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门关,聊杨家将,看看哪些是正史,哪些是虚构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在山西游玩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雁门关。
坐车到景区门口,就看到左右立着两排巨大的雕像。走进看发现是杨家将和杨家的媳妇们,一边是杨业为首的的男将,杨业之后是大郎到八郎的依次排列;另一边是以佘太君为首的女将,后面是包括两位辽国公主在内的杨家媳妇。
喜欢历史又喜欢较真的我,强迫症老毛病再次发作。据我所知,这杨家将的故事,多数都是编的,怎么就堂而皇之地站在雁门关这个5A级景区门口?回家之后,我翻阅一些资料,决定还是写一篇文章。来聊聊关于杨家将的人物和故事,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首先是杨老令公杨业,这当然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杨业是杨家将的老大,是七郎八虎的父亲,如果连他都是假的,那么本文就可以直接结束了。
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 ,降宋后改回杨姓,所以也叫杨继业。根据杨家将演义的传说: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一门七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后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这杨老令公的简历,真是灿烂夺目,真实度何如呢?我实在有点不忍心说。杨业很能打,这是真实的,“杨无敌”的外号,也是真实的,《宋史》说“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杨业领兵打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这是不可能的,当时辽国皇帝是辽景宗耶律贤,不是什么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辽国有五个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即幽州,今北京),西京大同府。幽州属于燕云十六州之一,是用武之地,却不是统治中心区,辽国皇帝常驻上京。终辽一朝两百多年,在多数时候,都是占据军事优势的,更从来没有向宋称臣。
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这就是开玩笑了。杨业根本就不是北宋开国元勋,怎么会是开国九王之一?杨业是北汉降将,他归附宋朝的时候,北宋已经是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了。杨业更加不可能被封王,连死后追封的都是太尉,活的时候怎么可能封王?整个北宋朝,非赵家而异姓在世封王的只有一位,还是个大奸臣,《水浒传》里臭名昭著大太监童贯。再说中国古代封王,一般都是封地名,比如秦王、琅玡王,就没有火山王这种非主流的叫法,有没有冰川王?
一门七子官封五侯?杨家七子,混的最好的是杨延昭,官任防御使,属于中高级武官。连杨业本人都没有封侯,更何况那些不如老子的儿子们。
天波杨府供奉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这又是开玩笑,前文已经说了,杨业和宋太祖可能有对战,却从未共事,太祖爷怎么可能给杨家如此殊荣?据正史记载,宋朝只有柴家拥有丹书铁券,可免死罪,其余都是文人的意淫。
杨业战死的情形,倒是和演义有点相像,但是“害死”杨业的,不是太师潘仁美,而是监军王侁。王侁一面强令杨业带兵进攻,一面不按约定支援,导致杨业孤军被困,兵败被俘,绝食三天而死。杨业四子杨延玉也在此战中战死。潘仁美就是潘美,他是前线主帅,但是宋朝是文人政治,监军权力大于主帅,因为监军代表皇帝。潘美的立场和杨业一致,却拗不过王侁。
杨门女将第一人,老太君佘赛花,当然也是真实存在的。她是杨家将们的母亲。但是这位老太君的姓氏却被说书人给搞错了。佘太君其实姓折,在说书人的以讹传讹中,折太君就变成了佘太君。民间还像模像样地编出了佘太君改姓的故事,说“折”字不吉利,所以改成佘。古人除了皇帝赐姓或者因为亡国避难等原因改姓,可是很尊重祖宗的。
佘太君人物是真实的,但是她的故事,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演义中说,佘赛花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率领寡妇西征。
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这句没有问题,但后面都有问题。
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前文已经说了,宋太祖和杨家没有“友好”交集,北宋也没有女人作为臣子参政的。至于上打昏君,下打馋臣的九龙监国锡杖,这不是瞎扯吗?整个中国史都没有这么牛的神器。至于百岁高龄带十二寡妇西征,那更加是假的。佘太君在七十六岁病逝,另外整个北宋,都不曾有过女将挂帅。
清朝人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卷二十》里说:“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佘太君擅长骑马,手下男女仆人也勇武过人,用兵就像蕲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这个评价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佘太君比梁红玉早了一百多年,说一个前辈用兵像后辈,好比夸汉初的张良像三国的诸葛亮,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瞎说。
接下来说说杨业的公子们。和演义一样,正史里的杨业也有七个儿子,演义中的七郎八虎,则是多了一个养子。《宋史》中杨家七子分别是: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瑰、延贵、延彬;演义依次为:渊平(延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对比一下这两组名字,只有一个杨延昭是能对上的,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却在演义中变成了两个人。杨延昭就是杨六郎,但他其实是杨业的长子。至于为什么长子变成了六郎,说法不一,但《宋史》明确说杨延昭就是长子。
杨延昭是北宋名将,宋真宗说:“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就是说杨延昭保卫边塞,有杨业遗风,要好好奖赏。杨延昭常年驻守边关,战功卓越。但是,演义中的娶柴郡主,担任三关兵马大元帅,都是虚构的。至于他在寇准的帮助下杀潘仁美,那简直就是离谱。擅杀大臣,这等于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杨业的其他儿子,按照《宋史》记载,“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两个当了供奉官,三个当了殿直,就是差不多都是普通皇家侍卫,并无立战功的机会,所以关于这些儿子的传说,比如大郎一件射死辽景宗,“四郎探母”,四郎八郎娶辽国公主,这些全是假的。
杨家将第三代,《宋史》有记录的只有杨文广一位,他是杨延昭的儿子。熟悉杨家将的朋友肯定要跟我急了,这杨文广明明是第四代杨家将,中间还有个杨宗保,杨宗保才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妻子是名将穆桂英,儿子才是杨文广,所以杨文广应该是杨延昭的孙子。没错,演义确实是这样的,但正史没有杨宗保,杨延昭有三个儿子,《宋史》记录名字的只有杨文广一位。
宋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宋英宗说杨文广是名将之后,并且有功劳。杨文广官至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死后追赠同州观察使,从这些官职来看,杨文广有作为,但也没有太大动静。所以演义中他的挂帅南征等等事迹都是虚构,更不要说封太平王。还有传说杨文广有十九个老婆,这当然也只是传说而已。
最后,来说说杨家将的眷属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门女将。好像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除了佘太君,所有的人物都不见于正史,连民间妇孺皆知的穆桂英元帅,都是虚构的。《宋史·列女传》记录了四十二位女性,没有一位和杨家有关。
较真结束,把话题扯回到现实中。有时候我会问,为什么演义会和正史差这么多?我想大概还是为了投其所好吧。正史有时候过于枯燥,有时候过于冷血,而演义可以最大限度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在看故事或者听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对故事的剧情有着自己的预期,大多数人是善良的,所以这预期大多是朴素的,比如善恶有报应,正义得伸张。杨家将的故事,传播的是忠义,所以有了一代代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前赴后继。同时,演义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比如大恶人潘仁美被杀,比如老太君手里的九龙监国锡杖。
所以,其实我并不是要批判演义不尊重历史,我要说的只是别把演义当历史,就把演义当小说看吧。杨家将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即传递了忠义的主题,又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至于这雁门关外的两排杨家将雕像,建议在显眼处写一句“来自演义,并非正史”,以免误人子弟。