代替,省去了多少劳动力,各种生产力得到发展,促使一个小小李三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社员都是向阳花,齐心协力种庄稼。手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集体经济的发展,社员们集体主义思想积极向上。虽然每家都身住土房,行走的土路,但谁家如果要盖房起屋,只要准备好油炸糕,有散装白酒,只要你吱一声,谁都会扛起铁锹,毫无怨言地去全身心投入义务劳动。那种集体主义思想的支配,丝毫私心杂念都没有!
“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掀起,李三村村民集体干劲更足。生产队各自成立了“铁姑娘”队,那里有花头巾的劳动场地,那里就回荡着银铃般的笑声,那里也会有小伙子们在对阵,“半边天”的干劲也是热火朝天。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伙子们哪能示弱,身穿红背心甩开膀子,你追我赶,好一派集体劳动的宏伟场面!
“学习小靳庄”李三村也不落后,每个生产队布有学习栏,专门推动开展农村学习、赛诗,还相应成立文艺队,年青人不怕白天的劳动疲惫,每天晚上聚集在生产队队房排练文艺节目。弹、拉、吹、唱那个红火劲儿,社员心里无不开心。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毛主席提出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那年代,公社专有放影队,一部电影每晚在每个生产队重复上演。本队老汉老太太早早提溜上烧火板凳坐在前面等着放映。李三村的小伙子大姑娘不嫌电影重复烦躁的上演麻烦,每天早早吃过晚饭,成群结队地去看电影。一路上,他扯住了她的后衣襟,她专踩了他的鞋后跟,你追打着他,他牵着她的手……“醉翁之意不在酒”,年轻人的天地,是那么的豪迈浪漫而富有诗意活力,啥时想起来就能笑出声!
国家1980年实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李三村提前一年分开了垄子。这样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分配方法简便,彻底改变了农村旧的生产管理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李三村村民个个精神饱满,为多打粮食,又操起了百年前村祖宗留下的勤劳本领,日夜奋战在自家的田野,庄稼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用辛苦的汗水换回了囤积满仓的粮食,个个脸上堆满了丰收喜悦的笑容。从此,村民彻彻底底摆脱了饥饿肚皮的困扰。
农忙闲下时,村民们收羊毛、羊皮、马鬃、马尾、猪毛、猪肠、羊皮褥子、旧白茬皮袄皮裤;还去大同收铜、铝、汽车马达发电机等费件;最普通的骑自行车下官村(前旗)收费品,成了村民最拿手常战的营生。总之,改革后政策放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见小日子过得是那么松动、舒心!
undefined
2006年,胡锦涛主席为农民取消皇粮国税,在中国4000多年做出了重大创举。减轻了全国农民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激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李三村同全国农民一样,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是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好事。
过去的破烂王这年头也上了年岁,不去为骑自行车下官村收费品而奔波了。国家年龄费、低保补贴让老人们老来无忧。不过,晚辈们成人后更是机灵,加上政策好,在外闯荡腰包充的鼓鼓的,大人们不觉得啥时候儿子开豪车领回媳妇儿了,只为张罗定日子举办典礼仪式便行了。好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们讲话:光景越过越厚禄!
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一次吹遍了全国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李三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补贴给全村人都盖起了砖瓦房。各条街道都硬化了,村街路边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里的建设堪称一绝。过去路上到处都有家畜粪便,生活垃圾随地堆扔。如今街上连一个烟头纸屑类的杂物都看不到。村委会大院设置有老年活动场所,土地流转让村民清闲如城里人一样潇洒。每天晚上村民们跳起健身舞,舒心的舞者轻快翩翩;农家娱乐园流星歌、二人台红火成一片,李三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和浓浓的幸福气息!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唤醒了李三村,李三村变的非常美丽。我心中村里的景象变的更加斑斓。什么都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村祖宗留给村民们的淳朴、善良的性格。
我赞美李三村的环境变化,而且更赞美李三村里的村民!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