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藏家被专家骗走乾隆真迹,拍出8736万,他现在怎么样了?

赏鉴二义,本自不同,赏以定其高下,鉴以定其真伪,有分属也。

张丑《清河书画舫》

普通人如果能得到一件古董,首先应该搞清楚真伪,再讨论价值。这是因为古董收藏自诞生以来,仿制赝品便如影随形,所以自古便有专门的鉴赏家来断真伪定高下。一件文物涵盖着大量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寻常百姓没有时间弄懂这其中的奥妙,只能找专业的鉴定专家帮自己解惑。

既然能成为公认的专家,那文化底蕴自然是不低的,人们找专家鉴定也是看中了他们的权威和专业。然而这其中却有个很大的漏洞:专家能断真伪,但如果他不说真话,利用“信息差”故意将真伪颠倒,普通人又分辨不出来,如何是好?

最典型的就是数年前发生的《嵩阳汉柏图》事件,能拍出8736万天价的乾隆真迹,却被专家误导成赝品,仅以17万就贱卖掉。物主后来将专家告上法庭,最终是如何收场的?

一、祖传乾隆画,被专家说成赝品

2009年,正是全国各地鉴宝节目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其中河南最有名的当属《华豫之门》,坐镇的几位专家名气很大,刘岩便是其中之一,他对字画方面很有造诣,每到一地都会有大量字画爱好者请他帮忙鉴定。

恰逢九月节目组来到郑州,当地市民朱云兄弟俩对刘岩的大名早有耳闻,便带着家传的乾隆墨宝《嵩阳汉柏图》赶到现场,等待良久终于见到了刘岩,一脸希冀的将画递给他,期盼能得到专家认定为真迹的结果。

刘岩戴着手套将画仔细的鉴赏一番,非常认真,脸色却从开始的欣喜逐渐变得凝重,朱云好奇地询问结果,刘岩长叹一口气说:“此画笔法精妙,纸张也显老,但却不是乾隆御笔,它盖的是私人闲章,是清代晚期的仿作。”

家里放了很多年的古画竟然是仿作,朱云兄弟不免大失所望,他们根本没有怀疑刘岩说谎,因为打心底认为刘岩就是字画界的“权威”,专家说仿那估计真不了。正沮丧时,刘岩话锋一转,让他们晚上来酒店找自己,会“帮忙”介绍买家。

此时兄弟俩觉得,就算是仿作,那也是清代的古画,能卖一点是一点吧。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两人毫不犹豫的在晚上来到刘岩的房间,刘岩随后详细的给他们讲了一些古画鉴定知识,最后讲到重点。

刘岩表示:“这幅画虽是仿作,但也算是仿作中的精品,如果你们自己卖最多卖个两三万,但我能帮你们介绍一位圈内行家,价格会卖得更理想。”此时朱云兄弟早已乱了分寸,直接听从刘岩的安排,仅以17万元将画卖给刘岩介绍的一位叫程功的买家。

二、17万卖的“仿作”,摇身一变成天价真品

朱云兄弟性格憨厚,画卖了后还对刘岩十分感激,觉得他帮了大忙,此后便回家继续上班不疑有他。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有个朋友急急打电话给朱云,让他赶紧上网查看一下北京保利的最新拍卖结果。

感觉事有蹊跷,朱云马上在网上一查,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有幅《嵩阳汉柏图》拍出了8736万的天价,仔细一比对,这幅画的纸张、痕迹和印章的细节,都和自己卖的那幅“仿作”一模一样!

拍卖行详解: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乾隆帝仿效尧禹舜巡狩“五岳”之典,安排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巡狩中岳活动。到了嵩山的嵩阳书院,观看汉武帝御封的“柏树将军”后创作了《嵩阳汉柏图》。据考证,乾隆绘制过4幅《嵩阳汉柏图》,见于《石渠宝笈》著录,此次拍卖的就是其中一幅流传下来的真迹,上有乾隆独有的“石渠宝笈”印章,是毋庸置疑的乾隆墨宝。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云眼前发黑,差点气得晕过去,专家刘岩明明说盖的是清晚期的私人闲章,怎么就变成乾隆独有印章了!再联想到当初刘岩给自己鉴宝时的种种怪异行为,为什么他要在酒店和自己私下见面?为什么会“好心”帮自己介绍买家?

被骗了!还是被一位著名的鉴宝专家骗的。朱云两兄弟在2011年将刘岩和程功告上法庭,他们有理由怀疑是刘岩和程功表演“双簧计”,先让刘岩把画鉴定为仿品,然后再由程功低价捡漏过来,最后上拍卖会拍出天价。

三、过于信任专家,导致损失惨重

尽管朱云能完整回忆起家传古画被骗走的过程,但法律讲究证据,没有录音,没有证人,是很难将画讨要回来的。而刘岩从始至终都在否认,他表示:“我从没有说过这幅画是私人印章,也没有说过只值3万,只说过有仿作的可能性,从头到尾都是朱云兄弟自己和程功商谈,要不然3万的东西怎么能卖到17万呢?”

对于刘岩的说法,不仅是受骗当事人,很多收藏界人士都觉得他在狡辩,东莞也有一位叫刘岩的鉴定师,他就向媒体爆料这位骗画的北京刘岩没有任何鉴定证书和资质,是冒用自己的身份,正是这些鱼目混珠的所谓专家搞乱了收藏市场。

最终,此案因为朱云兄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而败诉,北京刘岩事后还一直表示自己是无辜的,朱云兄弟是低价卖了画心理不平衡,才拿此事炒作。但整个收藏圈都力挺朱云,刘岩的名声一落千丈,还害得东莞那位刘岩改了名字。

在内陆混不下去,刘岩后来移居到了香港,如今还经常出席活动,但低调了很多,也不再对此事件作任何评论。而朱云兄弟自然后悔不已,当初就是因为过于信任专家,觉得鉴宝专家不可能说假话,才导致损失惨重。

结语

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专家,大多并未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从而鉴定水平良莠不齐,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就算真正有水平的专家也可能会颠倒黑白,让整个收藏行业乱上加乱。文物收藏本是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却在金钱的加持下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现如今人人都可以鉴宝,但谁来鉴定专家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