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治疗疼痛性疾病(大纲)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名方主要是桂枝汤类方,包括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芍药甘草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柴胡桂枝汤等。既治疗肢体疼痛,也治疗内脏疼痛。
一、桂枝汤的组成、方义和服法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生姜辛温散寒,解表祛邪,合甘草、大枣辛甘化阳以助卫阳;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合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滋养营血。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为群方之冠。
药后需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发汗。汗出要周遍,出小汗,持续保温两小时。
二、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四肢剧烈疼痛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太阴主四肢,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在《伤寒论》中叫太阴中风。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太阴表证。
三、临床用桂枝汤治疗痹证
基础方:桂枝10克 炒白芍30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10克
陈旧性痛加丹参30克 制元胡10克 生牡蛎30克
颈部疼痛加葛根20克;腰以上疼痛加鸡血藤30克;腰痛加桑寄生30克 川断12克 炒杜仲12克;下肢痛加桑枝30克 川牛膝10克
凡舌质淡、暗皆可以使用,舌上有瘀斑更适合,舌红,加胡黄连(或马尾连)10克
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配合白虎汤。
四、桂枝汤类方治疼痛
1、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麻黄三两(去节)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忆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葛根汤即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治疗颈肩拘紧疼痛,怕冷无汗者。
临床用于病毒性项肌痉挛、颈肩拘紧疼痛综合征、颈椎病、颈动脉硬化所致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突发性耳聋、耳鸣。
2、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临床用于:阴阳两伤,筋脉失温失养而见肢体肌肉拘紧疼痛者。
3、桂枝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临床用于产后、大失血后、各种贫血病人,血虚肌肤失养,而见周身疼痛者。虚则痛,失养则痛。
4、芍药甘草汤
白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
临床用于各种骨骼肌、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5、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和小建中汤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临床用于胃肠痉挛性疼痛、放射性肠炎、气血虚者用小建中汤、气滞血瘀者用桂枝加大黄汤、虚实不显著者用桂枝加芍药汤。
6、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吴茱萸汤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临床用于:①头痛,属血虚经寒者,特点冷、痛、血虚。②雷诺氏综合症(肢端动脉痉挛症)③痛经、疝气痛,属寒凝肝脉又伴血虚者。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寒湿凝滞者。⑤冻疮的治疗和预防,内服、外洗皆可。⑥冠心病,配生蒲黄、石菖蒲、炙远志。⑦坐骨神经痛,加川牛膝、地龙;久痛加桃仁、红花,寒甚加附子。⑧大动脉炎、无脉症,加黄芪、姜黄。
吴茱萸汤临床用于:青光眼、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慢性肠胃炎、慢性胃溃疡。心脏病、疝气痛。消化道肿瘤术后吐涎沫不止。过食冰冻食物导致肝胃两寒头痛、吐涎沫。食道失弛缓症吐涎沫粘液证属肝胃虚寒者。
7、柴胡桂枝汤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桂枝 |
芍药 |
生姜 |
大枣 |
甘草 |
柴胡 |
黄芩 |
半夏 |
人参 |
|
原量 |
两半 |
两半 |
两半 |
六枚 |
一两 |
四两 |
两半 |
2合半 |
两半 |
今制 |
22.5 |
22.5 |
22.5 |
6 |
15 |
60 |
22.5 |
22.5 |
22.5 |
一次量 |
7克 |
7克 |
7克 |
2枚 |
5克 |
20克 |
7克 |
7克 |
7克 |
和解少阳,畅达气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临床用于 ①外感病。 ②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既有肝胆湿热又有气郁和身痛。③痹证伴肝气郁结。 ④神经官能证,出现周身串疼,疼无定处。⑤精神性肌肉痉挛证。 ⑥不安腿综合征:四肢酸懒疼痛,坐卧不宁,下肢尤重。加木瓜、川牛膝引药下行。重用白芍至30~50(体重者用50) ⑦紧张性腹痛。⑧脂膜炎:皮肤泛红,皮下结节,急性发作见发热怕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